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建强  姜献生 《文教资料》2021,(3):118-119,137
民族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大量丰富多样的具有浓郁地域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广西河池境内,世代聚居着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等八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微型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价值。有关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加以开发利用,使之进入实践课堂,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拥有"无山不有瑶"之说的瑶族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的瑶族传承着人类古老的数学文化.而近年国内对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日趋广泛和深入,涉及壮族[1]、苗族[2]、侗族[3]、黎族[4]等,却鲜有对瑶族特色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文化进行研究.基于59.9%的瑶族人口在广西,是广西第二大少数民族,借助浙江师范大学与广西省的支教结对平台,我们对瑶族特色娱乐活动、瑶族刺绣、铜鼓文化、建筑四方面中的特色文化进行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依恋角度探索个体对包括本族在内的区内民族及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有效途径。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苗族、瑶族高中生为被试,探讨个体对区内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依恋。实验1表明,在威胁情境下,阈下呈现本族文化符号提升对随机几何图形的喜爱度评分,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图片启动。实验2表明,在威胁情境下,阈下呈现本族、区内其他民族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提升对随机几何图形的喜爱度评分,本族、区内其他民族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启动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区外民族文化符号和中性图片启动,说明被试对区内民族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形成了依恋。在威胁情境下,本族、区内其他民族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给个体带来了安全感。民族互嵌地区少数民族高中生已将区内其他民族和中华民族视为内群体,对区内其他民族和中华民族形成了依恋。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境内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壮侗语民族人数最多,主要包括现在的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他们是广西的原住民,是古骆越人的嫡系后裔。壮侗语民族有其独有传统民俗节日,如壮族"三月三"、侗族"二月二"大歌节、"三月三"花炮节、布依族"三月三"、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分龙节等传统民俗节日。蕴藏于这些民俗节日中的音乐事项是形式丰富、题材多样,数量繁多,风格浓郁,是骆越先民独特的文化和智慧象征。基于此  相似文献   

5.
歌圩是壮族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子系统,是维系壮族族群的重要文化要素,也是广西各民族交往的重要平台。在广西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广西各世居民族以歌圩为依托,通过文化、经济、社会交往等的持续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基于文化尊重、文化交融、文化认同和共享的区域文化共同体,进而形成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歌圩传统对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桂东瑶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桂东瑶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中,形成、产生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蹈,它丰满了瑶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成为瑶族人民心中的一条感情纽带。本文从民族宗教意向、民族情感意向、民族文化意向等方面,对桂东地区瑶族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意向进行了探索和剖析  相似文献   

7.
瑶族民间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何拯救、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小培养瑶族青少年兴趣和活力,代代延续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对瑶族传统体育教育资源进行了分类,重点从瑶族传统体育资源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揭示了它整体的风貌和风采,对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当我们思考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前景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重要的传承渠道--学校体育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实践指导,同时也为社会进步、民族和谐、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等相应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科学的论证依据。中国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民族生活在南方,壮族、苗族、侗族、傣族、毛南族、水族、瑶族、彝族、仡佬族、仫佬族、京族等等不仅保留有自己的民族母语,而且传统的口传歌谣与乡土文化也及其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武陵山片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仡佬族等均有独特的民族医药,这些民族医药对人体结构、病因、医药种类、医技、医德等各方面均有独到的认识或经验.民族医药可以成为武陵山片区政治稳定因素、社会安定力量、经济发展动力、文化建设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要素,发挥好民族医药作用必须解决制约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三大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建立六大现代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体系,并实施民族医药产业"十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析民族传统价值观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各民族传统价值观对于本民族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样的影响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长处 ,克服弱点。我国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样态。认为传统价值观如果存在 ,就必须证明它们对每一个新的时代都有益。民族传统的价值体系和本土文化并非智慧或仪式的无效沉淀 ,而是随时间变化的有活力的现实 ,并继续对人们提供认同感和意义 ,使之意识到自身是一个变动中的历史舞台上的演员。  相似文献   

14.
娄伟元 《云南教育》2005,(20):32-3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上,规定“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呢?  相似文献   

15.
皮克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3):154-156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学生的体育认知素质和体育行为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方面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学家斯宾格勒说:“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即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传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刁培萼认为语文教育蕴涵了中华民族价值取向、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中华民族精神。曹明海又说:“汉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既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知识,历练语文能力的责任,又必须以涵养民族情感,唤醒民族文化意识,振奋民族文化精神为其特有的功能”。诚然,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上,规定“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之根本有益于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要把握时代信息脉搏,以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思想观念为主导,以传授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运行规律为主题,实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要通过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播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等有效措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当我们思考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前景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重要的传承渠道——学校体育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田芳微 《文教资料》2009,(4):123-12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光华灿烂、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是,作为构成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独特的本质上的特点.因此,如何更好地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日趋"多元一体"化.以此来体现教育平等,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家族的民族心理精神具有充满活力和勇于进取的特征,它的吸收包容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社会生活中都带有积极性.本文主要以土家族为例,论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土家族学生的民族心理进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