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文化史上,魏晋名士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智慧演绎的魏晋风度,即使今天也深入人心。但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究其审美本质,对人文的发展才有意义。文章拟从审美的角度,试就《世说新语》中人物的至性、至情和至真三个方面做以分析,力求揭示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对魏晋风度的界定主要是从纯美学角度出发的,其中以“文的自觉”、“人性的觉醒”、“人的觉醒”三种观点最具代表性。本文从魏晋风度的构成元素入手,透过觉醒之本质对魏晋风度展开论述,认为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相对于汉代世俗的、关于人的认识与理解的觉醒,是审美的觉醒,其核心是自然,并据此阐释了魏晋风度的相关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得到表现。从审美的角度看,魏晋风度的主要形态是超拔,其主要内涵是生命智慧。生命智慧是对“道”的把握和体悟。魏晋风度的本质是精神的自由,表现出“无待”、不为物累的理想追求。这种精神的自由只有通过生命智慧才能达到。魏晋风度是《世说新语》的编撰者通过淘选“创造”出来的,是其自由愿望的某种达成。  相似文献   

4.
魏晋风度“自由”和“解放”的本质内涵表现了一种活泼的生命力,支撑这种现象的根基是玄学思想,在这样的思想下,魏晋文人表现出的对人的关注、人的意识的觉醒在现在依然具有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的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人格追求、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和象征。魏晋风度具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审美发现、“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叛逆精神和超越世俗的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等文化意蕴,对中国美学、思想史和中国人文精神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人生的体现,它对我国中古以后历代士人均有广泛影响,特别是盛唐时期。魏晋名士的思想、风度和作品,对"诗仙"李白产生了全面的影响。李白不仅继承了魏晋风度中的生活风范和审美情趣,而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理性开拓,形成了自己自然清新、一往情深、光洁虚灵、气势奔逸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这里着重阐述了魏晋六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所产生的独特化现象-魏晋风度对六朝辞赋的影响。六朝辞赋所表现出的一些风貌特征-个性化的张扬、真性情的阐发、形式美的追求,与魏晋风度的流行当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其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取向与魏晋风度往往是既相通又相融的。与此同时,我们又应注意到这种影响的独特性与复杂性,从而不断深化我们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视野对魏晋风度作一审视。我们认为魏晋风度的内涵是将审美、艺术创作与动荡岁月中士人的生命意识熔为一体,以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为特征的,它真正开启了中国美学的大门,是中国式的存在主义美学的标志。文章还对近年来围绕存在主义美学和魏晋风度的两种看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多灾多难的时代,又是一个“礼崩乐坏”、多姿多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破漏不顾、潇洒不群、若无其事、飘选自得的魏晋风度。作者以为魏晋风度是对作为儒家诗教——“温柔敦厚”这种文学批评准则或审美追求的不断继承、突破。  相似文献   

10.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是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从梳理魏晋风度的形象特征入手,归纳魏晋风度精神内涵的实质,继而总结了魏晋风度生命意识的内涵、意识的觉醒、觉醒的表现,以及文学艺术领域中的生命意识表现,在此基础上探究魏晋风度精神品质和生命意识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魏晋风度彰显着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而这种风度不仅仅体现在男性身上,在魏晋士族女性身上也可以看到魏晋风度的影子,她们重视才情,参与人物品藻,同时也有魏晋士人身上的放达和任诞,敢于打破传统的妇女观,因此,魏晋士族女性构成魏晋风度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地理环境对魏晋人文风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环境对魏晋人文风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美自然孕育了超凡脱俗的魏晋人文风度;地理环境南北不同,魏晋人文风度南北各异;魏晋人开启了回归自然、与自然认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是人的大觉醒、大解放的时期。魏晋士人作为魏晋风度的载体,他们追求任情自适的生活方式,崇尚清谈、辨析玄理的生活习尚,以及人物品评的价值观念影响了该时期的世俗行为。《世说新语》作为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揭示了魏晋时代士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4.
提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文学开始关照自身,并从功利主义到审美主义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时,以逍遥世外、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为特征的所谓魏晋风度开始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表现形态,并一直贯穿魏晋南北朝文学,并对之后的文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它的美学内涵而言,可以概括为魏晋士族的内在品格、精神气质的呈现。其集中体现在魏晋文章之中。在理性精神渗透的当下,魏晋风度愈加显示出一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审美主体的确立,实际上是人的觉醒,中国文学史将魏晋文学称之为"文学的自觉",究其根源,乃是人性的自觉、理性的自觉和人的审美主体性的自觉在文学中的自然反映。人要进行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必须要构建出一个具有审美情怀的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山水审美才得以可能。人物品藻影响了魏晋自然审美的风格,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对自然山水的审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对魏晋人自身的气度风韵重塑的过程,人物品藻和自然山水审美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审美的方式来体道、悟道、证道,这正是魏晋风度之所以让人迷恋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酒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它是魏晋时期文人名士们惊世骇俗的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使得魏晋文士们常常“借酒浇愁”,排解心中的郁闷。本文试图从酒与“魏晋风度”的关系出发,探讨酒与“魏晋风度”的文学价值以及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学的视角关注文学现象,更能深入文学现象本质的探究。从思想溯源、玄学背景、生命情绪三方面省思魏晋风度,可以深入发掘阮籍现象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在《世说新语》成书之前,志人小说中最负盛名的当推东晋裴启的《语林》。此书堪称“魏晋风度”之生动图画。品题之风是裴启《语林》一书的主要内容。从《语林》一书中可以看出人物品藻的内涵演变,东汉时品题标准注重“德行”,汉末魏初人物品藻标准注重“英雄”与“才能”,魏正始以迄两晋时期品藻标准以审美为目的。以审美为目的的品藻标准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名士风度,对中国人文精神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阮籍和李白"诗酒风流"差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与李白都是以饮酒闻名的大诗人,但他们饮酒的风度以及他们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审美趋向却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是其创作个性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形成个体差异的结果,具体来说,主要是魏晋风度与盛唐醉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其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把魏晋士人生活的总体风貌概括为“魏晋风度”,这是现代学人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研究的起点。文章重点从鲁迅的著名演讲出发,重点考察了他从文学史、精神史层面对魏晋风度所进行的奠基性开创性研究,从而揭示这种研究的思想文化价值和重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