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东坡乐府,得其若干首作年与有关情事之详,始知以往诸家所说,不无谬误失实之论.今略作考证刊出,既用助苏轼研究于万一,亦以乞词学同行之指教.〔菩萨蛮·回文四时闺怨〕此调之卞,凡词四首,各词首句分别为"翠环斜慢云垂耳"、"柳庭风静人眠昼"、"井桐双照新粧冷"与"雪花飞暖融香颊".傅注本总题作"四时闺怨,回文效刘十五贡父体".其馀各本多题作"回文四时闺怨",唯元本"闺怨"作"闲怨",显系形近而误.据词题并参验词作内容,此四词实乃依次叙写春夏秋冬四季闺情,盖作于一时者也.  相似文献   

2.
明清评论家批评杨慎词作"以曲入词",词曲之别,不仅仅是体式即格律声韵之别,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意态之分.考察杨慎词作和词论,当辩证地分析其"以曲入词"之表现: 杨慎词或"字面往往混入曲子",语俗意浅,但是 "破体出位",以曲之清新笔法描绘闲适生活,亦不乏情趣;杨慎词或"杂于俚俗",词风香艳无骨,但是"以诗入词",部分表达传统闺怨相思闲愁之作,亦带有传统文人词之意蕴;杨慎词或"炜煜而谲诳",以富瞻的辞采表达出一种耿耿不平之气,彰显其文人的"疏狂"本性,表现出健壮之气.因此,杨慎的词作和词学主张,都表现出对词风多样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时代原因,其词作保留下来的仅有50多首,且有一部分是存疑之作。其中节令词约占其词作的1/5。通过对李清照节令词的分析统计,可以了解宋代节令民俗风情,感受到词人寓于词作的悲戚之情,领略节令词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晏几道,宋代著名词作家,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晏几道的生平和词作充分体现出其个性之痴和情感之痴.  相似文献   

5.
韩元吉的《焦尾集序》集中反映了韩氏缘情而尚雅正兼和心的词学思想。其词在措辞和题材内容上有雅正的特点。由于时代变故及自身遭遇,其词脱离了儿女情长的传统题材,缘情而发,反映了时代赋予他的种种无奈。试图疏解而不能,进而竭力避免思考,常常有"拟把疏狂图一醉"及"有花堪折直须折"的心理,这是他为和心而作的表现。因此,他的词虽抒情却情不深,多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上,从而整体显现出雅正而又浅俗的看似矛盾而实则统一的风格特点。但个别词作雅正而又有旷达之气,是较好的词作。  相似文献   

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情调悲壮的词作,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体会"壮"词的内涵;通过词中画面,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通过昔与今、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感受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7.
正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闺怨词"呈现出一种卓然不群的独特韵味。本文拟就这位天才女作家的"闺怨词"创作做一些粗浅的探索。一、李清照"闺怨词"例析细品李清照的"闺怨词"不难发现,它们内容真实健康、感情真挚深笃、格调婉约细腻,时而表现志同道合的同志之好,时而传递铭心刻骨的相思之情,时而抒写柔弱低回的离愁别绪,时而倾吐悱恻缠绵的寂寞孤独。像  相似文献   

8.
张翥词作融南北宋词风,于清代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清前期浙西词学推崇张翥词作姜派之风及格律音韵;清后期常州词派赏张翥词作忧时伤乱及以词为史的特点。同时,身处浙常二派交汇的张翥词风亦对介于浙常二派中间词人群体的形成及促进词坛全面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丘处机词作的数量可观,内容丰富,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创制新调,更改调名,淡化词牌的"香艳气息",增加"仙道韵味",是其词作的显现特征;以词叙事,利用传统词题、词序的叙事功能,与议论、抒情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叙事视角,大大拓展了词的叙事功能;以清拔通俗的语言,传达出阔达雄浑的意境,不仅增强了词的可读性,而且大大提高了词作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0.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中国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现如今存世的词中,写愁情的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纵观可看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却尤其之多。他们做愁情词时,虽然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遭遇的不同,但他们的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艺术方式却大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人的生平、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对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蕴含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11.
刘一止的词题材广泛,主要包括羁旅行役、纪行咏怀、酬唱离别等方面。他的词作艺术性很强,擅于融情于景,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相似文献   

