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事发生在河北省武安市。“彭市长,你别往正门走,有一群上访的人正堵在那里。”“那我从哪儿走?”“后门。”“后门要是也堵了呢?”工作人员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见彭市长直接走到上访群众中间,提高嗓门喊道:“我是彭学增。大家要反映什么问题,请说吧!如果时间短,我就地答复;如果时间长,请大家先回去,留下几个代表到我办公室来。”上访群众听了市长这番话,憋在心里的气消了一半。围得水泄不通的大门顷刻间畅通了……相信这个群众上访的场面会有很多人曾经目睹或者有所耳闻。但是,只有一个人,用“心”把它记了下来。另一件事发生在河北省易县…  相似文献   

2.
张兴 《新闻窗》2012,(1):11-14
我想围绕自己写的三首诗和“走转改:走哪里?怎么转?改什么?”这三句话.与大家就如何搞好“走、转、改”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超女”一火,“好男儿”又加油,“我型”开始“我秀”,大家都去“梦想中国”。观众一窝蜂跟着选秀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更没人看了。怎么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李国锋 《大观周刊》2012,(41):368-368
在我从事初中化学的多年时间里.很多同学反馈的信息说化学学起来很难,我感到非常奇怪。难吗?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是不是学生对化学这门儿学科认识有误?在现实生活中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不是这句话误导了学生,学生们把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学科认为特征相似,学生们采用的学习方法也相似。如果是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相似文献   

5.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各地新闻工作者进车间,跑田头,报道基层风貌,反映群众诉求。能不能在报道题材上让群众喜闻乐见,能不能在报道之后引起读者互动?我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走基层——采写“吃”的小故事,没想到,受到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07,(9):27-27
一个市长,由过去的被“上访”变成主动“下访”,就成了新闻。前一阵子,铁路大提速。这一新闻当天成了不少媒体的头条。我们回头看看新闻中的采访对象,所有被请出来的都是官员,所说的话也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套话多于实质感受。甚至有一家报纸媒体竟然在报道中提到了“领导亲自乘车”的话,让人忍俊不禁,有点像我们平时的一句玩笑——“您亲自来上厕所!”  相似文献   

7.
记者:于总,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广西日报是第一个采用国家“新分类标准”的报社,不少新闻界的同行对此十分关注,请您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介绍一点情况,回答一些问题好吗?首先我想问,基于“新分类标准”的历史报纸电了版工程是在什么背景下上马的?  相似文献   

8.
2002年4月8日.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64岁的生日。这一天.恰好是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化大会政府论坛开幕的日子.于是安南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市政大厅就有了这么一段精美绝伦的致辞:“我现在向大家说明一下,今天是我64岁的生日。我想代表所有的老年人,引用披头士的一句歌词来问大家,你们要我吗?当我64岁的时候,你们还需要我吗?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21世纪会有更多的老年人。我们需要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大约是5月中旬的一天.副总编周志春把一组报道(四篇)交给我,让我看一看,他曾请一位编辑代他看看.谈谈感觉。半小时后.编辑把原稿退给了他。志春说:“我想.一组稿件.记者肯定是下了功夫的.里面就真的设东西啦?”我问:“你想让我做什么?”“你看一看.它是应该枪毙的稿件吗?如果不是.你帮忙编辑一下。另外我想通过这件事.或许可以在编辑问题上形成一些共识性的东西。”我很高兴。记者会刚刚开过.记者们给编辑部提了些意见.多是关于用件编辑问题的。会后.我写了点东西.希望问题能够很快解决。但现在看.我性急了些。记者…  相似文献   

10.
感受生活     
感谢这个颇有“新概念”味道的作文题,让我回忆起我昨天的经历。如果没有它,我想我一定还在埋头苦读,而绝不会“浪费”点滴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发生在昨天──2000年10月20日这普通的一天,发生在我身边的看似普通的小事。当然也不会受到它们带给我的一些启示。 一、生活不是选择题 中午放学,看见路旁有几个大人在逗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小孩子白白胖胖特别可爱。大人们一直在问小孩子:“爸爸妈妈哪一个最喜欢你呀?”“两个一样喜欢。”“那你是喜欢爸爸呀,还是喜欢妈妈呀?”小孩歪头想了一会儿,不吭声了。大家都夸…  相似文献   

11.
请客     
报道员小李正在写稿时,收到了上月的一篇稿件的稿费。于是,小小的宿舍顿时热闹起来,大伙围着小李,非要他请客不可。小李并不是小器人,可是,今天恰逢周末,要请得立马请,可未写完的稿子怎么办?小李面露难色。过了一会儿,小李试探着问大伙,能不能答应他一个条件,大伙说:“只要请客,莫说一个条件,一万个也行。”小李这才放下心来,向大家宣布:“我想今天天热我不想请大家又去吃那油腻的烤鸭和焖肉,想请大家看场电影。”大伙都笑起来:“行行,绝对行!”大家谈笑着来到影院门口,小李主动跑到售票口去买禀。买好票入场的铃声都…  相似文献   

