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速度滑冰属于闭合性运动项目,在比赛及训练中,运动员之间进行比拼除了凭借个人实力、竞技状态及心理因素,比赛器材将是决定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具有速度高、频率快、力量强的混合供能项目特点,对运动员的快速运动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分析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特点,进而深入分析速度滑冰冰刀韧性、刀刃高度、铰链与弹簧的设置、刀刃弧度和刀身弧度等特性,探求适用于速度滑冰短距离运动项目的冰刀特性,让运动员把握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特点与冰刀特性的关系,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
夏娇阳 《体育科学》2008,28(3):86-9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实验和数理分析等方法对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各因素关系特征进行分析,构建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的训练理论体系,并探讨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具有的共同特征和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制胜规律.研究认为,优秀运动员专项训练中主要存在3种组合模式:专项速度 有氧耐力、专项速度 速度耐力、专项速度 力量,我国优秀运动员采用第一种模式组合的较多.各国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训练计划安排上通常有3种主要模式:调整型、逐渐加量型、强度维持型.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和创造最好成绩比赛前的热身赛日期为7~20天.  相似文献   

3.
第21届冬奥会我国速度滑冰成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第21届冬奥会上我国有14名速度滑冰运动员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仅收获1枚女子500m铜牌,其他参赛项目成绩平平,与上一届冬奥会相比没有取得突破,遗憾收官。综述了第21届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成绩,理性分析了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第21届冬奥会上的表现,男、女短距离项目的得与失,女子长距离、男子速滑项目落后的局面;展望我国速度滑冰项目未来发展,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速度滑冰项目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建立速度滑冰后备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综合素质等发展思路,为谋划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备战周期的重要任务和在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上实现速滑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短距离速滑项目核心竞技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对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的竞技能力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结论:体能和技能是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竞技能力的核心结构,是提高竞技能力整体水平的着重点和提高成绩的主要突破点;对于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体能与技能相结合的指标,单一的体能指标不起到主导作用: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在训练中的比例分别是:体能38%、技能37%、心理11%、战术6%、智能7%,另外还有1%的不确定因素;体能和技能在训练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单独的体能和技能训练在整体训练中的比例很小,相交叉在一起的训练占到训练的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赛(哈尔滨站)综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顾扬  杨帆 《冰雪运动》2007,29(2):19-21,25
对2006~2007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赛(哈尔滨站)赛况进行概括和分析,认为中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虽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也正面临强大的冲击。对我国运动员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迅速提高中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训练有效性与比赛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肌肉力学特征、供能系统特征和滑行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要从专项角度需要出发,注意发力时机与膝关节发力的角度,使力量训练与专项技能之间的转化更为直接、有效。认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运动员下肢比较粗大、肌肉横断面大、技术相对粗糙和不稳定等问题;应摒除陈旧的力量训练观念,采取提高神经对快速募集肌肉能力、肌肉速度力量与超等长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方法,提高我国速滑短距离运动员专项力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速滑运动水平的提高,对现行的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1994、1995年和1977、1998年14次速度滑冰赛会的4306人次各项目运动成绩的数理统计分析,发现目前速滑运动员各等级、各项目参赛人次占参赛总人次的比例不呈现正态分布,而是近似倒置的“金字塔”状态;认为现行的速滑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相对目前速滑水平偏低;指出速滑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应该是相对动态的,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反映运动员的个体水平和我国速滑运动的整体水平;建议决策机关或有关部门对现行的速滑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适当的修订。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2年短道速滑项目被列为冬季奥运会正式项目以后,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型比赛中,获得的500米项目的金牌累计达到45枚。而近几年的世界杯总决赛,中国女队连续4年获得500米项目总排名的第一位;中国男队在2004年总排名为第三名。中国男女队队员起跑技术的优势则是短道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尤其是500米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国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与世界强国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逻辑分析、比较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速度滑冰后备人才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对目前我国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及辽宁几个地区,每年注册的人数逐渐增加,表现出好的趋势.青少年速度滑冰比赛参赛队伍在2001-2005赛季一直保持28支队伍以内,在2006赛季突破为32支,参赛人数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4-2005赛季达到最高.我国青少年比赛在比赛形式、次数和参赛人数上与冰上强国存在差距.从我国运动员在世界青少年比赛中的成绩和名次现状可以看出3个方面问题:女子比男子成绩好;短距离比长距离成绩好;成绩逐年提高但是名次不变或是下降.  相似文献   

10.
探索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冬奥会金牌突破背后的实质,为实现速度滑冰项目的全面崛起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速度滑冰项目的冬奥会之路表明,坚持正确的既定战略目标持续不懈的努力与选择新的突破方向的有机结合;科研与训练相结合范围的拓展与对项目特征的再认识;后备梯队建设与优秀运动员培养管理的协调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保障措施开阔了教练员执教的思路,激发了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运动员心智成熟度的提高等是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