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记事本     
1997年,歌手艾敬唱了首歌叫“我的1997”。那一年,香港回归是全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了,现在既然要跟大家分享“我的2005”,那就聊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些事情吧。  相似文献   

2.
从我的第一篇习作被印成铅字到现在,我坚持笔耕不辍地写报道已有12年。其中分别参加了军报举办的第五、十二、十三届新闻函授,目前共发表作品300多篇。如果要问我写新闻报道有什么“绝招”或“捷径”的话,总结这些年的“爬格子”经验,我的体会是:写新闻报道需要“三勤”。  相似文献   

3.
这两年,我对上高中的儿子,在学业上的解惑空间日渐萎缩。数理化早在初中时就拱手相让,现在语政外也节节败退。倒是儿子,成了我“五十岁学吹打”,按弄鼠标的老师。尽管我不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但这种“父为子纲”亲子关系的“颠覆”,还是会让人感到难堪。  相似文献   

4.
2001年我荣获开封日报社通讯员好新闻奖,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惊喜之余,体会到通讯员要脚踏实地写新闻。学习求“细”。各类报刊我都爱不释手,如痴如醉。自名“珍珠集”的小本子成了我的“随手宝”,里面记有“好标题”、“好导语”等,还粘贴了很多“好新闻”报纸剪样。现在,已存放近30本。我连续三年自费参加了开封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不断地学、细致地钻、不停地写。心诚则灵,仅2001年,在《开封日报》等刊发稿件就40余篇。采访求“实”。《王庄村的民情夜谈会》被开封日报社评为通讯员好新闻,采访时颇费周折。…  相似文献   

5.
很多年前,一位台湾出版界的实力派人物曾经和我说过“三流的出版人做图书,二流的出版人做作者,一流的出版人做概念”,可能因为本人的愚钝,在2005年才刚刚悟到第二层“做作者”。又经过2005年到2006年跨年度的思考,竟然还是停留在第二层没有什么突破。只不过又明白的多了一些。学习娱乐界的运作模式,学习娱乐界的运作理念,这就是我今年的指导思想了,将有实力的作者打造成作家,将有实力的作家打造成公众人物,这是我今年的主要目标。有很多人问我,现在什么类型的书能让读者接受,我的回答是现在什么类型的书都能让读者接受,毕竟现…  相似文献   

6.
2003年夏天,杭州疗养院新闻干事李晓方告诉我,他要把60年前侵华日军冒天下之大不韪,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的史实抢录下来,编、出版一部画册,留给后人。我听了,意识到这是个意义非凡的“忧患工程”,意义很不一般,当即表示:“祝你成功!待你成功后,我要写你!”现在.他成功了,于是,我践约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7.
王志 《新闻三昧》2004,(6):44-44
笔给全国很多报刊社当过特约记和通讯员,现在是《中国化工报》特约记和《工人日报》通讯员。通过十几年的“业余记生涯”,我认为,当好报刊社的特约记和通讯员必须具有“六心”。  相似文献   

8.
1 我馆基本情况。1.1 馆史简介。我馆创建于1909年,位于大明湖南岸遐园之中,是馆园一体的图书馆。1934年建设“奎虚书藏”楼,1983年5000平方米的综合阅览楼竣工。直到2002年4月,我馆一直在城区的大明湖畔。老馆现在称“大明湖分馆”,面积1万平方米。分馆在继续为中西部读者提供传统借阅服务的同时,主要侧重为少儿和老年读者服务,目前正在对“奎虚书藏”楼进行整修改造,将改建成园林式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9.
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星星拥有一个更辉煌的晚年是白日梦,那我的最辉煌的岁月数少年。那是文学创作也要“大跃进”的年代,我10岁,也被卷进了这个狂潮并进而作为成功的“样品”到处展览。我是“小诗人”,我参加过不少类似现在的“文学创作会”,受过很多“中央领导”的接见。这种...  相似文献   

