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上古神话传说体系中,女娲的形象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考察。由战国中后期诗人笔下外在形象尚不确定的“女神”,到西汉文献中始与伏羲并列为“至德遗于后世”,崇尚“虚无纯一”的“圣王”;随着两汉之际“三皇”之说的复兴,由东汉前期“伏羲、神农、燧人(或祝融)”的“三皇”说,演进为东汉后期“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系列,标志着女娲“圣王”形象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
塔婆是哈尼族神话传说中生育众物、传承人种的大母神形象,广泛存在于哈尼族口传文学、父子联名谱系及其节庆活动之中;而女娲则是中华主体民族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始祖,她造人、补天、治水、置婚姻、作笙簧,创造了诸多历史功绩。但和塔婆比较,女娲虽然声名显赫,却不具备现实意义和生命力量,而且,因为经过了父权文化的精心改造,女娲形象和塔婆形象相比,缺乏真实性、原始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的造词理据与汉字中的构形理据是先民观照、体察、感悟“名”“物”关系的心理镜像。由此沿波讨源,考释女娲神话起源。从造词理据看,“娲”即“蛙”;从构形理据看,“娲”为“ (锅),又源于葫芦。女娲是先民蛙图腾与葫芦图腾由共时异象分立到历时异象演化整合凝聚而成的综合性图腾,或者说,是先民生殖崇拜观念下多源混生的生殖女神。从女娲神话意象组合看,在出土文物层面,女娲神话几经演化最后定格于人类最早的炊煮器陶 (锅),饰有蛙纹、形圆腹大源于葫芦的陶 (锅)正是女娲神话的写实雕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多元文化的角度,选取新课程背景下人教社(PEP)2003年6月以来陆续出版的"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作为分析对象,对教科书民族性特征进行文本分析。并从少数民族教育、国民教育、国际教育三个层面探讨少数民族与主流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华民族与其他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而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更是对丝绸之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与欧洲在政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亚洲与欧洲历史上的漫长岁月中,这绵延了几千年的丝绸之路的开发与发展与我国少数民族的关系,却很少为人们所了解。本文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的发展历史、形成简述以及影响进行梳理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之间产生了多元化,多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古代的少数民族的影响上,而且还体现在对现在民族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竹山县区域性女娲信仰是源自于远古的一种女神崇拜,以她为核心的独特的女神崇拜形成了当地具有特色的女性文化,对当地女性的精神和日常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女娲的女性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塑造了女性的性别形象,现代女性的性别形象是女娲精神的再造,是先进的性别文化和两性和谐发展的又一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对少数民族电影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近二十年来学界从思想主题、影像风格与人物形象、叙事模式、导演、地域拍摄风格、少数民族电影与人类学关系、少数民族电影发展路向等角度对少数民族电影展开了宏观、微观、综观研究。对"少数民族电影"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爬梳、对成果进行评价、对发展走向进行探讨,有利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女娲的感情也是非常独特的。在这里,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完全被日常化、生活化、世俗化、地域化和节令化了。其融合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女娲神话和女娲文化在这里延续、普及的深度和广度。综合各种根据,我们似乎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向世人宣布:竹山是最有可能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竹山应该成为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创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独具特色的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女性创业、创业教育等进行方面,重点关注了少数民族创业体现出的"飞地"特征,以及少数民族企业家才能等问题.由于少数民族创业问题涉及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问题,尤其关系到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融合,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等系列问题,各国学者对政府引导与扶持少数民族创业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各国国情、不同民族特征,提出了相应对策.对少数民族创业研究情况进行文献梳理,构建综合性研究模型,全面总结分析国外少数民族创业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趋势做出展望,以期推动少数民族创业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GDP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和少数民族地区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少数民族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以及上市公司的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全国总市值的比重对少数民族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有较大影响,而每股收益指标和上市公司的数量对GDP占全国的比重影响不大,从而得出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发展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而不是数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宋代在继承前代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南方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实行了不同于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即"因俗而治"政策.这一政策对巩固宋代在南方民族地区的统治及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基础,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民族教育的关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改革民族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西部少数民族的人口、地域特点,教育现状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对西部少数民族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神话女性形象是李贺诗歌中的众多意象之一,按其所承载的诗歌主题可分为四种:一、以女娲、王母为代表,拥有无上法力、无限自由的女神形象,主要表现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的向往.二、以湘妃、织女为代表,承载着凄婉爱情的女神形象,用以表达作者对离别之情的黯然伤神.三、以素女为代表,拥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女神形象,用以表现作者对其高超琴艺的褒赞.四、以瑶姬、兰香神女代表,有相对固定的神话故事传世的女神形象,用来表现作者对其神话故事的感触.  相似文献   

14.
警幻仙姑形象的"外在美"受到古代美女、女神形象书写的影响。其故事情节与古代神女赋中的"荐枕"、西王母会君及洞窟小说神人相会的故事情节具有"互文"关系;而其"以欲止欲"的教育程式书写可能受到汉大赋"劝百讽一"的创作程式以及锁骨菩萨故事的多方面影响。在角色扮演上,西王母和观音在某些具体情节的角色扮演中可能启发了警幻仙姑形象的塑造,但九天玄女与警幻仙姑形象关系最为密切与直接。对警幻仙姑与特定时期的九天玄女形象"互文"关系的揭示,为思考《红楼梦》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晚明风格"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女娲信仰起源地的研究上,最有影响的要数“南方说”。但从女娲的人首蛇身形象着眼,结合古文献记录、民俗志资料以及实地的田野考察结果,特别是天水地区出土的鲵纹彩陶的考古发现,很可能与女娲有着某种渊源关系的鲵纹(或称人首蛇身像)彩陶,较早地出现在西北渭水流域一带,由此推测,女娲信仰有可能起源于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它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不仅是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尽管有不同类型,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英文杂志。分析该杂志有关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翻译情况,研究该英文杂志译介少数民族相关题材作品主要是受审美艺术、对外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繁荣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构建和谐国家理想形象以向外宣传新中国形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禖是与社日一样古老的名词,山西河津市高禖神就是女娲,高禖庙供奉的就是女娲。高襟、女娲与远古社会的生育、繁殖、部落文明、华夏文明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19.
在尚无"女强人"称谓的年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强人形象,这些女强人形象,既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女性形象塑造的新高度,又启发了后世文学作品中众多进步女性形象的塑造.蒲松龄之所以能领先于他同时代的作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出众多的各种女强人形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女神(女娲)意向"的文化渊源、进步文学传统、社会现实的巨变、作品本身题材、特殊的女性形象原型与创作手法,乃至作者本身的创作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上古有一位造人之神,她就是女娲:"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接,乃引于泥中,举以为人。"于造人神话相关,中国也有毁灭人类的大洪水神话:"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以上两则神话揭示了人类与土地的渊源关系:人类从根本上说来自土地,中国泥土造人神话中,神用构造自身的材料创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