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一种“释放”,这种“释放”也给课堂注入了一股“新水清泉”,让我们的教育鲜活起来。传统的教育束缚了孩子思维发展,缺乏一种“行为的自由”和“心灵的自由”,相信,只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符合孩子全面发展的开放型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我们会看到孩子背后一个富有童真和灵性的“美丽新世界”。  相似文献   

2.
教师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充满收获和快乐的职业。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和家长的纽带,是学生的朋友。如何搞好学生教育,把一切处理得恰到好处,带领全班同学努力进步,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从师生的相互关爱中获得快乐教育的核心在于一个"爱"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除了关爱,你还要经常让孩子的心灵受感动。老师要关爱学生,同时,要让你所爱的学生也爱你。  相似文献   

3.
让期望闪光     
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们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行"。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学生的心得,也是让学生心灵舒展、生命快乐成长的秘诀。很多家长、老师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天赋,我则强调的是学生天赋的差异有限,生命的潜能无限,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潜能的开发上,让孩子心灵舒展,尽展潜能。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有可能遇到。那么,我们还  相似文献   

4.
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让快乐给孩子的心灵导航,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吴静 《时代教育》2010,(4):224-224
小学语文课程是孩子认书识字的启蒙教育,在这个阶段里面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当前教育过多的把教学看在成效下面,而忽略了学生心灵上的构建,大人们的不理解与现实的眼光,不时的压抑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本文在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发现学生失误上的处理建议,并在教学方法上也给予大家一个参考。为求把小学语文的教学变成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快乐的课程,让学生阳光的一面在课程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看学生的作文时,水平良莠不齐,所以读学生习作时心情也自然不同。当看到水平太差的习作时难免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是甩手弃之。这样老师评阅再多的"文儿",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很难提高。用快乐的心,鼓励孩子上进的心;用快乐的心,等待孩子进步的过程;用快乐的心看待作文的"重复"。这样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用快乐的心,读学生的文儿,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曾经有很多美好的教育梦想:让高寒地区的孩子冬天穿暖吃好,让大山里的孩子不再饿着肚子求学;让教育更加公平,让学生家长不再为择校烦恼;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地,让"减负"名符其实,学生不用熬夜赶作业;让立德树人成为首要的教育目标、育人之道…… 追梦,做个永葆激情的老师.每一棵草都有开花的心,我们可以充满激情地带领学生晨诵、暮省,用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感情;我们可以和学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浸润自己的心灵;我们可以构筑理想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只有教师带着满腔的热情走进教育,教育才会变成神奇美妙的事,教育才会成为一种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8.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龚程颖 《时代教育》2009,(9):183-183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真正教育学生,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爱心、耐心、信心--这把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学生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相似文献   

10.
王青 《宁夏教育》2012,(4):55-56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如何让孩子们快乐,给他们的心灵播下快乐的种子,让他们在美丽醉人的故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几年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班里不爱说话的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一些学生表现出孤独、忧愁、暴躁的心态,很少听见他们开心、无忧无虑的笑声。班主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我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些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让这种快乐充盈在教育的每一寸空间,惠泽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注、关爱潜能生,让潜能生在不断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教师关注、转化潜能生,不仅能帮助、提高一个学生,也能影响、改变一个家庭,更能让自己体验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2.
陈美婵 《教师》2014,(3):121-121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而我也执著地追求着快乐教学,快乐育人,做个快乐而幸福的教师。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进一步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关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把焦点集中在对个人的心灵指引上面。是的,教育的本源就是让人幸福、快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幸福感、快乐感,而作为教师也要快乐幸福地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李小玲 《四川教育》2010,(12):13-13
[主持人说法]郁闷、压抑、迷茫、自我怀疑、不知所措,面对复杂的世界与社会变化,许多的不良情绪与心理困惑在学生们的孩提和青少年时代就已经悄悄掺入了他们的人生之旅。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青少年自杀或恶性犯罪事件,让教育工作者们深深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靠近孩子的心灵高度,理解孩子的情绪特征,倾听孩子的苦恼心声,我们要积极探讨真正适于学生的心理辅导方式,用教育的智慧陪伴孩子走出阴霾,快乐成长。这里,让我们来分享两位一线教师的教育方法案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更是被高度重视。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师素质低等,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留守儿童与单亲孩子的增多更是给我们农村教育带来了挑战。我们应该用爱去感化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心灵的创伤,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自己应该在家人和老师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对学生奉献自己诚挚的爱心,才能让学生喜欢、信任和尊敬你,才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氛嗣,开启心灵之门,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相似文献   

17.
《宁夏教育》2009,(4):F0004-F0004
宁夏爱德阳光心智成长研究所是由宁夏中加合作爱德·阳光外国语学校投资创办的,它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我们在近五年的教学中发现,旧的教育方式需要改革,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与学员一起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才能让学员在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同时,去爱上英语和有信心的快乐成长。我们将利用假期开设“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提高注意力”“教师心灵成长颠峰训练”“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青少年心灵成长特训营”等,来促进学员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深陷教育泥淖时教师应想起斯宾塞的一句话"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这句话,给束手无策时的教师指明了一条教育学生的路——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为了逃出了教育泥淖,从言辞、行为、情感、品德、思想、文化等方面着手,用快乐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9.
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声,以一颗理解宽容之心,真诚地帮助每一个孩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读学生的心灵,以心灵感受心灵,让学生充满自信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的负责人,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教师从事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深感责任重大。我校已经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内心。作为学校兼职的心理咨询教师的我,觉得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一颗充满阳光的心灵,一种追求向上的心态,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