10.
往事(四)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回叙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指导和启示,这是因为没有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就不可能有以后四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何况,在我们这个有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对老师的遗忘是不可宽恕的,而我恰恰非常喜欢这个传统。虽然,我所列举的那些老师们并不是什么“名人”,而且好几位都已作古了。现在的年青人,对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不甚了了的。经历过的人,有的消亡了,有的不愿意再提它,有的提起它便诅咒,用“路线错了一切都错”概括那三年,我也是过来人,我不希望那段历史重演,但那段…  相似文献   

11.
说“转产”     
说“转产”阎玉才“转产”这个词,木是企业方面常用的名词,现在有人把它转用到社会日常生活中去了。一次开会,碰见一位原来的同行。我说好久没有在报纸上见到你的大作了,干什么去了?他答道:“现在‘转产’了,正忙于搞开发(经商)。”在闲聊中,我才知道,我们同时...  相似文献   

12.
原本就以一身正气的儒生形象立足屏幕,现在似乎愈发奔着“高大全”的路线而去——濮存听却说,“我反对把我当作一个楷模型的人”。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全球市场化社会,一个成功的人士必然同时也是‘广告人’,无论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成功的政府领导,都需要有强烈的广告意识”。这是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我,一个黄冈日报社《鄂东晚报》的“广告人”对此深有同感,同时倍感亲切,倍感鼓舞,因为我是一个“广告人”,我为我是一个“广告人”感到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14.
这两年,我对上高中的儿子,在学业上的解惑空间日渐萎缩。数理化早在初中时就拱手相让,现在语政外也节节败退。倒是儿子,成了我“五十岁学吹打”,按弄鼠标的老师。尽管我不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但这种“父为子纲”亲子关系的“颠覆”,还是会让人感到难堪。读了范敬宜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写的一篇题为《回家问问孙子》的文章,使我感触良多,释然不少。范先生在文中写道:近来和老同志开会讨论时往往会涉及当今某些新领域、新学科、新知识。有时遇到难题,一些老同志便很自然地说:“等我回家问问儿子”,或者“等我回家问问孙子”。开始听到…  相似文献   

15.
我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正好50年。在此期间,经历了几次全国性的“思想解放”。我没有深入地研究,只能结合亲身经历谈一谈我所经历的历次“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6.
1000年的按揭     
现在流行“房奴”说法,首付给了地产商之后,银行就成了奴隶主,我就是被银行“包”了的奴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社会上,有人把表扬 报道称之为“栽花”,而把批评报道 称之为“摘刺”。屈指算来,我从事新 闻报道工作十多个年头,其间虽没 少“栽花”,但“摘刺”的事儿也碰到 了不少,现在回想起来,真可谓“有 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摘刺刺扎手”, 有几起碰刺的事,险些使我栽了大 跟头。但每一次之所以都转“危”为 安,其“法宝”便是靠稿件百分之百 的真实度过“难关”、“险关”。 1987年秋天,我去位于平度市 大泽山深处的某仓库采访,得知一 位刚从潍坊某农场进出来的犯人牛 永胜,在附…  相似文献   

18.
“兰台是什么?”朋友问我。“好象是古代典藏档案之处。”我回答。“那现代的档案馆、档案工作者为何还要称兰台、兰台人?”朋友疑惑不解。其实,这也是我从档二十年来一直萦回脑际的疑惑。最早听到“兰台”一词,是在刚进档案局馆后的一次业务培训班上。当时感觉这词挺幽雅。后来,“兰台”频频亮相于档案报刊上,“兰台人”、“兰台精神”、“兰台风采”时常跃入眼帘,总感到有那么一种别扭。现在,“兰台”又闯入互联网上驰骋傲游。在搜索网上键入“兰台”两字,查询结果竞有7450项。以“兰台”为名的网站就有不少,如“兰台导航”、“兰…  相似文献   

19.
“我大学四年总共买了8辆自行车”,现在已经工作的杨伟如实跟记说,他是去年从安徽大学毕业的“在大四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就丢了三辆,好象特意为了给我破记录似的”他说买第一辆是大一从高年级朋友那里买来的,特便宜。那时对盗车时还没有什么防范意识,认为已经上锁了还能丢吗,不经意问车子放在学校超市  相似文献   

20.
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