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越边境的世居少数民族壮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壮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对于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仍然保持较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南宁的历史文化遗存是该城市最闪光的历史片断,对其整理、挖掘和开发,是丰富南宁会展商务旅游产品的重要举措。为此,提出了本市重点历史文化遗存挖掘、整理和节庆活动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壮族歌圩是壮族传统的民间习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从最初的"倚歌择偶"到今天集各种文艺和商业活动于一身,歌圩这一壮族文化越来越显出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南宁市积极开展由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发展而来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用原生态的歌圩文化资源拓宽投资渠道,以民族经济开发打造壮乡人文魅力,用智慧构筑"文化和经济共进双赢"的良性循环基础,促进文化与经贸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南宁的历史文化遗存是该城市最闪光的历史片断,对其整理、挖掘和开发,是丰富南宁会展商务旅游产品的重要举措.为此,提出了本市重点历史文化遗存挖掘、整理和节庆活动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壮族歌圩是壮族传统的民间习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从最初的"倚歌择偶"到今天集各种文艺和商业活动于一身,歌圩这一壮族文化越来越显出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南宁市积极开展由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发展而来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用原生态的歌圩文化资源拓宽投资渠道,以民族经济开发打造壮乡人文魅力,用智慧构筑"文化和经济共进双赢"的良性循环基础,促进文化与经贸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节庆旅游在促进城市旅游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以南宁为例,通过SWOT方法对节庆旅游进行分析,提出了南宁节庆旅游要在品牌建设、市场运作、宣传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求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完成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尚未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交融与整合。虽然壮族人知晓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不甚了解壮族世代一脉相承的民族发展历程和杰出文化成就,因此,应当强化壮族历史文化的认知教育,以文化认知为起点,以文化自信为纽带,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建构理性的壮族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8.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在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原生态文化相撞击下,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合力的产物.以壮族原始歌圩仪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为参照,从歌墟仪式由原始群体性记忆走向现代都市狂欢式仪式、由原始诗性意味的消解转向现代审美韵味的构建等方面比较分析壮族歌圩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特征,可以挖掘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抵抗、审美修复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在壮族悠久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涉及到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建筑、民俗民风等多个体系。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了一代代壮族人民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民族文化传承序列,熏陶着一代代的壮族子孙,陶冶着他们的民族情感。近年来,笔者把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壮族聚居地区的中职道德教育课程之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出发,就壮族传统文化对广西中职  相似文献   

10.
民族节庆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和劳动生活中产生的主要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产物,是一种发展速度最快、辐射带动性最强、收益面积最广的民俗事象。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民族节庆活动成为驱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探索民族节庆文化助推文旅融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民族节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在文旅融合发展主体维度上合理调动内生产力和外激活力,培养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提升民族节庆文化含量;助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消解民族文化活动与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矛盾冲突,赋能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并加大对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背景下,壮族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参与到全球文化交流当中,壮族文化的英译研究也随着凸显出其重要性。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视域下,壮族文化英译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壮族文化英译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天琴"是中越边境壮族民间用于祭祀及日常文化娱乐活动的一种乐器,对壮族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野考察,从天琴的实体、演奏、精神及演变揭示壮族天琴喻天的文化内涵,并提出壮族天琴文化促进和谐自然观的形成、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个体素质的发展以及形成创造性的文化环境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敦  陆斐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3,17
流域文学艺术的研究已经较早被学者们广泛关注,但关于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的审美人类学研究目前尚少关注。右江流域的壮族在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艺术,它们集中地展现了这一流域壮族民众的精神情感、道德传统和个性特征,以及壮族文化的凝聚力、亲和力,也是当下壮族地区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对这一民间审美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和阐扬,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壮族文学艺术,为“新理性”人文重建提供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壮欢作为传承了壮族人民优秀文化的传统民歌,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创新的源泉和壮族文化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当前,壮欢文化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壮欢文化在城市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尴尬境遇与有利转机,探索壮欢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德育资源,对帮助学生认识各方关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人生品格、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学校应该通过创设节庆文化环境、分层式推进节庆实践活动、寻求多元文化融合创新,让学生感知文化魅力,体验文化乐趣,践行中华美德。  相似文献   

17.
广西边境地区壮族农商文化是传统经济文化类型中较具特色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文化与经济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而不仅只关注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从而才能全面地了解壮族农商文化的形成发展原因。从边境地区壮农的经济伦理、土地的减少、乡村社会的变化、边境贸易的发展变化等几个方面可以窥见边境地区壮族农商文化的形成发展原因,也表现其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4):F0002-F0002
陆正刚(1955-),男(壮族),广西隆安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与文化传播系主任、副教授,英语学科带头人。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了《英语修辞与谴词造句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的象征。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效方式。本文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策略,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共同为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歌圩是壮族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子系统,是维系壮族族群的重要文化要素,也是广西各民族交往的重要平台。在广西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广西各世居民族以歌圩为依托,通过文化、经济、社会交往等的持续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基于文化尊重、文化交融、文化认同和共享的区域文化共同体,进而形成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歌圩传统对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