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成为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关键”。刘少奇同志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批判了中国共产党内严重存在的“左”倾错误,深刻分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明了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条件。他在领导华北、华中的抗日斗争中,正确地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许多艰巨复杂的工作,特别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分析每个阶段时局的特点和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对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斗争的策略,从而在“七七事变”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自下而上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成了抗战前准备阶段的任务。 从一九三五年“八一宣言”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到一九三七年四月中共中央“告全党同志书”宣布停止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为止,在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我党对蒋介石三易斗争口号,即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最后“联蒋抗日”。这一事实充分表现了我党审时度势,高度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是革命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范例。下面,就三个口号的背景、实质和效果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五年十月,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十二月在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毛主席在会上分析了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根本方针,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发出了“重新学习”、“重新训练干部”的伟大号召。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开始,毛主席亲自领导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我们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一九三六年间形成的西北地区“三位一体”的大联合,即红军、东北军和西北军(也叫十七路军)在“逼蒋抗日”共同目标下结成的联盟。这一区域性的大联合,成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奠基石。它是我党统战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没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正是正确地制定和运用了统一战线这个策略方针,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发动了全民族的抗战,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马列主义者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演变到完善的过程,我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这样  相似文献   

6.
<正>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和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我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与国民党发动的反共磨擦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7.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经多方努力终于和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蒋介石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被迫的,他仍念念不忘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因此,从统一战线形成之日起,投降、分裂的危险就已存在。抗战刚开始,蒋介石为了笼络人心,不得不作出抗战的姿态,“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对于人民抗日运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经过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抗战的胜利,是我党全面抗战路线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是抗战的主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抗战的胜利,既是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是中共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中共制定“逼蒋抗日”方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二是中日民族矛盾经,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要求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日本加紧对华北进攻,危害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开始反击日本。四是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维护自身和英美在华利益,对日政策逐渐改变。五是国民党军政大员和地方实力派中,有些人开始转移到抗日上来。六是国共两党代表有联系和接触。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晚年政治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独秀晚年的政治思想变化主要表现在:“九·一八”事变后由从事托派活动而转入抗日反蒋斗争;由诬蔑红军是游民、土匪、溃兵所组成转而承认红军是国民党所不能消灭的革命力量,从而提出了把抗日反帝斗争与国内人民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1932年被捕后,不论在牢狱中或在法庭上,揭露了国民党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欺压人民的反动行径,表明了自己为民主而斗争的坚强信念。“七·七”抗战全面爆发获释出狱后,由反蒋抗日转变到拥蒋抗日,并提出了个人对抗日救国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1.
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并成为这一斗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得到了全国各民主党派和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他们在斗争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和崇高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斗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少敏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恢复和建立鄂豫边区敌后党的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中原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中原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点燃了游击战争的熊熊烈火,象“尖山游击队”、“抗日挺进大队”、“淮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党实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的关头,张浩为我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及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他归国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是传达和帮助党中央落实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等,从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他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帮助党中央克服了张国涛的分裂主义,从而使之为建立和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最基本的内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都广泛参加的统一战线。由于参加统一战线的社会阶级的广泛和成分的复杂,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为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制定出正确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5.
红军东征对抗日救国运动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前的红军东征对抗日救国运动起了促进作用。红军东征的目的是打通抗日路线,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配合“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在抗战中.全国存在着三个政权:一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另一是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陕甘宁边区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三就是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区扶植的伪傀儡政权.在这三个政权中,伪政权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工具,是中华民族的败类,所以亦不被国内外所承认.这样,国共合作抗日,两个政权并存,就构成了抗战时期最突出的基本特征,也对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国共两党由十年内战到携手抗日,一方面是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动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对国民党作出重大让步之后才实现的.国共两党是拥有军队和政权的大党,为了共同抗日救国,两党必须在抗日的前提下,承认两种政治制度的合法并存.在这个问题上,我党采取了主动、灵活、务实的态度.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5年我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政权的组成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扩大到资产阶级和一切同意民族民主革命分子.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许诺改组政府、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之后,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表达了在国民党推行五项国策的前提下,共产党可以通过互谅互让,承认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在全国  相似文献   

17.
“四人帮”的狗头军师张春桥自吹是“一贯正确”的“坚定左派”.但是,这只不过足无耻地篡改历史.他在三十年代炮制的黑文篇篇俱在,他在三十年代的罪恶活动桩桩有案,铁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他是一个老反革命、老投降派.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民族灾难深重,中国人民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十分激烈和复杂.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战斗.烽火连天,战歌动地.可是,蒋介石却实行不抵抗主义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方针和政策,阴  相似文献   

18.
李先念是鄂豫边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建立合作关系的主要代表,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典范,是正确处理抗日与反顽的关系,坚持自卫立场,灵活机动地进行反顽斗争的卓越领导人。他始终坚持紧密依靠工农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各阶层人民的方针,为鄂豫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抗日军事联盟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发生,都可视为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结晶。西安事变期间,毛泽东经历了由主张公审蒋介石到释放蒋介石的思想转变,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虽然没有使“三位一体”的抗日军事联盟得到巩固,但却促成了国内和平和更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到来。国内和平的出现,毛泽东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灭亡中国的步伐。山西军阀阎锡山怀着对日、蒋、共三方力量的恐惧,转向“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对阎锡山集团所进行的以斗争求团结的争取工作,促进了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