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永才 《大观周刊》2012,(39):239-239
创造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的核心指标,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处于奠基阶段,创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是发掘创新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关系到每一个人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媒体的主体意识是指媒体明确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职能、主体价值,感知自身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公共生活责任感,确认自身在社会关系和程序中的传播主体地位。媒体的主体意识具有能动性,它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笔者以萍乡市创建文明城市中的媒体宣传实践为例,分析广电媒体如何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舆论引导能力,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与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3.
李建俊  张伟玉 《大观周刊》2011,(48):127-127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具有独立的能力、独立的意识、创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主题意识。要想从根本上发展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应该好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是以主体性教育的模式理论为指导,通过职业大专物理课的实践教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节目主持人的主体意识,就是节目主持人明确自己在传播中、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并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创作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价值。主体意识的内涵在于,节目主持人明确自己在与文本、受众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占据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主体意识可以使人产生自我效能,主体意识对节目主持人的行为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信息的采集者,广播电视编辑不仅应具有专业能力,以理性的态度、全面的视角编辑处理信息,更需具有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认识到自身的职业责任,使节目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增强广电编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策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发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心 《编辑之友》2002,(1):35-36
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人类进化、社会进步的标志.作家有作家的主体意识,批评家有批评家的主体意识,读者有读者的主体意识,编辑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主体意识.那么,什么是编辑的主体意识?我认为编辑的主体意识就是编辑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积累传播本真文化的意识.所谓本真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具有本质意义的人的优质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7.
魏祥 《大观周刊》2013,(1):157-15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息传播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通过主要接受对象农民来实现。米利肯和布莱克默曾说:"任何社会变革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必须改变。"所以,农民的主体意识、主体素养及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农村信息传播致效的关键,也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息传播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通过主要接受对象农民来实现。米利肯和布莱克默曾说:"任何社会变革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必须改变。"①所以,农民的主体意识、主体素养及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农村信息传播致效的关键,也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罗明祥 《大观周刊》2011,(26):148-148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及能力.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的责任及任务。这并非时髦,而是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而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随着社会的变化,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性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温秀德 《大观周刊》2012,(12):299-299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旨,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的主人,从而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本文主要谈谈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妍妮 《大观周刊》2011,(36):22-22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范畴之一,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它与纯粹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对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体意识,开创性地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的主体意识是前些年新闻界借鉴哲学研究中的主体性概念,把它引入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新”问题。其实,用句大白话讲,其核心内容就是探讨新闻传播活动中,作为传播活动主体的——人——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主体意识,又如何看待在主体意识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观点,从而正确处理新闻传播的党性观念与主体意识的关系等问题呢?笔者愿在此发抛砖引玉之论,以求教于方家。主体意识的形成要受社会政治意识的制约新闻传播的主体即人,主体意识也可以说是人的  相似文献   

15.
吴跃昌 《大观周刊》2013,(8):261-261
科学探究的目标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初中物理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付丽萍 《青年记者》2012,(32):13-14
学报编辑能力发展的内涵文化缔构编辑观认为,人类的编辑活动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由此出发,学报编辑也同样承担了缔构社会文化的重任。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成为编辑能否做精做好期刊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编辑往往对自己编辑的刊物"老看不顺眼",因为他总在思考这份刊物是否还缺点什么,这跟编辑本身所具有的强烈主体意识紧密相关。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媒介之一,被称为"世纪遗产"的高校学报在整个报刊种类中属于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其对编辑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身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的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这些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信息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18.
1.确立主体意识报刊的主体就是读。给什么人办报刊,如何办报刊,这就是确立主体意识的过程。我们以前对儿童的关注太少,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人精神的觉醒,儿童也同样纳入了社会的视野.引起了普遍的重视。我们在广泛意义上重视这个群体的同时,更应该对其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等,予以格外的热情倾注和深入研究。我们不要求每个编辑都成为儿童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19.
李淑娟 《大观周刊》2011,(10):191-19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其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今世界成为传媒的世界,电视曾凭借着视听兼备、内容详细易懂、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等优势,成为最具实力的传统媒体。电视节目是媒体和观众沟通的桥梁,编辑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电视编辑在编辑节目的过程中,既要突出主体意识,为节目注入鲜明的特色、突出节目的个性,同时还要考虑受众意识、结合观众的喜好,编辑出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编辑只有通过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