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学习何炳章老师的文选,以及在"引导自学"课型的实践中,我觉得这种"引导自学"课型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也就是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我们都知道这种课型有五大环节:明确自学重点、围绕重点自学、交流自学情况、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因为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所以我认为这五个环节中,重要的是围绕重点自学这个环节。一开始,学生是不会自学的,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对此,笔者将自己的实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怎样思考"。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什么原因?是老师没有把"让他自己会做"的方法教给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然后解决,"怎样让学生也想到?"好的教师"想给学生听","想给学生看"。差的教师做给学生看,或"让好学生做给差学生看"。所以,卢梭说"教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因此,教"怎样思考","怎样才能想到"——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之苦恼的恐怕大多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徘徊不前。教师基本上每堂语文课都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学生每天都在进行阅读实践,练习题也没少做,所用时间不少,花费精力也很大,可是为什么学生的的语文阅读水平却迟迟不见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没有阅读的量的积累,想有阅读水平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的。舒芜先生说过:"语文这东西,大概根本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课能够教好,不是单靠语文作业能够学好的。要想学好语文,得在课外多读书。"笔者颇有同感。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之苦恼的恐怕大多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徘徊不前。教师基本上每堂语文课都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学生每天都在进行阅读实践.练习题也没少做,所用时间不少,花费精力也很大。可是为什么学生的的语文阅读水平却迟迟不见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没有阅读的量的积累,想有阅读水平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的。舒芜先生说过:“语文这东西,大概根本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课能够教好,不是单靠语文作业能够学好的。要想学好语文,得在课外多读书。”笔者颇有同感。  相似文献   

5.
狄文书 《教师》2014,(10):84-84
正高中生物,课时少,容量大,如果不引导学生自学,一味地让学生跟着教师去听记,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也无趣,教学任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翻看高中生物课本,我们就会发现人教版生物教科书大多内容都是按自学的路子来设计的。这与课标的"自主探究"的理念也是吻合的。杨贤江说,自学成才"第一对所学习的功课一定是要适于自己的兴趣。第二学习要专注。第三学习要自信。"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是老师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的好机会,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好途径.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掉这部分内容,有的一带而过,有的不知如何上,有的干脆不上,主要原因有:一、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语文考试内容中考基础知识的多,考课外拓展的少,老师们抱着不考就不教的思想,舍弃了语文综合实践;二、怕麻烦的思想.老师明知道这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好处,可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起来耗时长,教学比较麻烦,加上教师本身工作量就大,所以老师们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三、教师自身缺乏这方面素质.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知识更新加快,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面之广,吸纳信息量之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这必将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压力面前有的老师能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来努力上好这类课,而有的老师选择了逃避.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的内容理解还是可以的,可一旦独立完成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阅读就成了一只"拦路虎",出现一种"丢不开手"的现象。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通过这些年语文教学的实践,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一、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自学,包括课内自学和课外自学。阅读教学并不是教师把一篇或几篇文章讲懂了,学生就会读其他文章。所以课堂阅读切不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已渐渐被语文老师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吃透文本,引领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让学生以自己的阅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相似文献   

9.
<正>"少教多学"顾名思义是老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教师在课堂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不再想什么,也不去想什么,最后懒得想。反之,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小学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语感",强调阅读感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读书。我们的"少教多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要教师少讲学生多读,从中体会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感,拓宽精神生命。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同济学校一直提倡"扬帆书海,做最美老师,当最美学生,办最美学校"。可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有个困惑:怎样才能结合教材让学生实现大量阅读?怎样将阅读策略迁移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呢?《人民教育》上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专题让我们找到了答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把学生自主阅读和大量阅读摆在语文课的首位,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扎扎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杭州市西湖小学郑雪琴老师执教的《江雪》深得好评。重读课堂实录,觉得这节课在古诗的教学上有所突破。一、尝试自学,探究规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节课教学的每一部分都是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教师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说明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何况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并非“白纸一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  相似文献   

13.
教师对文本的自主解读,不仅是一个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体现,更是教师由阅读—理解—思考—启发的思维全过程的展现。这样的读,感受最真实,最贴近本真阅读状态;这样的解读,也最贴近学生的阅读感受。只有先对文本进行自主解读,才能真正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有效指导启发学生。所以教师先要自己读,根据"读"来设计"教",读的深浅决定了教的深浅。  相似文献   

14.
<正>现行的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是老师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的好机会,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好途径。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掉这部分内容,有的一带而过,有的不知如何上,有的干脆不上,主要原因有:一、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语文考试内容中考基础知识的多,考课外拓展的少,老师们抱着不考就不教的思想,舍弃了语文综合实践;二、怕麻烦的思想。老师明知道这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好处,可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起来耗时长,教学比较麻烦,加上教师本身工作量就大,所以老师们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三、教师自身缺乏这方面素质。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知识  相似文献   

15.
正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有效、高效,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我也不例外。喜欢语文的我时常思考:"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语文?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让他们喜欢上语文?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心"。如何用"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设计课堂教学要精心所谓精心就是特别用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创造性思考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6.
刚接手一个班,感受特别深的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开学之后,我在班里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几周的教学,收到了一些效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法烦琐、枯燥,因而弃之不用。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给学生讲清楚自学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地自学,才能让自己在老师没讲之前,把握学习的知识点,弄清自己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为了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学数学的方法,我在教学中决定设计几个小圈套,让学生碰碰壁。教学“利息”一课,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学这部分知识,但我心里有数,…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文教育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到达不需重复,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由此可见,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阅读也如此。但是大多数时间教师往往为自己设计的时间多,  相似文献   

18.
金宏 《陕西教育》2006,(7):77-78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阅读,而自主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学。这种自学,不应再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某些点缀,而应该成为教与学的基本需求。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读、思、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有效地进行自学。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课堂上的讲解是不是不再需要了呢?我认为,语文课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该讲的不讲。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自读要有时间保证林振树拜读2004年2月本刊杨智慧老师的教例《让自读课创造性地自读起来》,很受启发。高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语文自读课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自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杨老师巧妙设计自读课流程,规范学生研读方法,都显示出了创造性的教学。但我依然觉得美中不足:学生的自读似乎缺少时间的保证,全体学生的阅读效率可能要打折扣。以《柳毅传》教例,在“自读的点拨”中,杨老师提供给了学生明确的研读方向。1郾文言…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然而,挂在语文老师嘴上最多的一句话是:“语文难教,作文更难教.”当前大力提倡创新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教育主张以人为本,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少给学生限制,要给学生独立自由作文的空间,让学生自主作文,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才能.在这种大环境下,作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和困难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还是有法可循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一些粗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