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如何让文化给养滋润学生的心田,如何让学生戴着名著这个镣铐在高考中跳出优美的舞姿呢?作者整合本校集体智慧的结晶,再结合教学探索,介绍如何利用多种策略机制和方法使学生由"走近"而真正"走进"名著。  相似文献   

2.
如何缩短初中学生与名著阅读的距离,让学生主动阅读并能让老师可以督促和检查,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像《西游记》这样内容丰富的经典名著教学,我们能够借助"微信接龙打卡""作业""制作名著思维导图""网站、微信公众号阅读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高效完成《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建议初中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而作为教师,就面临一个难题,这么大的阅读量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相似文献   

4.
一、依“标”据“本”,引导学生享受名著阅读的乐趣 1.用课本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 首先利用课文抛砖引玉。《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外读物建议”中对名著阅读教学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苏教版初中阶段“名著推荐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有:《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体裁涉及童话、小说、散文。  相似文献   

5.
每个高中生都知道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刚开始阅读就被吓怕了,特别是那些不爱读书的学生,看到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光看厚度和密密麻麻的字,读下去的信念早就烟消云散。所以,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首先就要解决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初中人教版教材推荐的名著,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和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的《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构建别开生面的导读,ZlZ台。那就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名著深入精细地阅读,而且能让学生在多个层面的探究中,吸收名著的营养。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让优雅的文学之花。一朵朵绽放在他们成长的路上。  相似文献   

7.
王燕 《现代语文》2009,(11):39-40
十部名著,厚厚的一摞,足以让生活在图文时代的很多学生望而却步。男生不爱读《红楼梦》,女生畏惧读《三国演义》,这是实际情况。语文教师每天奔忙于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整天的时间被备课、批改作业、精选练习等等所充斥。文科班的名著复习又是头等大的事。看名著主要靠课外的功夫,  相似文献   

8.
<正>名著是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典范,书写着不朽的传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的选段屡屡被收入到中学语文教材中,目的就是让学生汲取名著中的营养,滋养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成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开创者。可是从当前来看,四大名著教学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一、链接文本,拒绝内外剥离功利化的阅读,功利化的教学,让四大名著阅读教  相似文献   

9.
黄晓园 《现代语文》2007,(12):54-54
《童年》是一本情节并不吸引人的名著,如何用一节课去读,如何让学生发现其作为名著的价值,笔者认为,这对于开名著导读课的老师的确是个高难度的挑战。于是,笔者连续听了胡晓云老师四节《童年》导读课之后,谈谈对外祖父这一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一、活动背景分析 在学校给的每周一节“语文课外阅读课”上,有些老师带着学生到阅览室里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有些老师让学生在教室里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鲁迅的《呐喊》等名著,而笔者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指导学生设立小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最终要在汇报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素读”了大量的文言选本之后,我带着孩子们进入高年段的经典名著阅读期。经典名著的阅读分为精读本和略读本,五、六年级的精读本锁定四本:《三国演义》《西游记》《世说新语》《孟子》。略读本是我开给学生的一长串书单,每一本附有简介,每学期学生挑选5本以上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感”的沉淀,“知”的积累,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最新观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因此。课外阅读活动中,我帮助学生了解名著,引领学生走进名著,激励学生热爱名著,让经典浸润学生纯净幼小的心灵,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相似文献   

13.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如何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有效地学习,是初中语文老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海底两万里》为例,生动地再现了本课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每学年要阅读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必读的书目。其中长篇文学名著有吴承恩的《西游记》、老舍的《骆驼祥子》、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奥斯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因此,中外名著走进考题,已经成为许多省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红荣 《考试周刊》2010,(39):59-60
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课本里的选文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因子和美的元素,是学生人文素养积淀的营养剂,是学生语言习得的试验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语文教学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夹竹桃》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和学习环节,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形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巨著,组织学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新教材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利用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阅读《红楼梦》原著,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深刻内涵,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入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晏子使楚》《“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这些名段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去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进而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新教材在每学期都推介了三部名著,七年级到九年级阶段共推介名著18部,每册教材中都有三部名著的导读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就安排了《繁星&;#183;春水》、《伊索寓言》、《爱的教育》三部名著的导读文章。这三部名著中的《繁星&;#183;春水》对学生来说,阅读兴趣低迷,而对其它两部都有较大的兴趣。学生阅读时或被一些生动的情节所吸引,或草草地浏览一遍完事。这样的“浅阅读”状态不可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受益。为此,我根据三部名著的不同特点,开展了三次活动,让名著阅读走出低迷、卡向纵深。  相似文献   

19.
正让孩子亲近经典、阅读名著,已经成为语文界、教育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学校课堂是名著阅读的一个主阵地,不少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节选或改编了一些名著文章,如《三顾茅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三借芭蕉扇》、《草船借箭》等。可以说这类课文(以下统称为"名著类课文")是小学生借以了解名著、阅读名著的窗口。一、我们的思考教学此类课文后,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名著类课文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课文编选的意图是什么?如何教好这样的课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如何处理选文和原著的关系?……中国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  相似文献   

20.
一路上有你     
张刚 《班主任》2015,(3):31
这么多年来,《班主任》一直陪伴我成长。"工作笔谈""班级发展与管理""学生教育与转化""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我该怎么办"等栏目,仿佛一扇扇窗次第打开;《师爱新语》《班级管理中的用人之道》《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给青年教师支招》等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专家陈宇的建言、名师郑丹娜的启迪、广大一线班主任的心声……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它让一颗颗散落在各个校园的心有了交流的机会,让一个个身居斗室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