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初识红泥小火炉还是中学生,家住乡间,是个“小浦东”。一年冬天,我捧了束自家种的蜡梅,送到金陵西路孝和里蔡耕老师家中。中午,老师端出一只红泥小炉,摆在三楼老虎天窗下的红木画桌上,就在炭炉上煮茶、温酒、烤饼,满室春意盎然。那燃烧炭火的红泥火炉,备感温馨而有趣。  相似文献   

2.
“要是有个小火炉该多好!”每到冬季,小男孩都对自己这样说。他问妈妈:“什么时候咱们也能买一只小火炉呢?”妈妈说:“等明年吧,明年宽裕了,一定买只小火炉!”于是小男孩就盼着冬天快快过去,期待着下个冬天那个温暖的火炉。可是第二个冬天仍然没能如愿。于是他就在呼啸的北风中期待下一个冬季……终于,在小男孩10岁那年冬天,妈妈买回了一只小火炉!“啊,我终于拥有了一只小火炉!”那一天小男孩兴奋得像过年,他不再害怕冬天了。白天,望着火炉,身上就会有暖洋洋的感觉;夜里,常梦见红红的亲切的火苗在火炉里欢舞。“点燃火炉吧!”小男孩老是忍不…  相似文献   

3.
紫铜的愿望     
从前,有一块紫铜,它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梦想变成一只暖烘烘的小火炉,在冬天里,为人们驱走寒冷,带来温暖。但是,从来没有谁注意过它。它一次次的期待都成了泡影,只得呆在昏暗的橱柜里,整天睡大觉。一天,一个铁匠寻找锤子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块不起眼的紫铜。紫铜喜出望外,苦苦央求道:“好心的铁匠叔叔,请您发发慈悲,了却我的心愿,把我做成一只小火炉吧!”铁匠看了看紫铜说:“你的质量还不错,变成火炉也不难,但是你得经受烈火的考验,能坚持住吗?”紫铜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我能变成小火炉,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能坚持!”铁匠看到紫铜有这么大的决心,就…  相似文献   

4.
薄灰 《父母必读》2015,(2):68-69
过大年了。家庭聚会中小朋友在一起,好吃的零食自然少不了。我们精选了3款自制小零食:自制爆米花、燕麦曲奇饼、芝香苏打饼干。妈妈们不妨试着亲自动手做零食吧!自家做的小零食,既能保证宝宝在主餐之外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又能避免市售小零食因为添加剂过多带来的健康隐患,还能让宝宝享受到零食的乐趣!赶快给宝宝准备一份属于他的"妈妈"牌小零嘴吧!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关于"卢钧"与"炉钧"以及"北方炉钧"与"南方炉钧"之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卢钧"作为钧瓷衍生的唯一支派,又称"卢瓷"、"卢钧",而"炉钧"则因清雍正时期在景德镇烧制而得名。经考证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卢家在神垕具有相当久远的烧制钧瓷的历史,而非从清光绪年间的卢振太才开始烧制钧瓷;钧瓷在明代并未断烧,"卢钧"早于"炉钧"而存在;景德镇所谓"炉型窑"即为"火炉中所烧"的说法是误解,"炉型窑"实为卢家早在明代就使用的"推拉式风箱窑"的变种;景德镇"炉钧"之名的形成与"卢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卢钧"与"炉钧"是上下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寒风吹彻     
正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柴火在炉中啪啪地燃烧着,炉火通红,我的  相似文献   

7.
正印语素有巧借一法。清乾隆年间,篆刻家巴慰祖借宋玉《对楚王问》语自刻"下里巴人"印;书画家齐白石借《论语·里仁》语自治"见贤思齐"印;又山水画家梁树年借北周庾信《枯树赋》桓温名言自镌"树犹如此"印,皆巧借成语应对自家姓名一字,含蓄耐品。读者细心,居然读出了"巴""齐""树"的用心,领悟到天赐好语的奥赜,这大约就是武林人所谓"腾挪骁越,但凭空中借力"的"虚借实着"。据清代著过《二十年目睹之  相似文献   

8.
温暖     
<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我轻轻地推开门,外婆正出神地注视着炉上那锅热气腾腾的米酒,并未察觉我的到来。我蹑手蹑脚地走上前去,轻轻拥住外婆。她没有回头,只是莞尔一笑:"小机灵,嗅到香味儿了?"这是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金色的阳光从窗口倾泻而下,如同一条金色的溪流缓缓流动着,把花盆中几根枯黄的草也渲染成金色。那涓涓的金色溪流也缠绕着外婆的发丝,如同我儿时淘气  相似文献   

