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些天去探望一个朋友,适逢她那读高三的儿子在家,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高考上。“我要报计算机专业。”她儿子对我说。“学计算机?我看你就只对电脑游戏感兴趣。现在到处都是学计算机的。学医多好,职业高尚,待遇又高。”朋友急道。“反正我就不学医。”小伙子固执的说。“你就不如雁雁姐姐听话懂事,罗阿姨叫她报师范她就报,现在不是很好吗?”朋友说。  相似文献   

2.
儿子的同学来玩,几个半大小子在客厅里下棋,吵闹得快把房顶掀翻了,我却只管在卧室里看书。儿子平时总一个人在家,有朋友一起玩多好啊,任他们闹去。不知怎么的,孩子们的话题转到了各自的老妈身上,儿子同学的语气里有颇多抱怨,比如管得太严之类的。儿子却洋洋得意地说:"我老妈好,她跟我是好哥们!"哪有这么夸老妈的?我不由得  相似文献   

3.
<正>不管怎样,做好自己,我们就是长大了。1放假回家的时候,跟着家里人和街坊邻居去吃夜宵。大人们之间的聊天主题总是从工作到小孩儿的成绩。邻居阿姨笑眯眯地看着我说:"要是妹妹也像你一样会读书就好了,我现在就天天在家告诉妹妹让她向你学习,不要天天想着出去玩儿,要多在家里学习,以后也考个大学就好。"  相似文献   

4.
预感     
从前,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住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孩子,儿子十七岁,女儿还不到十四岁。一天,老太太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孩子们见了,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一早起来,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孩子们笑她,说老太太是瞎想。儿子去打台球,碰到一个双着,位置极好,绝对一击就中。对手说:"我赌一个比索,你中不了。"大家都笑了,这儿子也笑了,可一杆打出去,还真的没中,儿子就输了一个比索。对手问他:"怎么回事?这么容易都击不中?"儿子说:"是容易。可我妈一早说村里会有大难,我心慌。"大家都笑他。赢钱的人回到家,妈妈和一个表妹或孙女什么的女亲戚在家。他赢了钱,  相似文献   

5.
正儿子的朋友自从儿子上学以来,他的电话如雨后春笋一样多。电话一响,儿子就跌跌爬爬地跑过去,抓过话筒,温情地说:"喂……"不一会,门铃就响了,他的同学出现在家门口。小景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一进门,鞋跟还未拔好,就说:"你家有什么吃的?"感觉是来蹭饭的。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放假在家,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陪着儿子。有时,他会和爸爸一起进厨房学做饭;有时,他会和我一起去书房看绘本故事。今天儿子突发奇想,想做个毛笔。我有些纳闷:家里有毛笔,干嘛还要做毛笔呀?这不是"多此一举”嘛!但不能这么说呀,得了解下儿子做这事的原因或者动机吧。  相似文献   

7.
我的孙女小洁是1995年被她父母接去美国的,那时她9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 小洁在家时学了几句英语,可是到了美国就全然不管用了。语言不通,在美国上学可是个大问题,我感到非常担心。幸亏不久后儿子来电说:“她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和老师,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学校放假时,她都叨念着学校,希望假期没有这么多、这么长。”这才使我稍微松了口气。1997年,我去美国公干,顺便去  相似文献   

8.
小熊贝贝     
小熊贝贝特别爱吃,他的整个身体胖得就像一个皮球。有一次,妈妈从商店买了一块香皂,回到家后,她对贝贝说:"宝贝,你先在家看电视,妈妈下楼买菜去。"可是,妈妈刚  相似文献   

9.
大和小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去。 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鞋小鞋都是一样的钱,为什么不买大的?"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相似文献   

10.
朋友的孩子2岁多。一天我带儿子到她家玩,一进门就看到她家里的四面墙上都被画得乱七八糟,千疮百孔的图书散乱一地。朋友无奈挤出一个笑容,解释道:"哎,我家宝宝把这里弄得像个垃圾场,都不好意思叫朋友到家里来玩了。你儿子小时候也这样吗?"还没等我回答,儿子就开口了:"阿姨,我家的墙很干净的,书也没有撕破的!"见我点头,朋友吃惊地问:"真的吗?那我们的为什么这样?"我笑笑,回答说:"孩子喜欢乱涂乱画,我们应该提供一片天地。"先来说说"画"。  相似文献   

11.
去年寒假,9岁的儿子放假在家.因为我和妻子工作都忙,没有空陪他去冬令营或外出旅游,也没有上各类培训班.放假没几天,得知儿子已经将作业完成大半,只是对老师布置帮家长干家务的任务不知如何下手,我灵机一动:"你不如帮大人洗碗刷锅,一来可以完成作业,二来省了我的事."  相似文献   

12.
儿子如书     
十一放假,儿子和妻到银川来。妻说要给儿子买身防寒衣。就带他们去华联。不想看遍所有衣服摊位,也没有儿子看上的。儿子说,还有没有类似于固原商城那样的地方。我说有啊,东方商城就是啊。儿子说那我们去东方商城吧。  相似文献   

