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自尊量表(SES)对5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人格特质、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外倾性、责任性、开放性、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宜人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不显著;(2)外倾性、责任性、神经质、开放性和自尊均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自尊在外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开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责任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在恋爱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手机依赖在人格特质中的差异显示,精神质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倾性在恋爱人群、年级中差异显著。在社会支持上的总分上,恋爱人群显著高于非恋爱人群、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手机依赖与精神质、神经质之间存在正相关,与外倾性、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向相关。社会支持与外向型呈显著正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和《大五人格量表》对某科技大学的3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男女之间自卑和强迫差异极其(P<0.01)显著.在不同专业之间焦虑和抑郁方面差异非常显著.(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大五人格的开放性方面差异极其(P<0.01)显著,不同专业之间神经质和开放性方面差异非常显著.(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各维度水平和大五人格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神经质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开放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了解5.12震后志愿者的人格特点和灾后心理健康状况,为将来志愿者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依据.采用大五人格简表、SCL-90、PTSD-SS量表在北川做过志愿者的12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友善性和外倾性在性别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志愿者具有较高的利他性和道德感水平;(2)心理健康状况上女生好于男生;(3)表现出高SCL-90症状的志愿者往往伴有PTSD症状;SCL-90焦虑、强迫、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症状上检出率较高,表现出中轻度的PTSD症状;(4)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和友善性对心理健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得分低,友善性得分高的志愿者灾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问卷对55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倾性与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为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成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与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为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成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各维度相关均不显著。心理弹性对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有中介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特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U C LA孤独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某高职院校30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目前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主要表现在戒断行为,但不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的显著差异;高孤独感组高职生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性显著负相关;孤独感在神经质与手机成瘾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孤独感增加高职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人格特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5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人格特质中的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的得分较高,神经质、外倾性的得分较低。女生在神经质、宜人性上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尽责性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的得分。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利他行为水平比较理想,且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有更高的利他表现。(3)人格特质与利他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人格特质五个维度中,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对利他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45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贫困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外倾性、宜人性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且大部分指标相关显著;责任心和开放性与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主要探讨不同年级、性别等方面中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用新五因素测验、症状自评量表对17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调查人群中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占32.8%;高二学生的强迫症状和抑郁两因子分显著高于初二;高二学生在神经质上高于初二学生,初二学生的外倾性、开放性高于高二学生;神经质与心理症状各因子具有显著正相关,外倾性、一致性、责任感与各因子几乎都呈负相关。结论: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具有可塑性;健全的人格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陕西省咸阳市284名少先队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五人格五个维度中除神经质外,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均与少先队员的生活满意度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在回归分析中大五人格可解释少先队员生活满意度的54.3%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大学生羞怯心理对择业效能感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羞怯量表》和《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略高于平均水平。(2)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年级、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科类上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羞怯与择业效能感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羞怯对于择业效能感的预测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问题解决、收集信息、选择目标、自我评价、制定计划。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刍思维量表和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反刍思维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反刍思维倾向普遍不严重;男女反刍思维倾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反刍思维倾向严重;反刍思维会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反省深思对积极情绪的产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和大学生宿舍气氛量表,对南阳师范学院的5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研究发现:大学生宿舍气氛处于中等偏好水平,成就动机处于较高水平;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宿舍气氛存在相关,独生子女群体的相关为负,非独生子女的相关为正;性别与专业对成就动机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职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8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归因风格问卷的调查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测试,探求二者相关性;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归因干预,探求归因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论:①大学生归因风格没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但职业自我效能感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大一新生高于二、三年级学生。②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职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③通过归因风格的实验干预,大学生被试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8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②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无显著差异;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④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⑤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⑥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预测为22.4%,积极应对方式预测为12.8%,消极应对预测则为9.6%。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重庆市高职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职业决策困难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就业决策过程中缺乏准备;成就目标定向中学习定向与职业决策困难中缺乏准备及信息探索困难两个因素成负相关;成就目标定向中回避定向与职业决策困难中缺乏准备、信息探索困难及冲突矛盾三个因素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选用罗特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总体偏高,人际信任无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差异;人际信任与怀疑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合理化挫折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自责、退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对2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学生在时间效能感量表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时间监控观量表存在显著的文理学科差异,在时间监控观量表、时间效能感量表存在显著年级差异;②大学生压力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在压力总分和个人烦忧量表上存在显著的文理学科差异.③大学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压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价值感与学习烦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与压力各个分量表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④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对压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与时间监控观可以通过时间效能感来影响大学生的压力水平.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大学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使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西藏地区3所高校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存在性别、专业和民族差异;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进而得出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能影响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