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据的资料不同;主观上,两书记载书目之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孙瑾 《文教资料》2008,(28):128-130
清黄虞稷撰<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所录以明一代著作为主,是研究明人著作情况的一部重要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充分利用了<千顷堂书目>的成果;同时,<四库全书总目>对<千顷堂书目>也有不少批评.本文即考察<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征引<千顷堂书目>(以下简称<千目>)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字书>在<隋书·经籍志>等书目中都有记载,且在<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文献中都被大量引用,但其作者、成书年代都不详,且多被误认为即吕忱<字林>.文章通过<一切经音义>引用<字书>的内容与任大椿所辑<字林>的比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推断这两种字书间没有彼此相关性,即<字书>非<字林>,并对其成书年代、内容及湮灭的原因作一考探.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目录书,是研究古代图书状况和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其<易>类著述流传至今,大部分书在后来的目录书中已很难看到,多数人认为已经亡佚,该文详细考证<汉书·艺文志>中<易>类著述篇章的流传情况,从而明确<汉书·艺文志>中的<易>类著述的存亡情况.  相似文献   

5.
康丽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2):97-99,105
两《唐志》中书目著录部分对于孙僧化撰写书目均有记载,但是同样的书目,记载内容却有不同之处.本文从两《唐志》记载入手,利用两《唐书》内容作为佐证,诸史籍相关记载内容作为旁证,并对比史籍著作年代等,对两《唐志》 “子部”关于孙僧化书目的著录讹误作以考证.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史记>援引<周易>条例有三种方式:一为<史记>中关于占筮的记录;二为直接引用与化用<周易>经传原文;三为著述易事阐发易理.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对<周易>的熟练运用,这对于全面把握<史记>创作思想与<周易>精深哲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敏求为宋代杰出史学家,家学渊源深厚,著述甚丰,其所撰<河南志>和<长安志>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河南志>,无论在时间上、编写体例上和对后世的影响上都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完整的目录,对于研究古籍著述、古代学术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汉书·艺文志》中著述的《诗》类书目在后世大部分都已亡佚,《汉书·艺文志》后的六大主要史志目录对其记载也极少,保存至今且为人熟知的仅《韩诗外传》《毛诗》和《毛诗训故传》而已。本文旨在详细考察《汉书·艺文志》所录《诗》类书目在历代史志目录中的存亡情况,并分析这些书目的散佚原因,以此明确《诗》之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9.
《千顷堂书目》是明末清初黄虞稷所作书目.因以私家藏书楼名题名,所以多被当作是私家藏书目录.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它是明人著述目录,而且因为它专为修史志而作,故也把它归入史志一类.本文从《千顷堂书目》的成书过程及内容两方面讨论它的目录类型,得出它非私家藏书目录,而是史志目录,从内容上看也是明人著述目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养生,又名摄生,即保养生命之义[1].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有丰富的养生内容.<内经>的养生学说,不仅有系统的理论,而且还记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2].  相似文献   

11.
清代文字狱的整体状况与清人的载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清代文字狱以次数多,规模大,惩处之残酷著称于世。从函可《变纪》案开始,清人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或明或暗地记录着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字案狱。除《东华录》、《永宪录》等一些史料汇编性质的著述外,在不少诗文和文人笔记类的记述中还或强或弱地表达着作者自己的看法。但真正意义上对清代文字狱的研究则从清代灭亡开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关于乐书的分类至北宋时发生重大改变:即宋前将乐书分别归属于经部乐类与集部总集类二处,至北宋则将之基本归入经部乐类。这一改变根源于当时礼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韵学集成>和<直音篇>为明代章黼所撰,均成书于明"天顺庚辰"(即1460)年,后者取名为<直音篇>,易让人误认为它是<韵学集成>所有韵字的"直音篇".本文从二书的编排体例、收字和注音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直音篇>具有注音并非都是"直音"、以部首为序编排、许多韵字的反切与<韵学集成>不同等特点.同时,认为二书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当属同一音系,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姊妹篇,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韵书体系.  相似文献   

14.
《金石录》和《集古录》是现存的最早的两部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其所著录的大部分唐代石刻及拓本今已不传。故此两书所录存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唐史研究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抄本《明史列传》的撰者被定为徐乾学是错误的。该书卷首韩方卓的跋文失误颇多,不足以证明此书为徐乾学所撰。有关徐乾学的传记资料和明史纂修的史料亦可印证徐乾学未曾撰写过《明史列传》。将该书与万斯同的《明史》和王鸿绪的《明史稿》比较后,确认此书系后人将上述两书的诸臣传中各抄录一部分组合后,另题名为《明史列传》。  相似文献   

16.
明代湖州凌、闵二氏是印刷史上公认的最有名的套版印刷两家。在明末,两家刻印了大量套色书籍,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和杜信孚先生《明代版刻综录》这两本书对凌、闵二氏的套版印刷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但由于历史久远,其套版印刷实物不易得见,后来许多关于凌、闵套版印刷的叙述都来自第二手资料,因此对它们作些考辨,提高其准确性,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户帖是两宋朝廷编制税租簿与差役簿进而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在北宋时期,户帖所登记的财产种类不断增加,所记载的财产信息逐渐明晰,在税役负担与财产证明方面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两宋时期不同阶段财政制度改革的需要,以及户帖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户帖在南宋前期逐渐被砧基簿所取代。从这个制度的变迁可以看出,户帖是官府与百姓之间互动的一个纽带,促进了百姓税役负担的明确化,也保障了宋代产权的明晰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志》)、《新唐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新志》)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后出现的另两部重要的史志目录,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典籍流传情况的重要工具书,特别是对我们掌握唐代典籍图书流传著录情况有重大帮助。并试着从两志的著录体例着手去研究,进而发现二者之间在这其中存在的异同之处和两志在著录体例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编集传播是古籍的主要传播形式,它所蕴含的深层学术意涵需要我们着力发掘。现存两种宋刻刘克庄作品集《南岳稿》和《后村先生诗集大全》,就分别体现出两种编集思想:汰择和类编。从这两个编集角度切入,可以发现它们所蕴含的学术信息不仅是解读刘克庄诗学思想转变的独特窗口,也是深入把握当时文坛思潮的有益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