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宣泄社会压力,对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科学决策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因为对指向公权力的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关注而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如何导控网络舆情,化解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提升政府公信力是网络时代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四川会理悬浮照事件为例分析了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存在的问题、根源,进而探讨化解舆情危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舆情传播是网络舆情发生演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机理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方式和规律,为舆情应对和管理提供依据。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理进行全面总结;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宏观层面的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理进行研究,提出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信息传播模式;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事实信息的传播态势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态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基于新媒介技术的特殊类型的社会事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其发生也愈发频繁.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与实体性群体性事件虚实交织,影响难料;感召力强,一呼百应以及易生谣言,舆论难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难度.因此,重视并尊重网络民意的作用及时收集、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的快速反应与应对机制,促进网络与传统媒体及多元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引导舆情发展方向,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建立透明、权威的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科学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网络舆情疏导和治理已成为"大西柏坡"软实力建设内含的重要工作,既为"大西柏坡"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网络赋予了民众更多的发言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使政府管理处于一种由传播技术促成的新的"被围观"的社会结构中。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处置网络热点舆情,就会刺激民众提升维权行动的悲情烈度,使抗争性网络文化蔓延,丑化政府形象,消解政府权威。因此,政府应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制定网络事件应对预案,提高舆情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推进现实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的突发事件极易引发喷涌状的网络舆情。了解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高发范畴,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源、信息载体及其传播过程,对于正确分析与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网络媒介传播特点的基础上,以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为研究案例,应用TF-IDF等技术对其中关键词进行了提取和处理,分析了网络舆情,并指出政府在应对危机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强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文章从快速应对公共危机、积极实行网络参政议政、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与有效疏导网民情绪四个方面给出了政府危机公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以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为依据,通过社会网络大数据等分析技术的使用实现有效引导过程。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以大数据社会网络为依据使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技术和管理视角出发,探究了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具体引导管理策略,以期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辽宁省当前社会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的态势,指出了应对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政府应提高舆情危机意识,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与预警,转变舆情应对的陈旧观念,构建协同治理模式,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网络道德建设,改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网络时代,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关系着网络危机事件的及时有效化解,丰富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研究网络舆情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关联,突破网络舆情功能发挥的瓶颈制约,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生态,健全网络舆情的监控机制是现代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曙光  魏新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2):59-66,74
以B市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为例,通过详实的数据,从传播媒介、传播过程、舆情焦点三方面对舆情演化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在传播媒介层面,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立体媒体的传播效果要超过平面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舆情焦点上,次生舆情的出现使舆情焦点发生了偏离,它的产生主要源于政府行为和公众认知之间的不匹配,以及一些媒体的刻意引导。  相似文献   

11.
国内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化进程对群众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反映网民心声的主要方式。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社会控制降低、社会分化加剧等暴露了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加上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缺失,容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引发网络舆情事件。完善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不但能够安抚弱势群体,还能够维护政府部门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为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不时发生,尤其舆情信息经过网络媒介多种途径的传播和扩散后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征,这为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多重挑战。因此,必须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制度规范上构建系统应对体系,打通网络舆情场的传播途径,创新引导与治理的载体和方式,准确地把控网络舆情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有效化解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更加深入,尤其是网络舆情影响着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深入地研究网络舆情应对,对于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妥善处理、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迅速,形成了全新的网络舆论环境,对政府舆情引导提出了更大的挑战。2015年,山东非法疫苗案曝光,引发全民热议,将政府再次推向舆论高潮,如若放任不管,势必会影响到社会和谐性,我国政府如何进行应急沟通成为其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该事件为切入点,对网络舆情与政府应急沟通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双重话语空间下的官方与非官方在危机事件中的话语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环境给主要以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各种人际传播渠道为载体非官方即民间话语空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面对社会危机事件民众的舆论场开始从沉默变的众生哗然,新形势下官方应如何应对其"主导"信息传播模式受到挑战。本文从具体贵州瓮安事件的案例入手,对政府在与民众话语互动上存在的问题、政府对待危机事件传播上的不足以及如何构建良性的危机传播互动模式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公交车”突发事件为例,基于微博平台,采用风险社会放大框架中风险信息的传播和风险的社会反应两个模块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媒体和公众是网络舆情风险放大的3大主体,并通过文本情感分析,关键词提取和情感极性判断,分析这一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舆情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突发事件在网络中的传播愈益呈现出突发性、紧迫性、高度破坏性、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突发事件发生后,民众的信息需求大,传统的控制方式已经不可行。曾经谣言止于智者,现在谣言止于公开。掩盖或者禁言只能使谣言流传更广,甚至影响政府的形象。笔者试图通过对政务微博应对网络舆情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寻求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危机一旦爆发会引发民心不安,为及时有效研判和引导网络舆情,提升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主题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知微事见”,从近两年国内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选取影响力指数最高的事件,基于SnowNLP模型对事件发生后政务媒体的相关评论信息进行情感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将网民情感划分为形成期、爆发期和衰退期.并通过LDA主题模型,得出每个时期的主题分类,从而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相关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把控和引导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网络涉警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负面影响大、炒作热点化、盲从信息多等特点。负面的涉警舆情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必然会引发涉警舆情危机,而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极有可能映射到现实社会并造成恶劣影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形成既有公安机关处置方法不恰当、舆情研判较滞后等主观原因,也有信息监管难度大、民众诉求多元化等客观因素。公安机关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完善信息研判机制,及时与民众进行积极沟通,在良性引导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舆情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网络社会事件——"躲猫猫"事件为研究对象,对网络民众发帖及回帖的数量、内容等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就该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事件发展前期(潜伏期)、事件发展中期(激化期)、事件发展后期(消解期),从网民关于网络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回帖量)、网民的情绪变化(情感分析)、网民的认知倾向(回帖的用词强度、用词频度和不同意见类型比例)、传播的扩散度(网络媒介的扩散情况和网络民众的地域分布)等方面,对"躲猫猫"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舆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