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修改拾趣     
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写文学作品,还是写新闻报道,都不能忽视修改。契诃夫曾这样说:“写作的技功,其实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投巧。”诗人梦家将他的诗寄给胡适修改,诗中有这样两句: “鸟莫许唱,清溪停了不流!”胡适改成了“鸟不许唱,清溪停了莫流!”把第一句中的“莫”与第二句中的“不”移了个位置,使两句都成了命令语气,增强了抒情性。郭沫若写的话剧《屈原》本来有这样几句台词:“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他写完后总觉得有点不够味。当时这出戏在重庆演出,演员张逸生同志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  相似文献   

2.
字趣     
送“琵琶”有个人给县官送枇杷,在信中把“枇杷”二字错写成乐器的“琵琶”。县官感到十分好笑,随口吟了两句打油诗:“‘枇杷’不是这‘琵琶’,只恨当年汉字差。”正好有个客人在座,当下应声吟出两句:“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县官大为赞赏:“续得妙!”风雨对有位教书先生爱喝酒,喝多了就撒酒疯。有一天,他出了个一字  相似文献   

3.
基层通讯员每与报社记者相比,总觉自惭不如。或曰:“人家有典型题材可写,咱只能‘拍点常规镜头’。”或曰:“俺这些‘土记者’唱不了‘大戏’,只能小打小闹地哼两句‘地方戏’,没有‘唱’头。”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也能“拍”好“高难镜头”,“地方戏”也能成为“拿手戏”。是的,报社记者居高临下,经多见广,优势很多,但与基层通讯员相比,也有一些不及之处。就拿对基层的接触来说吧,虽然他们也经常深入基层,但与成年累月生活在基层的同志相比,仍不免显得有些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大量闪光的题材就不一定恰恰在他们光临之际而…  相似文献   

4.
胡伟 《军事记者》2006,(6):60-60
军报记者部副主任刘声东在《记者,可以当得更好些》一文中写道:“严格地说,不会写人物就不配当记者。许多名记者都是善于写人物的‘人物’。写人物,在人物的相貌与心灵之间,重在也难在写心灵;在人物的事迹与思想之间,重在也难在写思想。在人物心灵和思想的描写刻画过程中,最见功夫的又在‘厚重’和‘神韵’四字上……”写活心灵,凸显内心,要求记者有颗敏感的心,先与采访对象心灵相通,“读懂”对方。记者不仅是受众的“眼睛”,更应通过自己的观察,“复制”出报道对象的情感世界。记者如果没有心灵上的感动、感悟,往往写不出“神来之笔”。有…  相似文献   

5.
“也许在若干年以后,我回到湖大,会不知道去哪里逗留,也许只是匆匆去一下就走,如果还有‘堕落街’的话,可能就会到‘堕落街’吃夜宵什么的,在不经意中就回母校了,兴致来了的话,还会绕着学校走走,如果没有‘堕落街’,这事基本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6.
基层通讯员每与报社记者相比,总是自渐不如。有的觉得“人家有典型题材可写,咱只能‘拍点常规镜头’”,有的感到“俺这些‘上记者’唱不了‘大戏’,只能小打小闹地哼两句‘地方戏’,没有‘唱’头。”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也能“拍”好“高难镜头”,“地方戏”也能成为“拿手戏”。因为,基层通讯员长期泡在基层,有的甚至终生就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生活、工作。基层,就是他们的“一方土地”,地界熟,历史清、现状明。即使埋得再深的“金刚石”,他们也有机会把它挖出来,探准确“地灯戏”大有“唱”头。那么,基层通讯员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地方戏”“唱”成“拿手戏”呢?笔者认为,除了“拍好”“常规镜头”外,还要重点“拍”好如下“镜头”: “瞬间镜头”。对基层的突发事件,报社记者往往鞭长莫及。即使闻讯起来,也可能要时过境迁,晚了三春而基层通讯员则很有可能首先听到、看到、甚至还能亲身经历到。因此,他们就可捷足先登,现场拍下那些“瞬  相似文献   

7.
刘淼 《青年记者》2002,(10):11-11,21
“你‘阁楼’了吗?”最近在法国年轻人中间流行的这句问话,并不是你装修房子的事,而是问“你有没有参加第2次电视真人秀‘阁楼故事’的选拔赛?”  相似文献   

8.
新闻美断想     
(一)一九八四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传出一桩趣闻:上海青年报送评的一篇社论,竟然是两张照片!这篇名之为“图象社论”的“社论”,刊登在该报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头版头条,在“中美女排队员为什么都哭了?”的赫然大字标题之下,仅有一句引言和一句话:“‘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对照这句话,请想一想——奥运会中美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当电视屏幕映现出  相似文献   

