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报的时事报道,怎样才能赢得读者、吸引读者?我认为,在贴近性上下功夫,是新时期时事报道赢得读者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
医疗健康话题是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报纸读者年龄结构决定了医疗健康话题每每都能引起共鸣,受到广泛关注。意识到这种趋势后,报纸医疗健康报道如何进行强化,不断推出富有价值、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报道,实际上也为报纸提出了一个课题。仅仅是增加报道数量吗?增加报道篇幅吗?显然不是。一定是要体现报纸在医疗健康报道上的整体策划,充分了解读者需求,进一步服务读者需要,把以往报纸报道中的"配菜"经过精细加工,做成占据报纸报道重要位置的"主菜",才会赢得读者的真正认可。  相似文献   

3.
1、增强经济报道的“有用性”。晚报的经济报道提供给读者的信息,应该是与读者的利害、兴趣最接近的经济信息,让读者看了报道后觉得有所收获、有所用处。如空调价格“跳水”,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空调价格是否还会降价,现在去买空调是否合算?因此,晚报就要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去采写此类报道。在经济生活中,许多读者常常对一些经济  相似文献   

4.
西方新闻作品中有一种颇受读者喜爱的报道形式,称为观察性报道或目击式报道。在这种作品中,记者用客观记叙的写法,把亲见目睹的事件或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对其有真切的了解和感受。这种报道形式由来已久,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解释性报道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政策解读报道,解读的对象是政策,报道的受众是读者。读者在注重报道权威性的同时,更关注其实用性,这就要求政策解读要以亲民的姿态做出权威而实用的报道。编辑、记者应具有鲜明的读者意识,通过多种编辑、采写手段,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专业的"红头文件",深度挖掘政策内涵,既让读者"悦"读、易读,又让报道有深度、有分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党报能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三贴近”,成了很长时间以来报业普遍提倡的办报宗旨。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开始重视为读者提供服务,采用许多新颖的报道形式,其中,“实用性报道”(也称“服务性报道”)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种实用性报道与一般新闻报  相似文献   

7.
《南京晨报》去年11月28日改版,新华日报社党委强调“要和读者对表”,把读者的价值取向作为衡量报道质量的第一标准。作为一线记者,在对有关医改的报道中,我们揣摩百姓之所思,研考百姓之所求,把读者“胃口”作为报道的切入点,赢得了读者的广泛信任。“管中窥豹,略见一斑”,通过这些医改报道,也可反映晨报新的新闻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只有贴近读者,才能对其产生吸引力。而耍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寻找独特的报道视角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有新闻学者指出:“好的报道角度呈现于读者眼前之际,如同让人们看到一颗切割精美的钻石,会生出一种端详它、观赏他、研究它的情不自禁的冲动。”在新闻实践中。能否寻找到贴近读者的最佳报道视角,考验着报道者的能力素质。其实,在报道视角上贴近读者的路径还是不少的。  相似文献   

9.
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青年记者》2002,(8):14-14
典型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人物让读者难以忘怀,成为人生学习的榜样。但时下,典型人物报道与受众的需求尚有距离,不少新闻单位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报道,却引不起读者的共鸣,甚至引起读者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张宜军 《出版广角》2013,(Z1):64-65
稿件在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版面编排各方面要大众化,传情表意既要准确、明了,又要通俗、易懂,不但便于读者阅读,还要让读者"悦"读。长期以来,会议报道不顾读者需求和感受,如公报照搬会议程序和材料,读者多有意识无意识地一瞟而过;如果是专业的学术性会议报道,再夹杂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一般读者只会望而却步,徒增畏惧。笔者偶获一次学术研讨会报道的机会,尝试对报道进行改革创新,钻进会议研讨内容,深入挖掘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和观点,在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版面编排各方面注重大众化表达,吸引读者在"悦"读中深读。报道发表后受到读者好评,还被辽宁省  相似文献   

11.
当今,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分析性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因为读者了解信息的方式、关注问题的角度和了解新闻的渠道都在变。因此,当前经济报道不仅要报道动态的新闻,增加信息量,而且要在深度上做文章,多向读者提供比动态新闻更为详尽的具体的事实和背景,给读者一点思考。让读者在阅读报道时,  相似文献   

12.
贾富广 《记者摇篮》2009,(12):26-26
工作式报道多是被报道对象的工作总结或工作经验的翻版。如果让这类报道见诸报端,除被报道对象自己看一看之外,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不但不会引起阅读兴趣,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可见,工作式报道是报纸可读性的头号天敌,是让读者失望的祸首。作为报人必须时时处处从读者的角度去采、去编,必须把读者取向视为第一取向。  相似文献   

13.
在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的前提下,要使地市党报新闻报道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增加内容的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服务性,并恰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亲、可信。作为地市党报来说,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就应报道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满足读者求知天下大事的欲望,从需求心理上贴近读者。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还要报道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媒体的经济报道非常受读者欢迎,特别是一些财经信息类的报道,还能给读者带来实在的利益。地市媒体做好经济报道,可以提高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5.
读者是报纸的消费者,也是报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做好报纸与读者的互动,是当今报业追求传播效果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研究课题。互动式报道是指通过策划、组织读者参与感兴趣的社会性活动,来实现对某一特定新闻的报道。互动式报道是拓展新闻报道空间、塑造个性化报纸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呢?笔者认为,选择精当的选题,深挖活动内涵是成功进行互动式报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塑造出互动报道品牌,拓展互动空间,进而最大限度地做好互动式报道。选题精当才能实现多方共赢互动式报道成功…  相似文献   

16.
摄影报道不同于文字报道,它靠可视形象传递新闻信息,是形象化的新闻报道。如果形象表现不新不美,不能吸引读者,那势必影响报道效果。因此,摄影记者必须破旧立新,顺应社会发展,满足读者视觉上的享受。那么,怎样提高表现新闻形象的能力,让读者喜闻乐见呢?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热点报道在党报上与读者互动起来,是近年来许多地方党报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丽水日报今年4月份改版后,开设了一个以读者参与互动的方式来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热点问题的版面——《热点互动》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从实际操作来看,通过读者互动的方式,对热点问题进行引导,让读者参与到报道中来,与读者更加贴近,起到了化解矛盾,疏导公众情绪的作用;同时该版面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前年,本报举行了一次读者问卷调查。读者有的反映说,县报容量不够大,有的说,县报报道面太窄。从读者的看法中,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即读者对县报的“广视角”,“大容量”的信息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拓展县报报道空间,应成为当前县报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怎样拓展县报的报道空间,让四开四版的小报满足读者的要求呢? 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旅游报道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且应该将其读者定位于普通读者,在报道中加入市民化的色彩,从而不断提升报道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对旅游报道中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报纸的受众群体有了怎样的变化?报纸报道如何更好地适应变化服务好读者?这一定是当下报纸最需要面对的课题。毫无疑问,报纸读者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年群体比重明显增加,或者说报纸的忠实读者基本上都集中在老年读者,因此,报纸报道必须因"老"而变,充分了解老年读者的意愿,把准老年读者的脉搏,反映老年读者的生活,服务老年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