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祭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青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翻问题。并期待引起学衣脊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汉族与少数民族感生神话中的感生物、感生方式的比较,认为少数民族感生神话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族感生神话的影响,故两者的基本形态大致相同,但由于历史文化、居住环境、信仰观念的不同,两者又各具特色。同时,少数民族主动吸收汉族文化为民族祖先编造神圣出身也反映了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先民对生命现象的思考,通过他们当中流传的“不死药”神话反映出来。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西南少数民族“不死药”神话的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少数民族先民辩证的生死观、生命观以及女性在生命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肃少数民族众多且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尤以神话成果最为显著。真正意义上甘肃少数民族神话国外研究大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其中裕固族、藏族、土族以及回族神话的国外研究成果较为集中,本研究据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少数民族文学的地位成逐年下降趋势,少数民族文学的不受重视已然成为事实。少数民族文学抢救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论述传统文学历史观、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如何构建和稳固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地位,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特点建设科学的“多民族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7.
以20世纪50年代的形态为基准,少数民族神话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不少民族的神话处于活的形态,它们不仅仅是以口头的形式流传,而且还与民族的各种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各种祭仪、巫术、禁忌等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一切存在和进行的权威性叙述;其次,不少民族的神话经过祭司和歌手的整理,已经系统化、经籍化、史诗化,有较强的叙事性;第三,由于地域等的差异,同一民族的同类神话有不同的流传形态,它们可能映现了这类神话发生发展的脉络,等等。这些都为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广泛存在于早期文字书写的史籍中。通过梳理各民族造人神话起源类型,发现在藏民族史籍《西藏王统记》中记载的一则"兽妖造人"神话,区别于其他各个民族的叙事模式。通过对文本细致解读,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出发,分析"兽妖造人"神话中"人之死"、"话语权力"、"凝视与规训"等具有后现代意味的深层表述,揭示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的解读同样适用于"后现代"等经典分析视角。通过个案的呈现,启发对少数民族文学文本解读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是隶属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研机构.是在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作家研究机构。“中心”特聘中国作家协会蒙古族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特&;#183;赛音巴雅尔为“中心”主任.聘请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金星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包明德等为“中心”顾问“中心”以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收集、珍藏.展示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大力宣传少数民族作家为己任.将努力把其建设成为我国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教民族文学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文学既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国外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或作家的研究和各类批评,其中小说占大多数,文学史定位,文学鉴赏和阐释,已有不少。对此进行归纳总结,不但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的良性发展,亦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有不少参考价值。此外,对构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挥中国比较文学的特色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必须确立和构建科学的“多民族文学史观”,充分尊重和肯定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的实际性存在。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长期互动、共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文学史的融合途径都参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史和主流文学史相互融通的路径,并且在价值层面对少数民族文学史构建合理性进行评判,对最终通达多元汇通的多民族文学史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仅我国的经济社会有很大发展,而且文学艺术包括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也有很大发展。少数民族作家们说:“这一时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据了解,这一时期你在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工作过,现在又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主任,能否谈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情况。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5,(4):25-28
少数民族文学表达的审美维度是民族诗性、民族品性及族群记忆。本文对裕固族诗人赵光龙的诗歌进行了探析,指出少数民族诗歌的民族性表达及其转型,民族诗性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古典表达方式,民族性和现代性融合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学步入世界文学的版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英文杂志。分析该杂志有关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翻译情况,研究该英文杂志译介少数民族相关题材作品主要是受审美艺术、对外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繁荣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构建和谐国家理想形象以向外宣传新中国形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神话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学传统文化主题最早的审美形态,民族文学传统思想文化主题来源于民族神话.古希腊神话人本主义思想文化主题和中国古代神话理道思想文化主题,对各自民族文学和文化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后世的历史、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对文学的主观意识包括文学思想主题的作用是有限的,并非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6.
学人风采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4):F0002-F0002
向柏松,1956年3月生于湖北建始,土家族,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民族文学与文化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出版专著《中国水崇拜》、《吉祥民俗》、《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  相似文献   

17.
思茅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十多个世居民族,各民族的先民在生产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葫芦神话.神话充分反映出思茅各少数民族先民们的朴素的民族平等思想及各民族对生命来源的探讨和对生命的赞美与热爱.  相似文献   

18.
创世神话在整个神话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许多神话都是从创世神话变化和发展起来的。就其思维方式、内容及价值而论,它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百科全书"。本文主要对我国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做了一个考察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安 《考试周刊》2008,(24):224-225
中国神话和古希腊神话同为人类文学史上的瑰宝,都质朴地反映着原始初民对世界的认识,但二者在整体风格、形象塑造、重要伦理观念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这些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揭示了环境、文化、政活、民族心理等方面因素在两个民族神话文学中产生的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要发展自身优势,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把中心建设成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温馨家园,建设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评论、交流的权威机构。建成后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要充分发挥作品及资料收集、珍藏以及展示、交流功能,为广大作家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