12.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与受众的纽带,受众对主持人的声音从陌生到熟悉,到喜爱,很大部分是主持人贴近生活的话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贴近生活的语言让受众感到亲切,愿意交流。江西经济广播电台曾办过一个节目叫《滕王阁夜话》,一开始就是一段交心的话:“快乐要分享,就会加倍快乐;寂寞要分担,就不会再寂寞。”然后主持人温文尔雅地对听众说:“请允许我首先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如果大家在听广播而且同意的话,请您听我说,我愿和您交个朋友,您把我看成大姐姐、小妹妹,好吗?”这样,共同走进话题节目,共同探讨,平等谦逊,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人生——在南京市民学堂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今天的话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城市的文化。无论哪一类人,都离不开“阅读”。为什么?因为“阅读”是使人生走向光明前途,使我们的人生插上理想翅膀的重要工具。如果离开了“阅读”,我就没有缘分与大家面对面;如果离开了“阅读”,我个人也不可能从江苏太仓的家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又从北京大学到南京大学来教书,也不可能作为讲座“专家”来给大家讲“阅读”。接下来,我将与各位交流我多年来有关“阅读与人生”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4.
论百读不厌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讨论会.讨论赵树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话》。座中一位青年提出了一件事实:他读了这本书觉得好.可是不想重读一遍。大家费了一些时候讨论这件事实。有人表示意见.说不想重读一遍.未必减少这本书的好,未必减少它的价值。但是时间匆促.大家没有达到明确的结论。一方面似乎大家也都没有重读过这本书.并且似乎从没有想到重读它。然而问题不但关于这一本书.而是关于一切文艺作品.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是作品的不同吗?是读的人不同吗?如果是作品不同.“百读不厌”是不是作品评价的一个标准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索一番.  相似文献   

15.
周咏南 《新闻实践》2013,(10):19-21
《左传》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诚如古人所言,民众的生机在于勤劳,现今新闻工作的道理亦在乎此.、无数采编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是新闻媒体的“生命线”,只有心系群众,勤走基层,新闻才有源头活水..近段时间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茶地开展,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成了新闻工作者自觉恪守的基本准则。本专题特约请媒体同仁,撰述各自在El常采编过程中,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不忘联系群众、切实服务群众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6.
打市长热线如何管用?市长热线如何为市民服务?本文以三峡晚报“市长热线”专版为例,就内容设置、版面呈现和舆论监督的效果,探讨分析政府和媒体联动,市长与市民互动的相关作法和经验.“市长热线”落户媒体“我住在东山,每天乘坐12路公汽上下班,这趟车总是在19点20分左右,从商场行驶至石板村附近的公汽三公司加气,一等半天,车上乘客急得跳脚.”2013年9月2日,宜昌市民杜先生给市长热线打电话,希望公交公司能合理安排加气时间,错开上下班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新闻宣传中存在的“会议新闻多、领导人活动报道多”的现象,湖南省常德市的市长,在一次工作会议前,一反“常规”,毅然“撵”走了前来采访的一名电视记者(见4月8日人民日报),其言其行,难能可贵。由此我想,如果其他一些地方的领导人也能像这位市长那样,从我做起,支持和推进新闻改革,“会议报道太多太乱、领导都快成电视明星了”的状况,无疑会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8.
朋友在街上遇到以前一个好朋友,他说:“我故意掉头走了,不让他看到我,何必要大家碰头,然后虚伪的演一场戏?我不会原谅他从前出卖我。他也应该心知肚明。”  相似文献   

19.
金钱的烦恼     
我兼任县委常委体验生活.县委常委属于副县级,算富又不算富。就无“梦中天堂”之乐。老习难改。我不仅不喜有些人的梦中天堂之乐.还将此“乐”视为烦恼。无人将我这“副县”看为官。我身心轻松.乐不可支。料想不到.我的一位忘年交晋升为市长,市长刚到位就看望我一次.使我失去算富又不算官的乐不可支.切切实实地烦恼一次.  相似文献   

20.
张志新 《新闻传播》2007,(12):15-17
“群众办报”在我国新闻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群众办报”的形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往主要依靠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现在出现了DV、网络博客、节目嘉宾、短信互动、有奖征集线索等多种形态。面对着构建和谐社会、夺取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新形势、新任务,媒体要发展,要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还需不需要“群众办报”?如果需要,如果才能充分、有效地运用好?或者说,如何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办报”的内涵与外延?本刊选发的几篇稿件意在点题,欢迎更多的读者撰稿,就此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