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2003~2012年共40期季度数据,通过在货币供应量(M2)、货币市场利率(CHIBOR)、贷款利率(LR)和产出水平(GDP)之间构造VAR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数量调控为主,利率传导机制只在货币供应量向货币市场利率传导环节通畅,货币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存贷利率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政府通过制定贷款利率来直接干预经济的渠道也不畅通.完善货币政策调控需要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确立金融机构完全市场主体地位,促进民间金融发展,为金融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框架协议的签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工作陆续启动,这个拥有17亿消费者,1.7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和1.23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将为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开展和经济发展的深化必然要求金融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的深化,这也需要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需要在东盟货币合作中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这既符合整个东盟货币合作的长远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这篇文章首先对最优货币区理论、人民币区域化的相关研究和人民币区域化的现状进行综述,然后借鉴国外最优货币区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角度对中国-东盟区域的货币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对人民币未来的发展路径及人民币区域化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国外的货币供应内、外生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再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分析框架对中国的货币供应的内外生性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列举近年我国货币供应的相关事实.以实证的方式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中国货币供应外生的结论。由此推论出96年来我国实行的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传统凯恩斯经济学模型中利率是货币政策最为重要的传导渠道,但从我国2000~2005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来看,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M2的增减很难引起实际利率的变动,而且实际利率的变动也不是引起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主要原因,对消费的影响力度也极小,从而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存在"硬阻".  相似文献   

5.
<正>一、通货膨胀原因的新表述《经济生活》2008年3月第4版第8页"名词点击"中指出:"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生活》2014年3月第6版第7页"专家点评"中指出:"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新版教材对通货膨胀的原因表述更加准确。货币供应量不等于纸币发行量。在今天的货币供应量中,纸币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是商业银行派生或创造出来的银行存款货币,货币供应量远大于纸币发行量。早期的通货膨胀与纸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现象的回顾,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危害,然后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指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速度,最后探讨了我国经济中的超额货币现象和经济的货币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刚结束的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开始收紧货币供应量,把抵御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本文选用1991年至2009年的数据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我国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经济过热问题引发有关专家学者展开了大量针对货币供应量问题的探讨。当前社会,我们能看到的对货币供应量的最直观感觉就是,商业银行积极对外发放贷款,减少了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和供应量,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即缩小了货币供应量,那么,除此以外,站在理论的高度,如何缩小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发展,以下正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两条途径:一是减少基础货币,二是降低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有效性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基础货币可控性降低、货币乘数不可测及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等。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实证分析货币错配对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结论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降低,原因在于我国存在的债权型货币错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是货币当局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本在区分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框架下,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的性质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现阶段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控制实践所表现出的无效性提供了一个解释,最后为我国现阶段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卡尔曼滤波应用需要构建精确数学模型的局限,提出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与卡尔曼滤波相融合,并将其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这种融合后的新方法利用了GRNN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对实际系统进行系统辨识,并获得符合预测要求的系统状态方程。深圳市实际流量数据的验证表明,这种方法在简化系统数学建模的同时,也能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从而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Bailey提出的消费者剩余方法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了估算。针对陈彦斌和马莉莉(2006)所作的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本文改变了变量的数据选取口径并对货币需求函数做了合理的修改,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采取半对数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会低估通胀成本,而且采用M2作为货币供应量会高估通胀成本。  相似文献   

13.
金融预测旨在对金融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未来数据走势作出预测。系统创新性地将最新的深度学习成果与金融预测相结合,提出使用循环神经网络预测金融数据变化的方法。首先介绍了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突破性成果,以RNN相关技术为基础对系统进行设计,然后通过实验组展示系统预测效果,并对系统获得的结果数据,使用深度学习相关评估算法评估其预测准确性。实验评估结果表明,使用循环神经网络学习与分析历史数据,并将其模型用于预测未来金融数据走势的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因此,深度学习在金融预测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观察近二十年来的货币供应量与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发现在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并没有十分严重。通过分析资产市场对通货膨胀的关联性,选取2003-2013年狭义货币供应量(M1)、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股票市场融资规模的月度数据,运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法以及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对于通货膨胀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房地产市场则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负向冲击,有缓冲的作用。合理地保持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区间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引导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对于通货膨胀合理运行来说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社会融资规模为切入点,阐述了我国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理论,并对经济发展、社会融资规模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各分指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动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且社会融资规模各分指标也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即社会融资规模总指标及各分指标是经济发展的金融表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社会融资规模为切入点,阐述了我国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理论,并对经济发展、社会融资规模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各分指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动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且社会融资规模各分指标也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即社会融资规模总指标及各分指标是经济发展的金融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依据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以下简称为CPV模型)的理论思想,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年期利率以及企业景气指数这6个宏观经济指标较好地协同拟合宏观经济指数,进而在预测商业银行信贷违约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通货膨胀现象,其成因与过程非常复杂。国内现有文献对通胀影响因素的看法各不相同。本文采用2008年1月-2013年3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运行现状,并且针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量、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采购经理人指数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运用计量分析方法作了实证分析,进行了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并通过VAR脉冲响应分析出M2对CPI的影响大约滞后8期,最后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货币政策从需要制定的情况出现到最终对经济产生作用之间有着时间间隔,即货币政策的时滞,且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重大。本文应用VAR模型对我国2002~2011年的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及上证指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来研究货币政策的时滞。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根据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针对其中的相关性,通过相关系数、单方程回归及VAR模型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