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类文本阅读应该教什么?这一直是老师们在思考的问题。从高考要求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点主要是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探究三个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对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有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有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有对语言特色的分析,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意思的概括;还有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等。这些充分反映了考纲对考生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考查的基本要求。除了要具备  相似文献   

2.
吕可 《成才之路》2013,(2):21-21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如何把握这个"情",现在提出以下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3.
吕可 《成才之路》2013,(14):54-54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4.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以及推断能力,考生在这一题型上得分并不理想。本文针对高考的考查要求,依据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和阅读规律,主张从强化整体把握和注重局部突破两方面入手。通过整体把握,了解文本的结构思路;通过细节突破,解码选项的文本信息转述模式。从而提升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高考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最突出的变化是将论述类的文本定为必考,丽实用类和文学类的文本定为选考,实际上分出了三种文本的主次地位.同时,论述类文章阅读放在必考内容的第一项,强化了它的地位.新课标版考试大纲对必考的现代文阅读(论述类)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取消第三题的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想象类题型的考查,代之以关注文意本身、是否符合文意类题型的考查,强调论述类文章观点和材料统一的文体结构规律的考查等.  相似文献   

6.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考试模式比较统一、规范,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但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章一般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涉及领域广泛,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背景,给考生阅读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找准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技巧,在解决这种题目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准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8,(Z1)
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在新课程《考试大纲》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作为选考内容安排的。虽然同是选考内容,但考生必须在两者之中选择其一。阅读实用类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高考能力层级中属于C级。考点内容为如下三点: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2014年语文高考已经结束,但高考阅读题题干中多次出现的“分析”的要求很值得我们仔细分析、思考。考试说明上明确指出,分析综合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分析综合”在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要求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要求是,(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冯渊 《新高考》2008,(2):7-8
一、政策在《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考试说明·语文科》里,将选考内容的文本定位为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能力层级要求是: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语文论述类现代文阅读的考题越来越难,答好这道题是高考语文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笔者从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论述类现代文的做题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的一类文本。《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生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其中,理解层次为B级,  相似文献   

12.
备考提示阅读论述类文本要重点把握作品的结构、行文的思路和作品主要阐释的观点,尤其要注意观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和材料(特别是史料等事例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具体来说,就是行文是围绕什么话题(论题)展开的,文章的结构是按照什么思路安排的,作者表达了什么(哪些)观点,着墨较多的部分或重点阐释的内容是什么,是如何阐释的等。解答客观题要谨防偷换概念(转换说法失当)、无中生有(化未然为已然、强加逻辑关系、颠  相似文献   

13.
<正>打开一份高考语文试卷,首先跃入考生眼帘的便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俗语有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能否顺利拿下这至关重要的开局九分,着实关乎整场语文高考的得失成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明确做出了如下规定:"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清风提示现代文阅读板块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这一板块,掌握答题方法特别重要,而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这一板块,分为两块,即俗称的小阅读和大阅读。小阅读也即科学类文章,包括自然科学类文章(简称科技文)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简称社科文),以客观题为主:选文材料新鲜,知识性较强,有一定深度。大阅读以文学作品为主,课改区还包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从全国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就已经提出了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提法,最早是在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在内容上有了较大改变,将现代文阅读按文本分成了三类——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其中,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出现在选考部分。  相似文献   

16.
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文段层次梳理题层次划分不准确、答案组织不严密的情况,通过把握陈述对象、紧扣文段主轴、关注内在逻辑等方法的分析,阐述如何针对不同文段,把握"立足基本内容,尊重文本个性"的原则,精准划分文段层次,组织准确答案。  相似文献   

17.
从文本结构特征入手进行教学,有助于让学生把握文本主线,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可利用标题、段落、提示词、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预测文本结构,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理清文本结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8.
议论类阅读题是综合考查考生把握议论文特点,掌握议论文一般写法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在各地的中考中已成为必考之题。那么,对于此类题目应如何把握呢? 当拿到一道议论类的阅读题时,应首先从宏观上进行整体阅读。阅读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论点,看其是在文章的开头,还是在文章的末尾。在把握文章论点的同时,把握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再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一  相似文献   

19.
吴建刚 《新高考》2011,(3):16-17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小说和写人叙事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传记类和访谈类文本阅读都会命制一些人物类考题。综观各地高考题,人物类考题题型主要有两种,即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设问的角度很多,但考查的点无非是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鉴赏塑造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探究并解读与人物相关的一些问题。本文仅就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人物类主观简答题作一些答题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考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中难度较高考查能力较强的测试题型。考生在解答这类题时经常出现答偏、答错、答题不全等现象。本文就考生在2012年江西省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有效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方法。一、高考阅读题型的特点高考阅读题型一般分为论述与说明类文章、实用类文本以及中外文学作品。这三类文体各有其特点和考查方向。例如:论述与说明类的文章一般会考查理解文中概念、句子的含义;实用类文本把重点放在分析文体基本特征、主要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上:而中外文学作品与前面两类不同,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