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田弘是北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重要人物,为柱国大将军、原州刺史。田弘夫妇合葬墓于1996年在固原西郊乡大堡村发掘,从中出土了墓志、金币、陶俑、壁画、玉器、玻璃器、云母等诸多珍贵遗物,不仅为研究他的生平与功绩提供了实物依据,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的内涵。从中出土的玻璃小珠饰约900颗,更引人瞩目,其属性、产地、制作工艺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北周宇文猛基、北周李贤夫妇墓、北周田弘夫妇墓、隋史射勿墓、唐史索岩夫妇墓、唐梁元珍墓6座墓葬出土了众多壁画,本文主要介绍壁画的揭取和保护以及壁画保存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宁夏固原出土的北周隋唐壁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就一九八三年以来,我区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发掘的北周李贤夫妇墓、隋史射勿墓、唐梁元珍墓、唐史索严等墓出土壁画作以简要论述。 一 1.北周墓壁画: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州刺史李贤夫妇合葬墓,一九八三年发掘于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此墓严重被盗,但仍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种质地  相似文献   

4.
宇文泰曾总揽西魏军政大权,并为北周的建立、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在6世纪中国封建统治者中,是颇有作为且作出过贡献的。本文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论述了宇文泰经营关陇及其对西魏政权的匡扶、关陇统治集团形成的过程。北魏末年各民族大起义,为其进入历史舞台提供了背景;524年的陇东大起义,使其得以进入关陇,扫清异已势力,奠定了关陇政治基础;魏孝武帝西迁长安,宇文泰控制关陇期间,父子数次巡幸原州;关陇统治集团的形成过程,宇文泰不但经营和凭借过原州,而且为其统治集团提拔和重用了一批原州籍人士,蔡You、李贤、田弘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须弥山石窟是原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珍贵的文化遗存,须弥山石窟艺术是原州历史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反映。须弥山石窟所保存的各类精美的造像、建筑和壁画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研究佛学、历史、宗教、美术、建筑等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原州古典建筑的特点和风格类型。而在须弥山石窟建筑化的雕刻中所表现出的建筑与空间构造形式,为我们今日研究原州古典建筑式样提供了比较丰富的、间接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6.
固原,为古老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自古以来,这里既是屏围关中的要冲,又是中原通往中西亚的交通孔道。从公元5世纪以后至8世纪左右,随着中国与西域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固原在国际商道“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日趋重要。中亚、西亚的各种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来,众多的遗物、遗迹也就留在这丝路要塞上。从考古资料和学者们研究的结果看,各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币就是重要遗物,或者含于墓主人的口中,或者握于手中。这种葬俗是一种财富的含义或象征。1996年由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在固原西郊乡大堡村发掘的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田弘夫妇合葬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5枚东罗马金币,共分为Ⅴ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壁画起源甚早,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老的历史和文明。发掘于固原南郊的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州刺史李贤夫妇合葬墓,不仅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种质地文物七百余件,同时还出土有绘制在墓道、天井、过洞、墓室等各类壁画四十余幅。因墓室早年塌方毁坏,现存较好的壁画仅二十余幅。  相似文献   

8.
须弥山石窟是宁夏境内最大的石窟群,它开凿于北魏,历经西魏、北周、隋、唐诸朝。它的开凿与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一是途经固原的“丝绸之路”畅通后中西化的融汇以及须弥山石窟所在的固原地区所处的历史地理位置:其二是北魏、西魏统治信佛与崇佛的政治环境;其三是北周政权的奠基人字泰对原州的着意经营;其四是唐代原州(固原)政治、军事、经济、化的繁荣和发展.为须弥山石窟的开凿与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务件。  相似文献   

