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包老板择校     
包老板腰包鼓了,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就想给儿子包刚择一所全市最棒的私立学校。包老板为择校的事咨询了好多朋友,几乎考察了全市的私立学校,最后总算敲定了。他就请了校方一桌客。酒席上,包老板把儿子的成绩单给校长看,校长看了成绩当即表态:令公子来我校就读免考,班级随便挑!  相似文献   

2.
感谢儿子     
儿子属虎,今年6岁,长得虎头虎脑、俊俏、健康。我给了儿子生命,儿子则给了我做母亲的快乐与幸福。两年前刚从乡下搬到县城来住,为的是儿子上学方便。记得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把他送到幼儿园,匆匆说了回家的路线,并交待放学后等我来接他,便忙着上班去了。因为工作繁忙,下午当我赶到幼儿园,已是万家灯火之时,整个幼儿园已不见孩子的踪影。  相似文献   

3.
房东夫妇有三个孩子,老大上大学了,老二简上高中,小儿子约翰上初中。老大已经年满18岁,房东夫妇基本不管他,我搬到他们家那么长时间,就从没与他打过照面。在美国,孩子年满18岁,基本就开始独立生活,自给自足了。  相似文献   

4.
<正>记忆语录1月29日,那天上网才知道塞林格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许有人觉得他早已经不在,也许有人觉得他还很年轻。全世界的读者知道塞林格,几乎都是因为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熟悉耕耘、播种、收获;他在语文教学这块实验田里耕作了27个春秋,于是他彻底成为一个“老农”。他是一个“学长”,把自己手抄的几十本学习笔记搬到教室,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当面考核古今中外文化知识。于是学生明白了学习要主动,要养成好习惯,要勤于读书,要注  相似文献   

6.
儿子乐乐3周岁了,一直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他聪明活泼,但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吃独食。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他竟然把所有好吃的都搬到自己面前,让我和丈夫很尴尬。我训斥了他几次,可是收效都不大。  相似文献   

7.
初到荷兰,儿子入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我自然不敢怠慢。家长会设在一个体育馆里,数十张桌子在百余尺的场地一字排开,每张课桌前都有一位老师正襟危坐,我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儿子在国内上小学的时候,就是班里有名的淘气大王,每次开家长会,儿子总是老师重点批评的对象。说他浮躁、耍小聪明、上课说话、下课疯跑、散漫、偏科……大大小小的缺点经老师在家长会上一说,我坐在下面脸总是红一阵白一阵的。这是儿子入学的第三个月,我真怕荷兰的老师给儿子挑出什么毛病来。在荷兰的私立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辅导老师。我按照学校通知上的说明,准…  相似文献   

8.
儿子就读的是位于盐湖城的一所私立中学。美国之行让我改变了对私立学校的偏见。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我常在加州的农场帮祖父干活。爷爷没有土地,他说服邻居让自己在邻居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大豆、南瓜、黄瓜、大蒜等,爷爷种的大丽花很大很漂亮,没有人能超过他。当我在祖父身边干活时,他最爱讲一个叫乔的男人的故事。乔和妻子还有三个儿子刚搬到一个新农场,他的邻居告诉他  相似文献   

10.
[经典文本] 久违的人 川端康成 "今天又遇见了久违的人呢." 最近父亲从学校回到家里,总是对女儿这样说.他多次重复谈及当天遇见的"久违的人"的事,大概隔三五天就谈一次. 父亲是一所私立学校的国文老师,退休之后,在别处任讲师之职.两个月前,儿子结婚,另立了门户,他就和女儿两人过日子.今年儿子33岁,算是晚婚了.女儿也已...  相似文献   

11.
虽然他当年在母亲那儿得到的只是无声的鼓励,但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奉献给儿子的最振聋发聩的喝彩。蒂姆4岁那年,一向花天酒地的父亲向母亲提出了离婚。母亲带着蒂姆搬到了马洛斯镇定居。马洛斯镇尽头有一个大型的化工厂,工厂附近有许多美丽的樱桃树,蒂姆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  相似文献   

12.
上中学了!     
似乎不久前还在牙牙学语的儿子,转眼就上中学了! 前期准备在美国,除非上私立学校或是在家教育(还有少数其他特殊安排),绝多数孩子上学都是就近入学。也就是说,只要住的地方确定,孩子上的小学、中学或高中就都定下来了。  相似文献   

13.
永不丢弃     
张丽钧 《课外阅读》2012,(13):14-15
正儿子打来电话,没聊上几句,我就急着问他:"坎蒂德怎么样了?他走了吗?"儿子笑起来:"妈,你怎么这么惦记他呀?我都嫉妒了!"儿子在英国剑桥CSR公司工作。刚一上班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与他对坐的是一个葡萄牙人,名叫坎蒂德。坎蒂德的工号是12号,年纪不大,尚未娶妻,却是这个公司地道的元老级人物了。公司排前  相似文献   

14.
王婷 《教育文汇》2014,(18):21-21
雷夫老师在《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得到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上面有传奇的1967年红袜队全体队员签名。当年幼的儿子每次找他一起玩球时,他都叮嘱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为什么,他觉得对儿子说出来毫无意义,便敷衍说,不能玩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相似文献   

15.
从塞林格的创作,尤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可以看到塞林格人生梦想中所孕育的"生命超越"情结.霍尔顿的流浪及其寄于"孩子"身上的那份承担与保护,倾注了作家以内心的片刻安宁和生命的瞬间升华来求得一生生命超越的精神参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有着微妙的关系.塞林格对东方文化的向往,不仅深化了他的创作,也成就了他的神秘人生.  相似文献   

16.
连谏 《家教指南》2009,(9):47-49
一、贪污犯的儿子 他9岁那年,父亲因为没管好自己的贪念进了监狱,虽然身边的小伙伴和同学们并没因此而疏远或嘲笑他,他却总觉得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在嘲笑他是罪犯的儿子,自卑像颗有毒的种子,在他心里发了芽,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对每一个走进他的人都充满了抵触性的戒备,那时,他最大的愿望是转学,搬到一个没人认识他也不熟悉他家庭背景的地方,可现实告诉他这是个永远不会实现的奢侈理想,为了弥补父亲犯下的罪过,  相似文献   

17.
塞林格和苏童作为书写“成长小说”的大家,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少年形象。塞林格开风气之先并对苏童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后来者.苏童在少年成长背景、人物个性打造上和塞林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塞林格“成长小说”的少年视角叙事和语言风格也影响了苏童的写作.苏童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独特认知在这些方面又有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因此,苏童对塞林格既有借鉴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18.
正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终于走出了孤单,找到了朋友。再过几天,就是儿子达伦10岁的生日了。我还没有想好送件什么礼物给他。自从我和他爸爸离婚之后,达伦就经常一个人在家。我带他搬到现在居住的这座城市,为了改善生活,我不得不做两份工作,因此,很少有时间和他在一起。而  相似文献   

19.
搬书的男孩     
小男孩正帮父亲把一些藏书从阁楼上搬到楼下较宽敞的地方. 小男孩觉得能助父亲一臂之力是很了不得的事情,虽然事实上他非但没帮上什么忙,反而还碍手碍脚,使工作进行得更缓慢. 但这男孩的父亲不仅有耐心,而且有智慧.他知道让儿子参与工作的意义,远比搬一大叠书的效率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20.
阅读塞林格是一次令我着迷的阅读旅程,小说作为解密生活的手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尽管他只是一个生活谜语的制造者,但他让我们觉得这样的小说对我们是如此重要。或许时间会证明,《麦田里的守望者》给塞林格带来了巨大声誉,而真正让他不朽的则是他的《九故事》等这些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