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教学改革以及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需要,对中国各省及国外高职院校技能抽考制度进行了研究,结合湖北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情况分析,由此构建了湖北省高职专业技能课程抽考制度框架。在该框架下对湖北省高职技能抽考专业课程选择、考核方式、题库建设、评价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技能抽考,是高职院校创新质量评价机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创新尝试,有利于促进专业与市场需求、课程与职业岗位、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深度对接。本文结合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办学实践,对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技能抽考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重要意义、主要原则、基本流程及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3.
肖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80-281
高职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是借鉴湖南省专业技能抽考模式,在湖南省专业技能抽考标准和题库的基础上,分解出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设计《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确定专业课程技能考核范围、合理设计考核模式和考核内容,开发专业核课程抽考试题库,完成专业技能抽考与专业课程考核的有效衔接,使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成为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检验的重要依据,保证学生专业能力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内容和相关产业发展要求的必备技能要求不太匹配,现行高职院校校本课程难以提供学生适性发展的核心能力。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发展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课程的质量与实施成效。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发展受人员、学校、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利用校内外资源,制定符合需求的高职院校校本课程评价指标,进而提升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行牵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开展竞赛活动的意义,结合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背景,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竞赛活动与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关系做出研究,提出了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师资建设、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探索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贺映辉 《考试周刊》2013,(66):174-174
湖南省教育厅通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查检测各学校的办学质量。此项检测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在深入解读了专业抽查标准与题库后,将抽查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建立教学空间全天候辅导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促使学生在技能抽考中取得好成绩,并促进专业发展与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对接岗位。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直接面向学生,也是高职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高职院校课程评价能够促进课程发展,有利于培养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分析高职院校课程评价的内涵,探讨高职院校课程评价的原则,提出高职院校课程评价指标,目的是促进课程评价的发展,完善高职院校课程评价体系,最终促进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医美容学”课程为例,首先介绍了基于技能提升的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背景,然后分析了基于技能提升的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技能提升的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药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根据其教学特点,从提高教师质量、严格实验室管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专业技能抽考评价体系为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药用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有效地实现实验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吴冬燕 《职教通讯》2012,(12):16-18
以高职院校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从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思路、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三个方面,探讨了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重点阐述了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基础,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使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从而真正实现"课证融通"。  相似文献   

11.
胡雪梅  蒋玲 《高教论坛》2013,(7):104-105,108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将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创新考核评价方法,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基础,是对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性课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性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析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质的规定性,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困惑,梳理课程评价思想发展脉络与三种基本模式,挖掘其对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启示。据此明晰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构建评价模型,探究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并对评价实践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13.
借力技能竞赛 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明 《职教论坛》2012,(5):55-56,59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摇篮,高职院校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师资培养,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在高职院校形成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从六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好处进行了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基础理论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形成性课堂评价是一个新的实践课题。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有其特殊性。既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而教师在采取形成性课堂评价时要注意认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补充了“技能化”的教育模式,完善了崇美向善的职业诉求。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感和教学水准有待提升,教师在授课中对思政教育素材开发深度不够,课程思政缺乏课堂授课与课下实习沉浸式联动,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到位,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体系不够科学系统。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加大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完善课上课下双向联动育人机制,在顶岗实习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明确地提出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意见。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的鉴定也提出新的标准,创新评价的方法和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就必须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深入的探索,才能发挥考试管理在高职教育教学上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法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套科学的高职院校法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强化高职学生技能素质培训,使法学课程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体现高校教学创新的要求,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套科学的高职院校法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强化高职学生技能素质培训,使法学课程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体现高校教学创新的要求,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缪琨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202-203
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和国际贸易领域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着手,探讨如何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旨在为高职课程标准制定提供新思路,有力推进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高职院校贯彻<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较好、教学大纲体现职业性要求、出现部分校本教材,无教材比例比普通高校稍好、体育课程设置以基础课和选项课为主、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以技能、素质评价为主,但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等方面问题.提出制定职业特色的课程教学目标、编号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考核评价制度,推动高职院校体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