9.
杨森 《家教指南》2007,(6):37-46
敦煌壁画中的麈尾图像始见于北周,但数量较少,至唐、五代宋图像数量大增,主要集中在"维摩诘经变"中,为研究麈尾史提供了很多形象资料,因此敦煌壁画中的麈尾图像研究既可增加对麈尾形象的深刻认识,又可补麈尾研究史的些许不足,因为敦煌艺术品中的一些麈尾形态在中原少见.敦煌壁画中麈尾图像的出现,比中原麈尾图像正式出现的时间要晚,但有它自身当地的特色,敦煌壁画中的麈尾和其他地区出现的麈尾受当时时尚影响很大,也与魏晋玄学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贤传略     
北魏的分裂,北周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宇文泰曾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左右过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程,成为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决策者。本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李贤在宇文泰经营关陇集团势力、建立北周的过程中,据守原州、迎魏帝入都长安、出镇边地等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与宇文氏家族的特殊关系。同时,也涉及他与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小马庄村发掘隋代史射勿墓。该墓葬壁画以侍卫、武士持仪刀为主,所绘侍卫形象所表现的北魏旧制武士持仪刀的作法,明显承袭了北周。这类执刀形象在隋朝初唐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一种最常见的武士形象。同时为研究古代服饰提供了实物资料。1986年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发掘唐梁元珍墓葬。壁画主要分布在天井、过洞、甬道及墓室。该墓壁画以牵马图为主,其内容与以往的唐墓出土的壁画完全不同,这一差异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固原县南郊乡陆续发掘了北周、隋唐墓葬近20座,除出土金、银、铁、陶、瓷等珍贵文物外,还出土壁画百余幅。这些壁画均用科学的方法,迁移揭取、修复、装框入库保护。本期介绍的是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壁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期在固原发掘的李贤、字文猛、田弘等高官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再现了北朝原州独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风貌.而固原南郊史氏家族墓地的发掘,大量反映中西文化交流与中亚风格的遗物,印证了基地的主人是流寓中国境内的中亚粟特侨民,即中国史籍所载“昭武九姓”之一的史系家族.使人们对流寓中国的粟特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粟特人东迁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六世纪晚期敦煌壁画之绘画构图与佛经文本的联系[美]白菁著王宇,房学惠译I导言尽管近来中国的考古发现了一些相当不错的墓葬壁画,但我们对唐代之前绘画的了解仍是支离破碎的。特别是包括北周、北齐、隋在内的6世纪后半期,这一段只幸存很少一点资料,如在太原的北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莫高窟"得眼林"壁画时代、内容及西魏、北周壁画风格的简析,从两晋南北朝的绘画美学思想入手,对"得眼林"壁画的置阵布势、形神刻画及艺术风格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啖子本生图盛行于北朝时期,莫高窟与西千佛洞保存着诸多图例。啖子故事以孝道为主题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十分吻合,特别是北周至隋代十分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啖子本生图,对其构图形式,即横幅多场景画卷形式的展开与样式上的发展进行探讨;并与印度、犍陀罗、克孜尔及麦积山、云冈石窟的例证进行比较,详细验证敦煌壁画中啖子本生的画卷形式、连环画形式及异时同图法等,认为敦煌壁画中的睒子本生并非汉代传统形式的延续,而是在印度·犍陀罗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我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关友惠同志应日本国际美术史交流研究会的邀请,于1987年6月7日参加了在京都召开的"肖像画专题学术讨论会",并提交了《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的论文.(宕泉)我院段文杰院长、樊锦诗副院长于1987年6月25日应邀参加由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际敦煌吐鲁番学术会议",并分别提交了《榆林窟第二十五窟壁画艺术探讨》和《莫高窟北周石窟造像与南朝的影响》的论文.(宕泉)  相似文献   

18.
炳灵寺石窟第3窟藏传佛教壁画内容和年代,在学术上争议比较多,一个时期以来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窟壁画的绘制年代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课题组通过对壁画中藏传佛教祖师像的研究,探讨了第3号窟壁画的绘制年代,提出并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敦煌壁画,留存大量古代乐器图像,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表现之生动,延续之久远,举世叹为观上。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先民长期音乐实践的积淀。敦煌莫高窟绘有:大小型乐队500余组,乐伎3000余人,各种乐器400余件,共有乐器44种。这些图像分市在200多个洞窟中。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代,延续近千年,它反映了各个时期,各种乐器的形制和演变、演奏方法、组合形式,以及当时的社会音乐风尚。这些材料,为我们研究乐器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参考依据。笔者对全部洞窟壁画中的乐器,进行了数次考察,将壁画中的乐器图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20.
历代兵制的发展变化,在固原的军事与战争过程中多有体现。先秦时期,夏商时实行临时征召的民军制,西周在此基础上更臻完善,曾“料民于太原”,车兵骑兵在固原已有反映。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征兵制与募兵相结合,仍体现寓兵于民的思想,主要是步兵、骑兵和车兵。三国时以世兵制为主辅以征、募;西魏北周府兵制代替世兵制,这一形成过程在因原表现突出。隋唐仍实行府兵制,且更趋完备;贞观年间由鼎盛而衰落,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唐朝在原州设有折冲兵、防戍兵、州县兵且相互交叉,构成了唐朝中央在原州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