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然而.识字教学总是显得有些枯燥,并且,小学一年级上册要求认300个字,写100个字,识字量大,学生学起来很闲难。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邱正军 《大观周刊》2012,(6):204-204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字,并会写100个字,第二册要求认识550个字,会写250个字。教师们普遍感受到: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识字时间提前了,并且实行认字和写字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因此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多识字,识好字,顺利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成为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再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3.
刘春娥 《大观周刊》2011,(35):141-141
新课程倡导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是“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即把“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有利于幼儿尽早、尽快可能多地认字,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还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赵莉敬 《大观周刊》2012,(12):286-286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同时又是低年级段教学的重点。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努力从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去识字,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了识字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许玉肖 《大观周刊》2012,(23):141-141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有兴趣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再通过少写多认多复现进行巩固,他们就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奠定良好基础。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介绍了一些识字教学的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成颖 《大观周刊》2012,(18):224-224
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及早阅读无论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目的就在于此。针对识字量的暴增,新课标提出了“多认少写,认写分开”这一理念,这是符合学龄儿童生理和心理要求的。  相似文献   

7.
王春霞 《大观周刊》2012,(44):221-221
识字的重点是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个安排,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识字,迅速进入阅读领域。对学生来说,难学难记的方块字始终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因此.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识字教学中一大难点。所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优化识字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进行识字教学,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力措施。在近20年来的识字教学探索中,我作了一些尝试,现把我的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文华 《大观周刊》2011,(40):172-17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时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低年级儿童要教给识字方法,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尤其要掌握利用汉字造字规律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加强技能的指导;要让学生有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相似文献   

9.
薛怀孝 《大观周刊》2011,(51):167-167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净的兴趣,让学生在喻悦的氛围中更快更牢地记住生字。让学生通过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陈满红 《大观周刊》2012,(24):331-33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中提出这样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激发识字兴趣、培养主动识字和课外巩固识字及评价等方面阐述了突破学习难点的有效操作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县报的读者主要在农村,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合农村读者的“口味”,才具有自己的特色。怎样才能办出这一特色呢?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一是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我们《襄阳报》自1980年复刊后,就明确提出了“用本地群众的语言写本地新闻,让识字的能看懂,不识字的  相似文献   

12.
苏日娜 《大观周刊》2011,(34):161-161
在我们的周围、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识字方法有多少?当孩子有认字需要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尽量满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见了环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他需要认识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时,他心情舒畅,学习效果也比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识字的时机,“趁机而教”。  相似文献   

13.
编辑要练就语言文字功夫王建辉语言文字是编辑的基本功。编辑的语言文字,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一是文字,也就是字、词、句、篇。字、词多为文字问题,句、篇乃涉语言问题。关于字。昔人做学问,往往看重“识字”为本。编辑编书,也要识字为先。这有三层意思。一是要认...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新闻界开始注意新闻语言表达研究,报道比原来写得生动、感人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仍有不少新闻作品写得枯燥乏味,陈词套话多,程式化、概念化的语育举不胜举,下面就自己在编稿过程中遇到的实例作一些分析,以引起通讯员和记者的注意。“该”字是新闻稿忌用的词“该”字是一个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一般多用于公文。可有的通讯员和记者在写新闻稿件时,大量使用“该”字。“该”字并不是说不能用,但在一篇新闻稿中,多处出现令人感到乏味、重复。严格来讲,“该”字它不是新闻语言。请看下面一例子:  相似文献   

15.
龙贵兰 《大观周刊》2012,(31):249-249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美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很多语文老师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对二类字和一类字“一视同仁”,结果造成学生负担加重,对识字教学缺乏兴趣。所以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厘清一类字和二类字的区别,“因字施教”,切实提高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效率。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乌云 《大观周刊》2011,(10):221-221
本文从小学集中训字教学的方法谈起,介绍了集中识字教学法.以“基本字带字”为主要形式及以“形声字归类”和“形近字归类”为辅助形式,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爬了三十多年的格子,今天鸟枪换炮了,买回一台电脑回家,甭提多高兴。十几年前,报社的编辑就曾对我说:“买台电脑吧,用电脑写稿多好!”从那时起,用电脑写稿就成了我的梦想。想一想,在电脑上写文章,双手熟练地敲击着键盘,那仿佛是敲击着琴键,演奏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乐曲,自己如同进入仙境一般。编辑让我买电脑,还有一层意思,他们不好讲出来。他们都知道,“你的字写得不怎么样,又难看,又难认”;他们还知道,这些字是用一只有残疾的手写出来的,不忍心  相似文献   

18.
郭丽梅 《大观周刊》2012,(41):282-28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新课程把识字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卖唱     
在博客上被人点名接龙,回答“你的白日梦是什么”。从众多家常的白日梦中筛选,我最后写“开minicooper去卖唱自己的歌”。字不多,但是个贪心的梦:一要物质高度丰富,二要弹唱功夫过硬,三是自己写歌。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媒体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喜欢上了一个“门”字,不论什么新闻,都要强行加上这个匪夷所思的“门”字:什么“艳照门”、“补妆门”、“解说门”、“博客门”等等,最近又出了“牛奶门”。也许写者感觉用词美妙,但对读者来说,这种牵强附会的“创造”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