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性"一语在黑格尔的《美学》一书中频频出现,"神性"问题在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在实质上便等同于"上帝"、"神"、"普遍精神"、"绝对心灵"等用语,有着深厚的宗教与神学的内涵。"神性"当指种种普遍的精神力量或内化的心灵实体,如智慧、勇敢、忠贞等等;通过人的具体形象去表现普遍的神性精神是黑格尔心目中最高的艺术理想,诸神、英雄、圣徒等等这些"神性的东西"成为理想艺术的表现中心,而古希腊雕塑、史诗、悲剧以及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与骑士传奇则成为理想艺术的典范。因此,黑格尔特别反对与神性精神相悖的种种因素作为艺术表现的中心,包括抽象概念、有限现实、有限心灵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美学思想直接得益于黑格尔、费尔巴哈、席勒,但他的美学摒除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接过费尔巴哈和席勒的人本主义的旗帜,以政治经济学的眼光切入美学和文艺学,使他的美学拥有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学色彩。黑格尔美学中的"异化"和"复归"、"对象化"和"自我观照"都在绝对理念或精神的统摄之下,而这些观念在马克思的美学中得到了彻底改造,由精神领域转向实践领域;费尔巴哈是在神学体系中观照着人,马克思则将人放置到社会关系中进一步还原,克服了费尔巴哈的抽象性;席勒的美学理想是"完美的人"、"全面的人",还是一种偏于抽象的人的理想,马克思则将席勒的人的理想扩展为一种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完成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美学以艺术理想为最高追求,而这种艺术理想只是"绝对理念"的初级内容,也是通向宗教理念的过渡环节。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艺术理想的历史发展本身就包含了神学内涵,并在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中有着不同的体现,而具有人神合一品质的希腊古典艺术则被其当作最高的艺术理想来看待。  相似文献   

4.
在黑格尔的文艺理论中,对于喜剧的研究很少。其喜剧思想中成功运用的辩证法思想,考察西方喜剧的方法,对于当今的喜剧研究都还有很大启迪作用。虽然他对喜剧并未做过多的系统论述,但他仍将喜剧放在一个较高的地位上,把喜剧看作是批判封建、宣扬人性的旨归。在《美学》中,喜剧是作为"打开通向人类艺术所包含的一切东西的解体之途。"作为"绝对理念"的"绝对精神"阶段的外化形式,喜剧是体现理念的具体形象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并且是"艺术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处于告知艺术世界的解体和宗教世界的到来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时代观是对黑格尔时代观的扬弃。在黑格尔的理论框架中,每个时代都有相应的时代精神,哲学就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上,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判断,但是不满意黑格尔绝对精神自我封闭的保守体系。正是在对时代精神的追问中,马克思意识到黑格尔哲学是一种"逻辑神秘主义",是对旧时代的辩护。马克思对于时代的理解是基于对社会关系的深刻分析,一方面用哲学宣告了"让人成为人的最高本质"这一绝对命令,另一方面还指出哲学实现这一时代使命所依赖的物质力量,即被旧时代不断创造出来的无产阶级。由此,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其思想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6.
