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取一只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的塑料袋,塑料袋袋门用电烙铁小心地将它封死,然后剪去塑料袋的一角,向塑料袋中吹气,检验塑料袋是否漏气,赶走塑料袋中的空气后,加入10毫升1摩尔/升的稀盐酸,取一小块锌粒,松松地  相似文献   

2.
司通 《教师博览》2005,(9):50-51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是,令舒施尼万万想不到的是,100年后,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它竟然被欧洲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一时间“,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塑料袋的“罪过”不容忽视塑料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与人类结下难解的“情缘”。今天,在全球范围内,一年至少有5000亿只塑料袋被人们拎回家,一分钟内就要用掉100万只,也就是每人每年要用大约150只塑料袋。有人作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  相似文献   

3.
白色飞扬     
回家的路上,我一抬头,一个白色不明飞行物随风飘扬,UFO?不是的啦,是一个白色塑料袋。只见塑料袋飞过草丛,飞过大树,飞过房屋,时而高,时而低,宛如一只轻巧的蝴蝶。哦不!轻巧是轻巧,比起蝴蝶,那可少了几分色彩!风停了,塑料袋开始降落,飘啊,飘啊,落在那洁净的草丛,盖住了一些美丽的小花。塑料袋从哪里来?它为什么会到这里?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我们深思?如今,塑料袋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可是人们若是愿意多走几步路,将塑料袋丢进垃圾桶,也不会使那么多白色的塑料袋在天空中飞翔啊!我们通常把塑料袋称为“白色污染”。因为这些塑料袋难处理,无法腐…  相似文献   

4.
任伶 《中学生天地》2008,(10):50-53
周末,小萱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收银员问:"需要塑料袋吗?"小萱骄傲地扬了扬手:"不用,我有环保购物袋。"正在上初中的小萱早就听老师说过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虽说超市提供的塑料袋只要2角钱,但如今环保是一种时尚,用塑料袋才"老土"呢,而且她手里的这只购物袋很漂亮,上面还印着一句话":我不是一只塑料袋!"话里透着这么一股自豪劲儿。可是,小萱没想到,其实那只用无纺布做成的环保购物袋,本质上仍然是一只塑料袋。  相似文献   

5.
例1:晨光塑料厂要制一批塑料袋,要求塑料袋的长是24厘米,宽是16厘米,做一个这样的塑料袋要用多少塑料膜?  相似文献   

6.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上课时,老师拿了个塑料袋走进教室,同学们看见了有些纳闷:以前老师平时只带书本来,怎么今天带塑料袋来了?难道塑料袋里有教科书?望着同学们满脸迷惑的神情,老师笑着打开了塑料袋,哦,原来里面有一杯400毫升的水、一个勺子、一袋食  相似文献   

7.
【背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  相似文献   

8.
捉空气     
今天上自然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在教室里做“捉空气”的实验。老师先让我们把塑料袋口张开,拿起来兜了兜,然后把塑料袋口握紧,塑料袋一下鼓起来了,我往上摸了摸,觉得软乎乎的。老师又让我们把塑料袋口贴在耳朵旁边,捏住塑料袋口的那一只手慢慢松开,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捏塑料袋,我觉得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同学,在你家里使用最多的包装袋是什么?毋庸置疑,肯定是塑料袋!你是否统计过你家一天使用多少个塑料袋?我国3亿~4亿个家庭一天会用多少个塑料袋?据统计,我国每天使用逾30亿个塑料袋.由于难以降解,这些塑料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废弃的塑料袋随风满街飞,不但影响了市容,而且污染了环境.大街小巷,角角落落,甚至树枝上都能见到废旧塑料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用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最能出神入化地描写那样的情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0.
魏建玲 《科学课》2008,(12):50-50
室外,寒气逼人;室内,炉火正旺。一缕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照在室内洁白的墙壁上。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师生共同探究“热空气会上升”这一主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究问题,首先,我把塑料袋袋口用手撑开,袋口朝下,问学生:“当老师松开手后,塑料袋会怎样?”学生回答说,塑料袋会落到地面上。接着,我点燃酒精灯,又问学生:“当老师把撑起的塑料袋放到酒精灯上方,松开手后,塑料袋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11.
室外,寒气逼人;室内,炉火正旺。一缕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照在室内洁白的墙壁上。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师生共同探究“热空气会上升”这一主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究问题,首先,我把塑料袋袋口用手撑开,袋口朝下,问学生:“当老师松开手后,塑料袋会怎样?”学生回答说,塑料袋会落到地面上。接着,我点燃酒精灯,又问学生:“当老师把撑起的塑料袋放到酒精灯上方,松开手后,塑料袋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的:通过让学生参与有关塑料袋的知识的搜索和本地区使用塑料袋数目的调查,揭示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危害,并让学生知道环保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活动过程:一、查一查,认识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危害。让学生上网搜索关于不可降解塑料袋对环境危害的内容。[相关知识:100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它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很难降解,其降解过程需要两百多年的时间,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二、访一访,了解本地区使用塑料袋的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相似文献   

