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釉瓷是古代陶瓷中的特色品种,从东汉至明清持续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特有工艺,除了以釉色和造型装饰以外,黑釉瓷上还演进出结晶釉、刻划花、剔花、贴木叶、剪纸、漏花、金银彩饰、红绿彩饰等缤纷多彩的装饰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方都有发展,在北方的定窑、邢窑、巩县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各自的特色黑  相似文献   

2.
蔺永茂  解玉霞 《收藏》2012,(7):42-47
黑釉瓷是古代陶瓷中的特色品种,从东汉至明清持续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特有工艺,除了以釉色和造型装饰以外,黑釉瓷上还演进出结晶釉、刻划花、剔花、贴木叶、剪纸、漏花、金银彩饰、红绿彩饰等缤纷多彩的装饰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方都有发展,在北方的定窑、邢窑、巩县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  相似文献   

3.
定窑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窑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曲阳县宋代隶属定州,故得名定窑。定窑始烧于唐代,以烧造光素白瓷为主,分精粗两种,精者与邢窑难分伯仲。到宋代定窑工匠改革烧造工艺,始创覆烧法,产量剧增,并以刻花和印花装饰瓷器,遂使定窑名扬天下,北宋早期曾经一度为宫廷进贡,主要品种是盘、碗等日用瓷器。定窑盘、碗多采用覆烧法,口沿露胎没有釉,俗称"芒口",使用时不尽如人意,需要另镶金、银、铜口。故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7,(1)
正定窑是中国古代白瓷名窑,窑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至燕川村一带,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因古代隶属定州而得名。金人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诗句,北宋苏东坡亦咏叹"定州花瓷琢红玉",足见宋金定窑白瓷风靡天下。定窑创烧于中唐,勃兴于晚唐五代,历经北宋,金代的辉煌鼎盛,衰落于元代。在长达700余年的历史中,它是中华大地上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精细白瓷窑场。明代以后,定窑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紫定""黑定""绿定"等颜色釉瓷,以及描金定瓷、惟妙惟肖的象生瓷都被视为稀世珍宝。  相似文献   

5.
穆青 《收藏》2017,(1):40-51
定窑是中国古代白瓷名窑,窑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至燕川村一带,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因古代隶属定州而得名。金人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诗句,北宋苏东坡亦咏叹“定州花瓷琢红玉”,足见宋金定窑白瓷风靡天下定窑创烧于中唐。  相似文献   

6.
傅子夜 《收藏》2006,(6):138-139
德化窑从宋代以烧青白瓷开始,经元代创造出气韵独特的乳白釉,到明代用还原焰烧出胎骨洁白细腻、釉质如脂如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白釉瓷器,之后,不仅在国内独领白瓷风骚,在国外也享有“中国白”和“瓷坛明珠”的盛名,在拍卖场上一直热度不减,与定(邢)窑、景德镇窑三分白瓷天下。由于德化白瓷白度高,釉色温润,素雅高贵,加上历代能工巧匠精于印花、划刻、堆贴和镂雕等各种装饰技法,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大量优秀作品,因此,在拍卖会上德化白瓷上价、抢手。德化白瓷主要品种有瓷雕人物、仿青铜器皿和文房雅玩,颇得殷实人家或文人雅士青睐。各种器物里,鸡腿瓶、花觚、出戟尊等成交价都较高,一般在3万~6万元之间。如一件清代白瓷卧人笔架和一对清代白瓷狮钮方章曾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被拍到1.32万元和1.98万元;独具德化窑创意的明代螭龙纹茶壶、明末荷叶螃蟹吸杯也曾分别被拍至7.7万元和3.63万元。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1)
正本期推出的定窑专题限于篇幅,对定窑的若干重要学术观点和新材料、后代仿烧定窑及定窑系、定窑颜色釉等问题较少提及。2012年,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曾主办定窑学术研讨会,项坤鹏先生在2013年第1期《故宫博物院院院刊》上做了综述介绍,现将部分观点摘录如下,以为专题之补充。历次考古发掘中,不断有带"官""新官"字款的白瓷和青瓷器出土,以白瓷居多。"官""新官"款白瓷在陕西、河南、河北、辽宁、北京、山东、内蒙古、四川、湖南、浙江、江苏、广东以及域外的埃及、韩国等地均有出土,器型有瓶、壶、罐、洗、碗、  相似文献   