12.
宋词中,存在着大量"泪"意象。这些意象,均饱含悲喜之情,总体上以悲愁居多,或为愁别之泪,为怀人之泪,或为英雄之泪。这些不同的"泪",丰富了词作的情感,提升了词作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3.
赵长卿词的主题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著名词人赵长卿著有《惜香乐府》10卷,收其词260多首,为宋代词人中作品数量较多之词人。其词四景愁情满怀,独具风格。但历代治词史学者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论文力图从解读作品出发,全面分析其词作的主题取向,明确其在词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为词家一大宗。其婚前词常蕴藏着淡淡的忧愁与焦虑,与惜春、伤春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婚后词作不乏描写欢悦之什,显示了真率的"风情",由于聚少离多,抒写寂寞与思念成为主调。"元祐党籍"案后,有关党人之争,词中皆有所涉及。后期作品也可细分为赵明诚逝前与逝后两个阶段。南迁后,多写羁旅愁苦与忧时之感,不忘中兴,体现了其性格中倔强的一面。词人晚年冷寂的生存状态,苦忧的内心世界,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后期所作同样也属于婉约词。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关乎情性,而且物多具象征意义。李清照的婉约词,结构婉转缜密,情思曲折真切,长调有善"铺叙"的特点,富于情韵,含蓄蕴藉之致而显婉约之美。同时"协音律",语言清新自然,浅近多口语,好用叠字,也倍增其词婉约之致。  相似文献   

15.
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词风通俗晓畅,有别于在此之前作为主流的文人词的典雅内敛,为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词作中的绝大多数有变"雅"为"俗"的趋势和特点。这些有代表性的俗词就成为了柳词的创新之处。柳永的俗词对宋词发展的开创之功不容忽视,其中运用大量民间俗语和俚语,并以此来表现俗情。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作为南宋词坛第一人,其艺术成就前贤有详尽的论述,但多数研究视野依旧集中在其豪放词的创作中,有意无意忽略其婉约风格词作的艺术价值。本文拟从辛弃疾咏春词中的"愁怨"之情出发,分析其具体内涵,并探究背后存在的一本万殊的基本情感抒发形式,以及咏春词中展现词人的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17.
吴伟业是清初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善以诗词言史,故昔人誉之为"诗史"、"词史".近世辄好谈"诗史",而多略其"词史"之心、"词史"之作.本文结合明清之际广阔的社会背景,探讨吴伟业的核心词学意识--"词史"观之生成、发展过程,以及对词创作的影响.词心与史思的结合贯穿于吴伟业词史创作的始终,具体表现为以词纪史,情余于事;以词论史,幽微要眇;词笔与史笔浑然一体等特征.这使得其"词史"之作独具特色,既不同于"诗史"之作,也不同于史乘.  相似文献   

18.
在词的发展史上,乾嘉时期杨夔生的山水词值得关注。就杨氏词作的审美意境而言,其笔下的吴越山水词多呈现清丽之境,也兼有凄清之态;而描写西北风光的山水词则显示出雄奇之境。杨氏词境多融合着或浓或淡的愁绪,这与其一生羁旅经历和特定心境有关,也和他词作中的意象选择有直接关系,最终形成其词境的个性特征。杨夔生的山水词,包括其田园词,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作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之一,其词作于"剪红刻翠"之外"另立一宗"。本文试着从辛弃疾的登临词入手,来探究辛弃疾雄豪中见悲婉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为:登临时的"感心之物",即富有形象性的自然界景物和以用典为主的人世间事象;登临时的"感物之心",即他内在的"想为"和外界环境对他摒斥压抑所致的"不让为"两种力量的相互激荡。这种雄豪中见悲婉的艺术风格遂使得辛弃疾的登临词既拓其境又具词之眇。  相似文献   

20.
王羽 《教学随笔》2016,(7):151-152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中国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现如今存世的词中,写愁情的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纵观可看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却尤其之多.他们做愁情词时,虽然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遭遇的不同,但他们的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艺术方式却大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人的生平、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对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蕴含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