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中的一种意识规范,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存在缺失的现状,在开展信仰教育的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既有日益感性化、感官化的价值理念的挑战,也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客观现状的挑战,更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也是每一个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梦。高校应在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追求“中国梦”的实践中推进信仰教育,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结合起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之一,需要担当时代责任,努力担负起国家建设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新人的政治使命,必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关键。文章认为通过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政治信仰,促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对中国青年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梦”为主线,从论述当代青年与“中国梦”的密切关系入手,深入阐释了“中国梦”与“理想梦”、“中国梦”与“成才梦”、“中国梦”与“报国梦”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要自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从上到下,从国家到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梦”不仅是许多渴望成功的中国人,希望凭借自己的坚持、创造力、聪明才智,去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梦想,而且是全中国的梦,中华民族的梦,中国人民的梦,而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更要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既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愿景,也包含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的个体期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中国梦”?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当代青年学子应当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胡鞍钢教授。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然离不开青年的支持和奋斗。忆往昔,中国青年救亡图存、自强不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刻,进步青年从中华民族大义出发,以自由、民主为旗帜,掀起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100多年来中华仁人志士的梦想和追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作为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特殊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承载者,肩负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实现中国梦的主体自觉,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大学教育处于学生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阶段,处于人格与知识培养的"拔节孕穗期".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新世纪,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孝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直接关系未来的家庭构建和国家建设,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了“中国梦”。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没有众多人才的理想教育,“中国梦”的实现就会失去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如何将“中国梦”融人到中小学理想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0.
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历史责任教育,可以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厘清“中国梦”“责任”“历史责任”的相关内涵,解析“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历史责任教育的特征及作用,按照“中国梦”的新要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贴近大学生实际,有助于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历史责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代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论,为塑造当代大学生共同理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从“中国梦”人手塑造大学生共同理想,对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能力,增强大学生主体作用,解决高校党建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中国梦的可持续发展,是青年学生的青春梦想。中国梦希望在青年,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力量所在、命运所系。中国梦这个主流意识下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贡献社会,要从时代、个体、价值、现实和践行五个视角,重申、强调、坚守、提升大学生青春理想的理论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与"两个一百年"、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相吻合,这就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是成就中国梦的生力军,中国梦也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大舞台。大学生应明确自身的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战略思想.将“中国梦”纳入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促使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课题,堪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其核心要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界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是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路径,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是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四是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大历史观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并从战略上全面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目标。  相似文献   

16.
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而高等教育是青年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微观视角出发,以《中华文明与当代中国》课程为例,从价值引领理念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改革探讨了高校价值引领导向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建设,并进一步从集体备课、教学方法、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大学校园中刊播“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培育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觉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基础和社会主义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与高校党员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内在一致性.理想信念关系到高校党员的社会价值判断和社会认识,它是决定“中国梦”伟大构想实现的精神核心.用“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理想,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与大学教育的育人宗旨高度契合,“中国梦”引领大学理想信念教育,表现在“中国梦”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国梦”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是共同理想与伟大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梦”确立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价值坐标,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国梦”定位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奋进者,知行合一的开拓者,具有国家情怀的奉献者。因此,大学育人工作必须以“中国梦”为指引,积极推动育人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红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复兴之梦,是对华夏文明爱国精神的萃取,是对新中国革命精神的提炼。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将红色中国梦作为大学生的精神指引力量,引领这些国家的未来走出信仰缺失的盲区,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脊梁。通过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几个维度,切实使大学生将红色中国梦付诸实践,走出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