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宋代专卖体制下茶叶经济的发展,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围绕茶法,茶价诸问题有众多争论。欧阳修的茶利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反对政府屡更茶法,主张与商共利;二是主张政府降低茶价,确保茶市正常运营;三是正确处理国家,大商人,小商贩三之间的关系;四是重视茶利,深废认识到茶利在国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皖山茶发脉久远,且在唐宋时期位于全国顶级珍品之列。皖山茶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传承性,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皖江文化的内涵与风采。对皖山茶文化系统地发掘可为皖江地区名茶资源的继承发展提供可鉴亮点与文化导向。  相似文献   

3.
茶因其"淡、洁、雅"的禀性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相通,深受古代文人喜爱,品茗赋诗成为文人津津乐道的雅事。自唐代起,茶风大兴,文人创作了大量的咏茶诗,据统计,《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歌不下400首。茶风与诗风相映成趣,都是特定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两者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梳理郑谷所写咏茶诗,剖析晚唐的时代背景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其以茶雅志、借茶抒怀的人生意趣。  相似文献   

4.
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家最古老的东西恐怕就是茶焐子了。不知它为什么叫这名字,爷爷奶奶这么叫,爸爸妈妈这么叫。我上学读书写字了,也没想过它该怎么读,怎么写。如果大人叫我到茶焐子里取东西,我决不会拿到坛子里去。它是个外形像人头的木头容器。  相似文献   

6.
在佛教寺院丛林中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结合一些活动,举行有组织的茶会或茶宴(筵)。这些活动均有规范的仪式,在许多寺院丛林的清规中都有记载。同时,作为这类茶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不可缺少的礼仪,就是必须以"茶榜"、"茶状"等形式进行告示,并执礼延请某些特定的用茶对象。研究"茶榜"与"茶状"的相关礼仪规制及其文体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佛教史、禅文化史及茶文化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茶是什么?禅是什么?两种不同的文化之所以能融入结合在一起,主要是茶中品禅,借茶明禅机,品茶只是参禅的借机,参禅只是方法。佛教禅宗典籍中,借茶明禅机,借茶言禅机的公案数量颇多,在这些茶禅公案中,字字禅意,句句机锋,充分体现了茶和禅都是当今社会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茶禅不同的文化,其关系为非一非异。"喝茶"是生活中的必需,犹如品人生一般,而"修禅"则是精神层面需求,通过参禅体悟人生、净化自心,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8.
Imidacloprid in processed tea and tea liqu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idacloprid is a newly introduced broad-spectrum chloronicotinyl insecticide and will find its wa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articularly in Asia. However, information on the fate of imidacloprid in crop plants is lacking. The degradation of imidaclopnd in processed CTC tea and tea liquor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which imidacloprid was applied at recommended application rate (30.0 g a.i./ha) and twice the recommended application rate (60.0 g a.i./ha) for three consecutive seasons. Imidacloprid was rapidly dissipated in processed tea following first order reaction kinetics at all application rates and had half-lives of 0.9 1-1.16 d with the residue in tea liquor found to be below detectable limit on 3rd day sample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imidacloprid is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and will not pose any residual toxicity problem.  相似文献   

9.
儒家茶礼是中国传统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信息符号,以茶品及茶仪为载体,对人们进行礼法、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茶礼中包含的仁爱、包容、诚信观念更是成为一种"文化契约"渗透到中国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中,指导人际交往进而达到社会秩序的规范、和谐。  相似文献   

10.
茶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茶以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和文化内涵滋养着文人,使文人超脱了一般饮用的需求,进入了身心境界的体验。而文人又通过他们的词作,形象地描述了茶事的发展,赋予茶鲜活的艺术色彩。茶滋养、丰富了宋代文人,而宋代文人诗化、升华了茶。  相似文献   

11.
朱丽 《文教资料》2011,(9):76-78
在宋代经济中,茶叶经济异军突起,在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入宋后上流社会的人士热衷于斗茶艺术,对制茶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制茶工艺的发展。制造茶叶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好质量关方能造出佳品,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2.
优质名茶品牌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创新过程。地处湘赣边境罗霄山片区攻坚扶贫特困县之一的桂东县,具有创新茶品牌的特有区域比较优势,桂东人也创造了一套塑造优质品牌茶的方式方法,使桂东玲珑品牌茶呈现出布局科学合理,产品结构优良;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茶农参与;依靠科技创造品牌,建立严格质量监控和追溯制度发展品牌的特点。桂东人应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新战略机遇,继续扩大创新品牌优势,抢占更大国内外茶市场。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尼族生活的澜沧江、把边江、元江(红河)流域是世界上古茶树群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哈尼族全面参与了茶树的驯化和培植,对丰富世界茶文化和打造普洱茶品牌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康熙至乾隆年间,清朝开疆拓土,地方用度增加,税源扩充不易,清廷针对陕甘地区和蒙古地区的财政支出加在商人身上,但两地商人的负担却有差异。陕甘地区,清准战争期间,雍正皇帝为筹集财源而提高陕甘官茶税课,商人也须捐助官员办公杂支,以致每道茶引高达4.44两。这些政策到战争结束都没废止。因此,陕甘商人赴新疆贸易成本高昂。蒙古地区,归化商人请领理藩院部票交0.2两,即可前往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及各部落贸易。由于绥远城将军疏于管理理藩院部票,以致归化商人时常没领部票或一票使用多年,游走蒙古及新疆各处。归化私茶价比陕甘官茶价低廉许多,故引发归化私茶侵犯陕甘官茶之争议。归化私茶与陕甘官茶的纠葛在左宗棠改革之前一直没有解决。新疆官员认为归化商人在新疆贩售湖南安化各类茶种,具有安边、便民、通商及裕课的作用;故清廷长期默许归化私茶贩售新疆,不只增加地方税收,也活络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15.
CHEN Xian-wang(School of Literatur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  相似文献   

16.
明代茶文化发展较快,茶学著作纷涌而出。《茶谱》是首当其选的优秀代表,它推崇饮茶新法,倡导叶茶冲泡。《茶疏》作为明代最具代表的茶著之一,论述涉及茶文化的各个方面,真知灼见俯拾皆是,堪称是一部综合性的茶史著作。《阳羡茗壶系》是较早的茶具专著,专记阳羡茗壶制作及名家并论及泥品和品茗用壶之宜。此外,《长物志》、《金瓶梅》则从文人雅士和市井百姓生活两方面反映了明代茶文化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有大量咏茶诗词传世。其中苏轼的咏茶诗词承载了大量的茶文化信息,也透露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8.
韩晓英 《文教资料》2011,(17):68-70
杭嘉湖地区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人们的生活也与茶紧密相关。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沉淀下,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茶俗文化,同时杭嘉湖地区广泛流传着茶诗、茶词和茶歌谣。本文通过对茶诗词、歌谣的解读来研究杭嘉湖地区的茶俗文化,从四时八节、婚丧嫁娶、亲友聚会和乡土特色四个方面对茶俗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重庆永川市茶竹文化具有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优美等特色。茶山竹海旅游区是其代表。开发茶竹生态旅游有利于永川市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了茶山竹海茶竹生态旅游的开发基础、内涵,并提出了开发的原则、思路等,对茶竹生态旅游的开发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重庆永川市茶竹文化具有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优美等特色.茶山竹海旅游区是其代表.开发茶竹生态旅游有利于永川市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了茶山竹海茶竹生态旅游的开发基础、内涵,并提出了开发的原则、思路等,对茶竹生态旅游的开发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