9.
一本人有一篇古典文学论文在某学术刊物发表,寄来该期刊物后,始知拙文被改动了数处.这本是编辑一片好心,但却改错了.例如拙文谈到唐代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可能因铭文一般作《墓志铭》的缘故吧,编辑将稿中的‘墓系铭’全改作‘墓志铭’.如果编辑能尊重作者原文或为慎重起见,稍一查阅有关资料,便不会出此错了. 又如,拙文论及唐代一诗人一首诗时说,‘诗中言“河北”平仄亦合律’.编辑加了‘河东’一词,成了‘诗中言“河北”“河东”平仄亦合律’.按‘北’字为仄声,而‘东’字为平声,依格律,原诗是不能作‘河东’的,怎么能说‘河东’也合律呢?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在为年轻记者传经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莫当‘穷’记者。我所指的‘穷’并非指物质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穷’得一个月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在为年轻记者传经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莫当‘穷’记者。我所指的‘穷’并非指物质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穷’得一个月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审阅稿件,不时遇到作者引用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著名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于这两句诗的大意,大家都能理解;但具体到这两句诗的字句应该怎样解释,是值得考虑的。一般来说,人们对后一句的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因为它很具体;这里关键在于对前一句中的“千夫”二字的解释。长期以来,无论在口头上或报刊上,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的解释,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说法:“‘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引自《在延  相似文献   

13.
凡是有敬业精神和有竞争意识的新闻工作者,都期望从自己的笔下多出精品。而有不少新闻工作者又为自己总也拿不出精品而苦恼。究竟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呢?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写文章,搞报道,一点儿也离不开认真。19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狄更斯说:“我生平不拘做什么总是全心去做,不拘献身于什么,总是完完全全地献上,大事或小事上,我总是一贯的认真。”古今中外的知名作家,写作都是十分认真的,为了一篇佳作,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  相似文献   

14.
“新闻这碗‘饭’真难吃,不竞争就没有自己的出路。”刘书民经常以这句话激励自己. 刘书民初到安阳市委新闻科,以为面向全市采访,面宽线索多,准能“出高产”。殊不知,在市里采访的中央、省、市的新闻记者比比皆是,人家都是写新闻的行家里手,又有发表作品的“自留地”。而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呢?思虑再三,他确定要“千方百计抓‘活鱼’,在竞争中注意选取新角度。”  相似文献   

15.
点到为止     
北京日报积极宣传“三个代表”北京日报6月11日刊发《先进代表说》的署名文章认为,“人民群众的一个关注点”是加大“反腐力度”。宣传学习“王个代表”理论,要避免“流于空谈”,“每一个共产党员,首先是党的各级官员”,首先查一查自己是否代表了“先进”?文章认为,“‘先进’是‘三个代表’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先进,“关键是要抓一个‘先’字,落实一个‘进’字”。“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在这个‘先’字面前,却交不了合格的考卷,乃至交白卷。他们或官僚主义严重,或形式主义横行,只知道挥舞指挥棒乱叫‘给我上’,却不会像战争…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2004,(2):3-3
“五一”过后,我们的生活中多了两句口头禅“去哪儿玩去了?”、“你打‘震荡波’补丁了吗?”  相似文献   

17.
问:“编辑同志,我给你们寄去的稿子,不见音讯。听说通讯员的来稿没看,就装进大麻袋里了。”答:“编辑部确实有大麻袋,专装没有被采用的稿件。但是,对通讯员的来稿,编辑同志还是认真过目,精心挑选的。如发现新闻性强的好稿,就及时向版面推荐。”问:“请你说说不被采用的稿件的毛病在哪里?”答:“没有被采用的来稿,应该结合具体稿件来分析。离开稿评稿,不好说清楚。但就我接触到的通讯员来稿,一般有‘四种病’,即‘单字号’,‘全字号’,‘通字号’,‘老字号’。“所说‘单字号’,就是品种单一。大多是消息、通讯,很少看到速写、特写、来信、小言论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来稿。老吃过油肉,还能不腻味吗?饭桌上需要花样,版面上也需要多品种的稿件。“所说‘全字号’,就是大而全的一般化稿件。一  相似文献   

18.
张光芒认为,新世纪文学如今正经历着继“文革”结束,90年代初之后的“第三次”转型:“价值取向从受理性压抑时所追求的‘我需’,变成了没有理性约束的‘我要’,即从‘需求’到‘欲望’:网络的普及和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学叙事话语从渐变到质变,表现出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转型的端倪: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19.
“五‘缺’变五‘有’”,达2100字的短文,干净利落,清清爽爽。读了语言干癟的文章,再来看看这通畅简洁、生动活泼的文字,真好像大暑天里喝了汽水,舒服得很。这篇文章,充满了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洋溢着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没有一句空洞的口号,没有堆砌形容词;作者娓娓而谈,对比事实,真切动人。文章育两大特色:一是口语化,一是简洁。文章里没有一句陈词滥调,从中我们可以比较充分地看到群众语言的生动和优美。像这样的句子:“我们这个六亿五千万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就像早晨的太阳,十五的月亮……”“水贵如油”“全部耕地地埂化,镶上了框子”,比喻得多确切!“我  相似文献   

20.
梁衡 《传媒》1999,(6):44
经常出差的人,今日住在这里,明天住在那里,总难免丢失点肥皂、毛巾之类的小东西,于是在采购、记者这一行里就有一句话:‘有钱难买回头看。’就是说临出旅馆之门再回头看一下,是否丢下什么东西。这一着还真灵,常会有所补救。我想将这句生活上的行话作用于新闻采访工作,这就是‘有钱难买回头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