13.
回归自然     
一曲《常回家看看》感动了无数人的心,同样也激起了我的思乡之情。读书、工作,一晃就是十余载,离家乡虽然不太远,就是难得有很充裕的时间回去“给爸爸揉揉背,给妈妈洗洗碗”,每次回家总是来也勿勿,去也匆匆。自从听了这首感人的歌曲,以后就下决心暑假一定带上妻子、儿子回家去住几天,好好尽尽孝心。这不,眨眼间暑假就到了。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一放假,我就对他说考一百分还算不上真正的三好学生(儿子高高兴兴捧一奖状回来),在家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就是缺少咱小时候那种艰苦日子里拥有的自由自在,天真快乐的自然情趣。儿子歪着…  相似文献   

14.
杨永龙 《家长》2014,(6):28-29
近日,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初三学生家长张女士来电向笔者倾诉了积压在她心中许久的苦恼,她说:“我和孩子的父亲特别渴望能与孩子进行和谐的交流,但我儿子压根就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他在学校里和同学们总是有说有笑,可一进家门就像变了一个人,沉着脸,不愿搭理我们,其实我和丈夫一直尽力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从来不强迫孩子,遇事总是跟孩子商量,尽可能征求他的意见,放假也从来不强迫他参加补习班,而是按照孩子的意愿让他在家看电视、上网,或者出去逛。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个“咋呼”妈妈,从早到晚瞎咋呼:“儿子,太阳都照屁股了,还不起来!”“儿子,吃饭了,叫你几遍了?”“儿子,自己事情自己办,不要让大人帮忙!”……看,这就是我的“咋呼”妈妈。只要她在家,家里就像飞进个“大苍蝇”,嗡嗡嗡地叫,烦死人了。爸爸说,我考试好就给我奖励。她就说:“小小孩子,就知道讨价还价,将来长大了,还不认为给  相似文献   

16.
有位朋友向我介绍说,他的一位亲戚的儿子被某名牌大学录取了,而且这功劳应主要归功于孩子母亲,因为她对儿童心理很有研究。当她的儿子上小学时,家长会上,老师私下里跟她说:“最近一次数学考试,全班53人,你儿子排名49……”回家后,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向儿子竖起了大拇指:“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不是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名28……”儿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等候着老师指责她的儿子,结果她没有听到。散会时,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恐怕有危险。”回到家里,母亲再次向儿子竖…  相似文献   

17.
<正>女儿娇娇今年5岁,她在家像只霸道的小老虎,在外却成了胆怯的小猫咪。娇娇在家的时候简直像个"疯丫头":说话咋咋呼呼,想要什么拦也拦不住,对爷爷奶奶呼来喊去,有时甚至和他们顶嘴。可是一出家门,娇娇就像变了个人:在幼儿园碰到老师和小朋友总是低着头不肯打招呼。有一次,她想玩一只毛绒玩具,但就是不敢去和小朋友商量,最后还是我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一次,我们单位开联欢会,大家邀请她表演节目,娇娇怎么都不肯,可她在家明明挺爱表演的。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娇娇妈妈  相似文献   

18.
《中文自修》2022,(2):30-31
<正>赵城有个老婆婆,七十多岁了,就一个儿子。一天,她儿子进山去,被老虎吃了。老婆婆伤心得几乎活不下去,哭哭啼啼去告官。官员笑着说:"老虎怎么能用官法制裁呢?"老婆婆放声大哭,止都止不住。官员呵斥她,她也不怕。官员怜悯她是个老人,不忍心用官威吓唬她,就敷衍说:"好好,我们去捉虎。"老婆婆匍匐在地上不走,一定要官员把捉虎的公文发下来才肯离开。官员无可奈何,就问那些当差的谁能去捉老虎。有个叫李能的,喝醉了酒,就站出来说:"我能。"他领了公文,老婆婆才离开。  相似文献   

19.
哪来的警车     
一天,我带着儿子与朋友在一家餐馆就餐。期间,朋友说要去洗手间,儿子自告奋勇地带她去。过了好久,只见儿子兴冲冲地拿着一辆玩具警车回来了。“哪来的?”我问。“是阿姨自己给我买的。”原来儿子对朋友说今天是他的生日,朋友就带他到旁边超市选了一个礼物。其实那天根本不是儿子的生日。我当时非常生气,但顾及儿子的自尊心,我没有拆穿他的谎言。回到家,我一边分析儿子行为的原因,一边思考着即将进行的谈话。“儿子,到了讲睡前故事的时候了。”儿子非常高兴地等我讲故事。我给儿子讲了《狼来了》的故事,然后问:“为什么狼真的来了却没有人去…  相似文献   

20.
六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位女士的电话,她说她上初三的儿子最近表现有些异常:“我儿子在一所私立中学读初三。因为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寄宿,虽然百般不情愿,他还是去住宿了。初一初二还比较顺利,没出什么大事。可是上初三后不久,他就向我诉苦说班上氛围不好,有几个男生欺负他,经常笑话他,他不想到学校,想在家自学。我不同意,劝过他好多次,可是他就是不上学。班主任也动员过好几次,但没办法让他回心转意,半年多来,他一直呆在家里。现在要填报志愿了,离中考时间也不远了,班主任到家里来劝他回去上课,可他就是不愿去,他说在家里也能复习好。他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