8.
刘涛 《收藏》2016,(5):46-53
正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瓷器,是近十年来中国陶瓷考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批出土瓷器不仅数量较大,而且品种较多、品质较高,除耀州窑青瓷外,亦有少量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建窑黑釉瓷以及耀州窑酱釉、黑釉瓷等。这些瓷器或出自纪年墓,或与其他带有年款的器物如石器、铜器、砚台等伴出,故多数年代相对明确,具有重要的考古断代编年价值。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10)
正刻瓷,是指用特制工具在已烧成瓷器表面进行錾刻,以镌(錾)刻出深浅、细密、曲直不一的痕迹为手法,以不同形式线条组合,并以不同层阶淡墨渲染来凸显中国书法韵致或中国画意境的技艺。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介绍说:"鑽拨刻瓷——在白釉器上,用钻石等硬质工具刻出山水人物、仕女、花卉、博古等纹饰,再填以淡墨,从而形成如同素描写生的新颖装饰,此种刻瓷工艺最早见于乾隆时期,光绪以及民国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0.
刘彦俊 《收藏界》2014,(4):67-73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明器,以后逐渐成为卧室的寝具和治病号脉的工具。到了宋金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同时,在装饰技法上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这一时期的瓷枕逐渐从实用品转向了雅俗共赏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11.
王波 《收藏》2012,(13):70-72
这批民间新面世的宋代黑定标本,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玄色之美"特展中展出,丰富了我们对文献记载与窑址出土的黑定种类的认识。黑定是一个重要的宋瓷品种,其中带有油滴、曜变、金银彩装饰的品种尤其珍贵。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制瓷始于唐,盛于宋,失于元,是受邻近邢窑的影响而以白瓷为主要产品的名窑。其地  相似文献   

12.
定窑鉴定是一项很繁杂的事情。由于鉴定工作集文化、艺术及工艺于一身,故鉴定决不能单从造型上看年代,从特征上辨真伪,因为赝品往往更重视造型及其特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先生从事定瓷研究、创作三十余年,是定窑故里河北曲阳定瓷企业的领军人。他通过对定窑工艺成型、釉面呈色、烧成气氛及原料的分析,从工艺装饰中找线索,总结出与定窑工艺形成有关的11个文化特征,发表在《定窑研究》一书中。本文摘引部分关键词,希望能给定窑的辨伪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文荣 《收藏》2010,(2):54-55
长沙窑始烧于唐代中期,盛于晚唐,五代后逐步衰落,宋代基本停烧。从1956年发现至今,先后进行过5次正式调查与发掘。长沙窑以烧青瓷为主,也烧少量黑瓷与白瓷。瓷器装饰以青釉下褐、绿、红彩及印模贴花罩褐彩最具特色。特别是青釉下褐绿彩、褐红彩、红绿彩是中国瓷器彩釉装饰的首创,打破了中国瓷器传统上以单一的青、黑、白釉及刻、印花等装饰瓷器的做法,这是唐代长沙窑工对中国陶瓷工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宋时期的四川邛窑将胎装饰(刻、划、剔、堆、贴、雕、塑、模印等)和釉装饰、高温彩绘和低温彩绘、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集瓷器于一身,表现是很突出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刻、划花彩绘大盆。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月中鸿信20周年庆典拍卖会推出一对明以前定窑"子瞻"款笔觇白瓷碟。这对瓷碟曾于2017年4月7日于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定窑瓷塑与字款研讨交流会"中,得到各界陶瓷专家的关注。据拍卖方介绍,这是目前流通在市场中,唯一一件与苏轼有密切关联的重要器物,对苏轼生平经历及定窑历史、文化学术等问题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古陶瓷字款研究学者胡云法先生特作此文,阐述了近些年来自己关于定窑铭文及"子瞻"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为拓宽东坡文化研究视野,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赵学锋 《收藏》2009,(1):53-55
磁州窑以白地黑花为主要装饰特点,而在装饰内容上又以窑工对生活的不同感悟或时代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来。磁州窑的装饰内容丰富多彩,以瓷枕装饰为例,如宋代,大多是珍珠地上划出简单的花卉纹饰,也有一部分剔划的人物、动物装饰和文字装饰。  相似文献   

17.
正花卉在瓷器装饰中多有运用,如南朝时佛教盛行,莲纹风靡;隋唐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花卉纹出现在瓷器上;宋金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以绘画、印花、刻划等各种技法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卉纹。到了元、明时期,花卉纹饰更为丰富。在桂林博物馆所藏200多件明代青花梅瓶中,以花卉纹饰为主题的共有19件,可分为缠枝纹、折枝纹和庭园小景三大类。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23)
正由于政策限制,国内老窑瓷器在拍场表现持续惨淡,然而,近几年海外拍场的重要拍卖却利好不断,持续撕扯着内地老窑市场的神经:从2012年2.3亿港元的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到2014年约1.5亿港元的坂本五郎旧藏——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再到2016年9月在纽约拍出的近8000万元的建盏,藏家们喊了近10年的"老窑大涨"预期,已渐渐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9.
赵青云  赵文军  祝贺 《收藏》2001,(2):21-23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钧窑(河南禹州)、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定窑(河北曲阳)并驾齐驱。汝窑继北方安阳相州窑之后,既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和堆、雕工艺传统,又接受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借鉴了定窑的印花技术,同时还受到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影响,采纳了支钉托烧的叠烧技法。集众家之长,创造了具有时代特征及汝窑窑口印花青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窑口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特别是北宋以来,瓷业昌盛,各地窑口相互竞争,相互效仿,有力地推动了汝窑青瓷工艺传遍四方。北宋宫廷更爱汝瓷。  相似文献   

20.
李晔 《收藏》2017,(1):60-66
定窑自唐代中期创烧,至宋、金时期达到鼎盛,在长达700余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华大地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精细白瓷窑场,被后人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