9.
适时的精彩课堂提问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在课题的题眼处提问 题眼是课题的关键词,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借",选词十分巧妙.明明是"骗"来的,为什么用"借"呢?"借"的本意是要求暂时用一用,到时归还.但这里"借"和"还"的方式却不同寻常."借",是因为诸葛亮军中缺箭进攻曹军,而乘着漫天大雾,假装进攻,骗取了曹军射来的箭.这种"借"就不是"借"的原意了."还",则是指用曹军的箭射杀曹军.  相似文献   

10.
红泥小火炉     
小火炉,就是早些年老百姓用的土炉子,就是那种"懒了不行,勤快了也不行"的憋气炉子。如今,在寒冷的冬天,围坐在火炉旁烤火的估计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暖气、空调,省时省工又清洁卫生,可在我心底还是时常会想起火炉子,怀念那种围坐在火炉旁暖融融热腾腾的浓浓人情味。  相似文献   

11.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在学完课文内容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我想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内容进行语言对话训练。于是问:"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这时,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涨红小脸小声嘀咕:"小鱼、老牛不借就是个小气鬼!如果是我,我就会借!"这是我预设  相似文献   

12.
<正>心理学中有一个"火炉法则":把"火炉"烧得红红的,放在那里,本身并不会主动烫人,但只要有人敢于触摸,它就必烫无疑,不会顾及触摸者的身份,人人平等,谁摸烫谁,而且立即处罚,没有下不为例。校规何尝不是学校中的"火炉"呢?大家之所以无视校规这个"火炉",一是因为应试教育之下,学校办学秉持"以分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常常推崇"一俊遮百丑":谁学习成绩好,谁就是学校重点保护对象,并且有单独教师辅导,学校还发放  相似文献   

13.
炉火     
<正>在晚来欲雪的天候里,“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是一种多么中国、多么高旷的境界!合欢山的雪夜离不开炉火,尤其在风雪怒吼、松涛响彻时。独自围守火炉,或静坐读书,或执笔写信,或什么也不做,只听着松涛雪声,默默地思考。火炉中的炭常衬着窗槛上的雪声展现它暖和的面貌,让我倍觉能静静坐在火炉旁已是莫大的幸福了。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是一出舞台剧,教师是总导演,精心策划每一堂课。由于"小演员"天马行空的思维,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若教师能在课上能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化解这些"小插曲",反而能使舞台剧熠熠生辉。一、"借尾巴"的讨论课堂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富有个性的小学生,他们的脑海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正因为他们充满想象,富有创造力,所以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始料未及的"小插曲"。  相似文献   

15.
春节快到了,细心的妈妈又开始忙碌着为宝宝添置新衣,想把自家的宝宝打扮成"小可爱"。其实,您不必花太多的钱,扮靓宝宝的方法可不止一种。今年,您不妨试试从"头"扮靓您的宝宝,赶快为宝宝选一套适合的帽子、围巾,与宝宝还能穿的衣服用心地搭配一下,看看宝宝是不是更漂亮了。  相似文献   

16.
狂放即风雅     
王芳 《高中生之友》2011,(20):35-36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一白居易并不是诗人中最能喝酒的,当然也算不得最会写诗的,然而,此诗中绿与红的鲜艳色泽,平仄的参差错落,衬着晚来欲雪的天空,诗人与朋友围坐在火炉边,抿一小口温热的酒,望着远处深黛的群山,引起无尽  相似文献   

17.
地底下住了个铁匠 古时候,大人们相信神话故事,认为地底下住着一个跛脚的铁匠,烧着大火炉打铁,地下冒出的浓烟、火焰和灰烬都是从那个大火炉里出来的。我们把这种冒浓烟和火焰的山叫作火山。全世界很多地方有火山,维苏威火山是最著名的。现在我们知道神话故事是假的,火山确实像个地下的大火炉,但没有神话人物在地下烧火炉。  相似文献   

18.
童庆炳先生的《〈文心雕龙〉三十说》贯通古今中外,实现了很多宝贵的理论建树。他对《文心雕龙》中许多重要范畴或命题,如"文体""风骨""赋比兴"等,通过追根溯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到分析,给出了全新的解释;还通过广泛征引西方文论和现代心理学的精华,对《文心雕龙》中的不少疑难点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的良好效果。但金无足赤,在童先生的有关论述中,也存在着某些美中不足或瑕疵。  相似文献   

19.
小乞丐讨饭     
从前,有一个小乞丐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里到一户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蛮横粗野地对小乞丐喝道,"不要打扰我们的主子!"小乞丐说:"我不会打扰你们善良的主子,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暖烘烘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  相似文献   

20.
答读者问     
编辑老师:我爸爸不久前将自家的汽车借给朋友张某练车。张某当时还没有取得驾驶证。结果张某在练车过程中将行人罗某撞伤。现罗某要求赔偿,请问老师.他应该向谁主张?如果赔偿,要承担哪些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