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军  黄自敏 《数学教学》2023,(1):17-22+46
<正>研究表明,学生提出问题能够给予学生反思、批判和质疑的机会,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关系等的理解[1],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学生提出问题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元认知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动机,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学业表现[1-3].从学生问题提出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迁移能力如何[4-5].在学习中,如果学生能够产生疑问,发现困难,自己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二次函数学习完后,还有不少学生在解决含参二次函数的计算问题上困难重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运算能力低下.新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1]要求强化初中阶段代数推理的学习,为高中代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且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可见运算能力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研究方面,王国强[2]从运算能力内涵角度找到了对策;洪建章[3]从“有理数运算”谈培养方法.那么,如何在复习课中,提升学生含参运算能力,我以一道二次函数题的教学过程为例,分享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以下简称"我")十年前在兼任数学教育在职专业硕士导师的鞭策下,开始思考数学教育的"公理",即理论基础.我补读了大量有关数学教育的教材,均未见到答案.于是尝试创立一种可以涵盖数学教育的由自然科学出发的交叉学科体系,却徒劳无功.三年前同时读到四本书:《数学教育哲学》[1]、《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研究》[2]、《数学教育原理》[3]、《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30年》[4],一些数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提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想,数学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数学思想来源于数学知识与方法,但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它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可以起到高位引领的作用[1].中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核心素养”新阶段,最根本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就必然关注人的思维素养的提升[2].以思想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正>表示组合数之间关系的恒等式称为组合恒等式,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其中有不少重要的组合恒等式已成为研究数论、级数和其他数学分支的基础.组合恒等式也是组合数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合恒等式的证明往往有较强的技巧[1-3].本文通过构造特殊离散函数,用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计算同一类特殊离散函数的个数,从而得到四个组合恒等式.  相似文献   

6.
宋波 《数学教学》2016,(4):31-32
已知:a、b、c、d∈R,求证:ac+bd≤(a2+b21/2.(c2+d21/2.本题从比较法、分析法或综合法入手,都可以进行证明.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观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构造出不同的数学形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对什么进行构造,构造成什么,怎么构造,实行数学构造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1]。赵恒烈先生认为,“创造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2]160。可见,“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求异”,又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能力呢?“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2]160。  相似文献   

8.
<正>诚如数学家哈尔莫斯(P.Halmos)所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数学课堂充盈着“问题”是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着力倡导的核心主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特别强调“四能”(即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1]的课程目标。事实上,“四能”恰在“三会”中融会贯通[2]。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9.
<正>在高三复习调研测试和历年高考真题中,函数导数压轴题,常出现一类有关讨论函数单调性的试题.单调性是函数重要的性质之一,对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要求较高[1].本文以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为例,对其求解策略进行探究.策略1 分离参数法分离参数法在求解参数范围问题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一般步骤是先转化为恒成立问题,再转化为最值问题[2].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1],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2],  相似文献   

11.
<正>在当今智能时代,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刻不容缓。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动力与我国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理念十分契合[1]。真实可靠的设计思维测评与运用是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现代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场景中的设计思维设计思维作为以人为本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有影响力、高效、可广泛采用的创新方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迸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2]。设计思维有利于学习者通过推理来理解事物,可促进学习者的反思[3]。  相似文献   

12.
在八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a、b是实数,且((1+a21/2+a)((1+b21/2+b)=1,问a、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推导(文[1]).经查阅资料得知其为第31届西班牙数学奥  相似文献   

13.
<正>推理能力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1].在初中阶段,推理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的重要方式,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理性精神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平面几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有效载体[2]. 2023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数学第24题以正方形为背景,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探究动态几何图形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文化是人类在发现创造数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数学精神体系的统一体[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就是教给学生数学传统和数学本身,其核心是让学生经历完满深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提出”本身就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实现数学文化进课堂的有效载体与有力抓手[2]。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介绍如何借问题提出展开教学,将数学文化自然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16.
错在哪里     
<正>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解决数学问题要有严谨的态度.然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常有一些细节性错误,很难发现.下面是学生作业中偶得一例,写出来与大家共享.一、问题与解答问题在△ABC中,a=3,b=2,cosA=1/3.求(1)sinB;(2)求c.解(1)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B=42(1/2)/9;(2)解法1根据余弦定理a(1/2)/9;(2)解法1根据余弦定理a2=b2=b2+c2+c2-2bccosA.  相似文献   

17.
以一道中考题为例,基于波利亚四步解题法[1],通过设置问题串,揭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在方法的探寻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1年以来,宁波市中考数学选择压轴题除了体现PISA理念[1]外,还具有以下共性:图形中存在动点,假设已知(或要求)图形中的某些线段长(或周长)、某些面积或其和差,问能求出(或需要知道)图形中的哪些线段长(或周长)、面积或其和差.其通用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代数推理法和几何变换法[2][3].由于题图中存在动点,答案的选项都是代数式(不一定直接给出),  相似文献   

19.
<正>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认为深度学习能重构学习过程,驱动知识的创造和目的性应用[1]17。美国惠利基金会认为深度学习是学生为敏锐理解学科内容并将知识用于解决课堂和工作中的问题而必须掌握的一系列素养[1]19。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认为深度学习是为迁移而学习的过程[1]19。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指向知识的完整度、理解度和迁移度。  相似文献   

20.
深度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强调主动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复习课要以“关键问题解决”为主线,立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对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积累学习经验,发展深层次的思维[1].文章以“三角形全等”复习教学为例,浅析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