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辅面临着新的改革。如何将当地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辅中,是教育出版界需要突破的难点。目前大部分的初中历史教辅较少融入乡土历史的内容,应在达成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目的的基础上,做到内容上生活化与乡土化相融、形式上趣味性与开放性并存、操作上可行性与实践性兼具、目标上明确性与自主性结合,促进初中历史教辅多样化、兴趣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何梦琳 《大观周刊》2013,(3):199-199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的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也随之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多媒体被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视觉形象以及声音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利于把初中历史课堂的知识更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陈静 《大观周刊》2011,(30):233-233
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育中,往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向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在历史教学中能较好地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加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更可以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其热爱乡土的情怀,最终达到传承社会方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4.
娜仁图雅 《大观周刊》2012,(25):275-275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秀萍 《大观周刊》2011,(2):228-228
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深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方芳 《大观周刊》2013,(4):237-237
课改之后,初中历史课本呈现出众多变化。但走素质教育之路,光是改变课本内容是不够的,还要让课堂活起来,要让学生学习历史不是因为分数,而是因为兴趣。  相似文献   

7.
芦光君 《大观周刊》2012,(18):254-254
史料是指构成人类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史料不仅是历史研究中基本的要素和工具,而且在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业界通常肯定运用史料教学法具有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质等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史料教学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需要把握的几个细节。  相似文献   

8.
姜霞 《大观周刊》2011,(44):227-227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初中历史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主体性地位,就必须兑现“三句话”。  相似文献   

9.
张如 《大观周刊》2011,(50):189-189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应该以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反省自我,在历史的印记中认知事情的真伪,使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应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杨先恒 《大观周刊》2012,(37):312-312
《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热点,重视历史教学探究,在诠释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时,对历史学习有了明确的界定:“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1.
李建翠 《大观周刊》2012,(46):342-342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以及教学广播电影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有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在逐渐问世。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成为历史课程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影视作品都能够很好的反应历史,文献纪录片可以真实生动地将历史再现,里面的历史人物更是经过生动的刻画.这样叙述出来的真实的历史事件更能够让学生记忆犹新,理解和体会也会更上一个层次。对于那些比较接近历史事实可是又是具有娱乐性的影视作品,应该先将那些严重违反历史事实的摒弃.选择那些符合的影视作品.利用这些资源,也可以从申找出模个时代的生活风情。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时历史有一个观察和感受.他们时历吏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影视材料的应用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英 《大观周刊》2012,(45):369-369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提高升学率,而是把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的放到了首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应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发展、探究的教学模式,凸现学生的自主性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初中历史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主体性地位.就要落实“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王井 《大观周刊》2011,(6):76-76
什么样的历史作业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以为初中历史作业应该具有三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4.
乔世涛 《大观周刊》2011,(52):195-195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的主旨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其次要考虑利用好现代教育媒体,打破沉寂的课堂,使历史教学活跃起来。第三,创设问题情景也是历史教学要进一步探讨的教学方法。第四,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相似文献   

15.
徐敏 《大观周刊》2012,(22):256-256
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经历,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情境;进行讨论课:开展活动课;教师主讲课;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6.
樊明庆 《大观周刊》2013,(1):209-209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侧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活”起来呢?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创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一、关注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7.
自新课标颁布后,“核心素养”一词再度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目前所要着重落实的重要课题。而使用历史教辅,可以培育历史核心素养,助推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发挥初中历史教辅将新课标要求贯穿到实际教学中的效用,并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是当前教育出版社应着力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辅出现板块设置浮于形式、内容设置不合理、教辅图书编辑脱离实际教学等困境,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个历史核心素养的角度考虑,为教育出版社教辅图书出版提出一些实际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乔世涛 《大观周刊》2011,(45):119-119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的主旨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其次要考虑利用好现代教育媒体,打破沉寂的课堂,使历史教学活跃起来。第三,创设问题情景也是历史教学要进一步探讨的教学方法。第四,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相似文献   

19.
卢支 《大观周刊》2012,(39):214-214
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创新精神,作为学校教育,创新教育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何更好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刘浩然 《大观周刊》2012,(51):375-375
读史使人明智.这就说明历史的作用.要求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是历史教学也不排除在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初中历史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功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指导,从而达到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其中特别强调了“创新”的作用。一切的创新都是依赖于那些具有创造力和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如何培养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其关键便在于贯彻实施创新教育。那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