13.
学习《热空气》一课前,我动员学生收集了一些塑料袋,准备上课实验用。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塑料袋。开始实验了,有的小组很快就让充满热空气的塑料袋升了起来,孩子们发出了一阵阵欢呼,而有的小组可能是不小心吧,不是把塑料袋烧破了,就是把塑料袋撕破了。他们无法继续实验,只能羡慕地看着别的小组那高高飞起的塑料袋,一脸苦脑。  相似文献   

14.
去年九月下旬,我在上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九册《热空气》一课时,由于备课中未考虑当时本地的气候条件,盲目地带学生到室外做检验热空气性质的实验(该实验的方法及步骤是,在凳上放一只小碟,碟内倒入少量酒精,点燃酒精,将一个不漏气的大塑料袋罩在凳上,观察塑料袋的变化。过一会儿,松手,看到什么现象?而实验应该产生的现象是: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在引导学生实验时,学生按程序点燃酒精,再将大塑料袋罩在凳子上,一会儿,塑料袋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塑料袋鼓了起来。但是当做实验的同学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鼓起来后,…  相似文献   

15.
假期又到了。我们“绿源小队”来到水产市场,进行一项调查活动。调查什么呢?——塑料袋。对,调查市场一分钟内用了多少个塑料袋。为了便于取样,我们选择了市场中卖青菜的小摊进行调查。几个男同学负责这几摊,几个女同学负责那几摊。我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小摊上的塑料袋,生怕漏掉一个。1,2,3……好像每一秒都看到塑料袋被使用。不一会就数到20了,那一分钟要用多少个呀!我们继续数着,21,22,23……一分钟很快到了,我们集合,把调查到的数据汇总起来一看——卖青菜的几个小摊一分钟竟然用掉了81个塑料袋,那么整个市场一天要用多少塑料袋呀!我似乎…  相似文献   

16.
食品塑料袋的妙用松滋县大岩咀中学许书平(434200)食品塑料袋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信手拈来,略加巧用,妙趣横生。一、替代帕斯卡压破的水桶取一只塑料袋.里面装适量的水。选一根3米左右的塑料软管,一头绑在竹竿上,一头插进塑料袋的水里并把口扎紧。放平竹竿...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师曾让她的学生每人带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和一袋土豆到学校。她让他们把每一个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愿宽恕的人的名字连同日期写在一个土豆上,然后把土豆放入塑料袋内。结果有些塑料袋还真挺重的。  相似文献   

18.
塑料袋聊天     
一户人家买回来两种塑料袋—一微波炉专用食品塑料袋与装垃圾的普通塑料袋,放在了厨房灶台下的橱柜里,食品袋在上格,普通袋在下格。主人上班后,两种塑料袋闲着没事聊开了天。普通袋:老兄,你好!很高兴能在这个阴暗的橱柜里见到一家人。食品袋:你好!我也很高兴,但那是因为我被关在橱柜里寂寞,而不是因为咱们是兄弟。  相似文献   

19.
李建美 《辅导员》2009,(9):46-46
《购物袋与环保》一单元中,课文安排了“了解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塑料袋的危害”“合理使用塑料袋”三项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塑料方便袋“底细”了解得一清二楚。方便袋的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乱抛乱丢造成的环境污染,又让我们触目惊心。如何对方便袋进行改进,使它更符合环保要求?学生们纷纷说出各自的设想:制造一种使用后能食用的塑料袋,而且有草莓味的、香蕉味的;改变方便袋的生产原料,使得用后的方便袋经过处理变成花泥;生产一种药水,塑料袋一接触到这种药水就会马上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20.
螃蟹生宝宝     
星期五早晨,唐泽涛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蓝色塑料袋。瞧他那得意的样子,塑料袋里肯定有什么秘密!我一个箭步冲到唐泽涛身边,凑近一看——一只挥舞着大钳子的螃蟹!可是,怎么只有一只大钳子?"哪儿来的呀?""为什么只有一个钳子?"唐泽涛的塑料袋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