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仅我国的经济社会有很大发展,而且文学艺术包括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也有很大发展。少数民族作家们说:“这一时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据了解,这一时期你在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工作过,现在又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主任,能否谈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要发展自身优势,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把中心建设成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温馨家园,建设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评论、交流的权威机构。建成后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要充分发挥作品及资料收集、珍藏以及展示、交流功能,为广大作家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促进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2007年10月12-14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与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在中南民族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和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大潮涌起,波澜壮阔,成就斐然。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作家。他们中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数在整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总数中占11.1%,远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已基本形成繁荣发展的格局和趋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们,以状写各民族社会现实的和历史的生活内容作为作品民族化的首选手段。在他们笔下,一个个被民族文化所浸染的人间事物、生活场景、民风民俗,以及特定的历史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少数民族文学的地位成逐年下降趋势,少数民族文学的不受重视已然成为事实。少数民族文学抢救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论述传统文学历史观、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如何构建和稳固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地位,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特点建设科学的“多民族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必须确立和构建科学的“多民族文学史观”,充分尊重和肯定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的实际性存在。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长期互动、共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文学史的融合途径都参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史和主流文学史相互融通的路径,并且在价值层面对少数民族文学史构建合理性进行评判,对最终通达多元汇通的多民族文学史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学既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国外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或作家的研究和各类批评,其中小说占大多数,文学史定位,文学鉴赏和阐释,已有不少。对此进行归纳总结,不但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的良性发展,亦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有不少参考价值。此外,对构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挥中国比较文学的特色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英文杂志。分析该杂志有关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翻译情况,研究该英文杂志译介少数民族相关题材作品主要是受审美艺术、对外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繁荣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构建和谐国家理想形象以向外宣传新中国形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纪新与戈朝金合著的<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一部很有分量的著述,它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定位、少数民族作家与文学的身份界定、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学双语创作、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与多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深入探讨.以当下视野重新审视并延展其理论思考,对于强化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建构的持续性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一、各方努力、积极推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为切实做好为西部和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旅高层次人才工作.2004年、200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了《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和《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东北抗战14年(1931—1945),是东北多民族戮力同心、共同参与的全民抗战。东北14年的抗战文学也是由东北汉族作家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共同构建、齐力熔铸的历史人文景观。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民族危亡关头,作为不同民族文化养成者的东北汉族作家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做出了既非雷同而又相向而行的文化选择,这决定了抗战14年东北汉族作家文学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可比性的客观存在。从此出发所做出的同中见异、异中存同的比较文学观照,将有助于认识中国东北抗战文学的多元文化景象与民族文学素养,更有助于打破一元化的、“大汉族中心主义”的传统抗战文学研究视角,树立“中华多民族抗战文学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虑,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对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手稿、创作理论、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对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资源和遗产进行收集和珍藏,这对于今后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对文化和文学资源的积累,以及从多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创作应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理应指称新时期以来二三十年间存在和活跃于我国文坛的一种文学现实。它有其特定的内涵:少数民族作家在熟练运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高扬着自己的民族性。它的兴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给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不少变革,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教育研究》2008,19(3):F0002
崔箭,男,朝鲜族,1958年9月生,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哈尔滨市人,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创新药物与民族医药现代化国家民委一教育都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固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985工程”少数民族健康与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重大研究领域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15.
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华子奇、陈立浩主编的《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是近期海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这部著作有三大特色:探寻民族文学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学的血缘关系;探寻民族民间文学与民族作家文学的渊源关系;探寻少数民族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的交流关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对《民族学》1998年度发表的少数民族作家的部分散作品进行评析。当前“散热”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无序状态,以及少数民族作家在此环境中所坚守的几个散创作主题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少数民族作家的散创作没有怨气、牢骚气和小家子气,而是着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较深层的思索,进而表现出的是一种清正之气。  相似文献   

17.
《河西学院学报》2015,(4):25-28
少数民族文学表达的审美维度是民族诗性、民族品性及族群记忆。本文对裕固族诗人赵光龙的诗歌进行了探析,指出少数民族诗歌的民族性表达及其转型,民族诗性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古典表达方式,民族性和现代性融合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学步入世界文学的版图。  相似文献   

18.
《大理师专学报》2014,(11):F0002-F0002
根据民办发【2014】81号文件,大理学院被批准为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是根据《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和《中国坚持和完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规划(2011-2015年)》,为加强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研究而建立的基地,是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按照“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乌兰夫一贯高度重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起这可从四个时期来考察:内蒙古自治运动时期的“开拓、启蒙”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改进文字”的工作时期;蒙古语言文字“空前的发展和提高”时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恢复和巨大发展时期。乌兰夫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迅速。在优惠的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作用下,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项照顾政策使一部分人为能够享受这些政策纷纷更改民族成分,基本上所有民族通婚家庭所生子女均选报少数民族成分。民族政策的不完善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的流于表面,使得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事实不容忽视,新时期下重新审视我们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政策的执行情况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