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复趣话     
《辞海》对于反复的解释有层意思是:修辞学上辞格一。用同一的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思的修辞手法。如《论语&;#183;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相似文献   

2.
对鲁迅《秋夜》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已成为大家爱诵的句子"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认为"简直堕入恶趣",有的认为"有一番动人的‘真趣’",有的认为是运用修辞重复格突出枣树等等,本文认为作者一方面写出了后园枣树的实体存在,更显露出了作者内心深沉的孤独和悲凉。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秋夜》一文中的首句 它既让人惊诧,也让人莞尔,同时还让人不解:鲁迅直接说窗外有两株枣树不就完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啰唆,这么“无厘头”呢?  相似文献   

4.
紫君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先生一篇散文《秋夜》的首段,尤为别致而有趣。  相似文献   

5.
女儿正上小学二年级,喜欢阅读,我认为她目前尚处于识字阶段,并不刻意去引导她的阅读方向,任她随意翻看家里的书刊.没想到,有一天女儿在与我闲聊时,涉及了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秋夜》,令我刮目相看. 读过《秋夜》的人,大概都忘不了文章的第一段:“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为文是极讲究精练的。他认为,要精练就应“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但同时他又将语言的“重复”与“反复”分得极清,因为“重复”是哕嗦,“反复”是艺术。他在《秋夜》是这样反复地写“枣树”的:“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用了两次“一株”,两次“枣树”,这作为开篇句,很好地“反复”出作者当时凄切的心境。在《祝福》中,“反复”的特点是作为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反复”的形式有两种。  相似文献   

7.
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  相似文献   

8.
人们阅读鲁迅的作品自然不会忽视那些奇特的、精彩的、富含张力的语言,但往往会忽视那些看似平常的、随意的词句:即使留意了,有时也会因为不能准确理解其妙处而漠然视之,甚至横加非议。比如他的散文诗《秋夜》的第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便因其表达的啰嗦、寓意的特殊而往往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著名的散文诗<秋夜>的开篇之语,单是这样的开头就足以唤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0.
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相似文献   

11.
史峰 《高中生》2012,(4):8-8
鲁迅是故意在文章中制造“语病”的高手,这些“语病”能在文章中营造出各种特别的气氛,借以深化文章主题。就让我们跟着大师学几招吧! 用累赘营造苦闷 例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相似文献   

12.
<正>近读《论语·雍也》中的一个片段,感觉此处的孔子和刘亮程似乎在思索同一个问题:"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这段记述,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孔子发自内心的悲悯情怀,还有他面对人生无常而生发的感慨。"斯疾"之重,来势汹汹,像一阵寒风扫过,顿使病入膏肓;"命矣夫"是孔子无奈的喟叹,又何尝不是对人类悲苦遭际的叩问?"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样的话由刘亮程来说便是:寒风吹彻。寒风吹彻,  相似文献   

13.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对该章的理解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自牖执其手”一句。历来的注释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笔者试作粗浅的归纳与考证。一、孔子不敢当说此说影响最大,也为不少注释者所采用。它源自朱熹。他在《论语章句集注》中说:“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癞也。牖,南牖也。礼,病者居北牖下,君视之,则迁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而视己。时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朱熹在《四书或问》…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开头的一句话。对一个乡村时代的中国人来说,树是他最早的记忆。几乎每个人都这样在树下长大,或者说,是和树一起长大。树是家园的象征,总是静静地等待。电影中,树所传递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情感,从早期的《乱世佳人》  相似文献   

15.
欢乐便利店     
及时上交教导主任:老师经常教育你们要拾金不昧,可是你上星期捡到钱包为什么不及时上交?学生:那天教导处锁门了。教导主任:那你可以第二天再来啊。学生:可是第二天钱包里的钱已经少了。(张荣启)待遇不同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老师说这是经典。  相似文献   

16.
史峰 《高中生》2012,(12):8
鲁迅是故意在文章中制造"语病"的高手,这些"语病"能在文章中营造出各种特别的气氛,借以深化文章主题。就让我们跟着大师学几招吧!用累赘营造苦闷例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细读此文,忽然感觉鲁迅在  相似文献   

17.
秋夜     
鲁迅 《同学少年》2009,(9):37-37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相似文献   

18.
紫君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窗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一篇散文《秋夜》的首段,尤为别致而有趣.  相似文献   

19.
紫君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窗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相似文献   

20.
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的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睐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