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是在其"心物统一"的哲学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他认为美就是使情感在有形的事物上得到体现,如果不能体现就不是审美对象。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是在用黑格尔的"理念论"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美是情感的表现"提供一种合法性的论证,由此以审美心理过程为表述形态的"情感表现说"就获得"理性主义"中"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之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7.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人类出现之前是否有美存在?美决定于美感还是美感决定于美?这是美学史上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休谟认为审美趣味没有客观标准.克罗齐认为美即直觉,这就是说美决定于美感,美是主观的.这是美学上的主观论.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就是说美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精神.这种精神决定着美的存在,实在的东西不过是这种精神的影子或外化.这可以说是美学上的一种客观论.但是这种客观论却仍然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用神来解释世界的本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理式"、黑格尔的"理念"和弗洛伊德的"性",似乎不相接,但其内在联系却是西方的理性传统.弗洛伊德利用科学的方法用"性欲"来解释美学中的感性问题,得出了感性的合理性,虽然违反了自己理性理想的初衷,但"性"在对美亵渎的同时,也道出了美学感性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美学》从美的概念或基本原则出发来推衍艺术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对《美学》第一卷的解读,分析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四个论题,即“美的概念”、自然美、艺术美和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对于美的概念和本质,黑格尔认为美是真实而非虚构的,同现实密不可分,“美的理念”即是美的具体概念。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他将艺术美看作是理念发展的最高阶段,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自然不因自身而美,只是为主体而美。他还强调艺术家的个人素质以及对生活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邓以蛰先生是中国美学家中较早接触西方美学并运用西方美学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美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邓以蛰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西方美学特别是黑格尔美学理论对其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黑格尔美学理念及其进行艺术研究的方法论出发,通过对邓以蛰艺术观的历史和逻辑分析及其对"诗与历史"关系的阐释,浅析了黑格尔对邓以蛰美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的"绝对"范畴就是指最高的精神实体即"绝对精神",它集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于一身,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黑格尔的"绝对"观,从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出发,在"绝对"与"相对"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绝对",第一次把人们对"绝对"的理解建立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之上,从而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在他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得出的。该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美的内涵和外延、美的实践性和自由本质。理解这一命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美学体系,进一步深化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中,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为此,我们在工科学生的美学教育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一、对美的认识 1.美的无定论性。古往今来,究竟什么是美,众说纷纭,至今无定论。西方古典美学对美的探讨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精神世界出发探讨美的本质,属唯心主义的美学体系。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理念;黑格尔提出的美的理念,又不同于柏拉图,他认为美是感性的显现。但他又认为理性支配感性,理性起决定作用。所以唯心主义学派对美的理解,仍然从主观意识出发,认为美来自心灵、理念和绝对精神,而不是客观物质世界及社会活动所决定的。另一条是以古希腊美学思想代表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美学史观,认为美就在感性事物的本身,人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王晓宏 《红领巾》2005,(2):45-47
通过剖析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自我意识理论,可知黑格尔对处于具体的、直接的存在状态和历史处境中的人的描述,是对哲学史上关于自我意识理论的发展,揭示了自我不是“我思“的逻辑断语,而是一个不断实现着主体与客体、个性与共性、自我与他人、人与上帝、人与世界、欲望与道德之对立统一的跋涉者.自我是绝对知识的承担者,绝对知识就是自我的经历过程.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来界定艺术和艺术美.而浪漫型艺术一直采取独特的姿态走向审美形式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是艺术家们无限地拥有自我、告别自我和反射社会超越现实的一种途径.艺术创造进一步成为显现现实生活和人类情感的现代美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庄子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正是庄子对"道"的精当概括."道"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高最大的美.因此与"道"相通的"大美"也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存在着的.以"无为"不作"为手段,摆脱外物对于人的束缚和支配,达到像天地间"大美"那样一种自然无为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庄子美学的核心就是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前,黑格尔美学思想曾为一切哲学流派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全部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即他对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8.
现状·生长·期待——关于文学理论摆脱危机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文学理论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文学之内,而在文学之外;不在理论之内,而在批评之中;文学理论应该是"复数",而不应该是"单数";应该是"变数",而不应该是"常数";摆脱黑格尔主义的陷阱,去除其幻觉,乃当务之急;应该把"理论"功能与"教学"功能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根源在于传统美学的主体性原则,在于以绝对理念的自我运动来演绎和规范艺术。海德格尔在批判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基础上,把艺术看作对存在者的真理的揭示,从而为艺术的再生树立了新的路标。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的美学理论是其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它也同样具备其哲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由于美学的特殊性,我们不能用对待哲学的方式对待他的美学。本文论述了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在悲剧史上的进步性、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与其哲学体系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这种局限性。黑格尔的冲突理论是亚理士多德行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悲剧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因为冲突是悲剧的本质特征之一,但黑格尔的理论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一方面承认悲剧中必然性的重要作用,但当他使冲突双方处于同等地位时,又把悲剧的结局交给了偶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