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建平 《新高考》2006,(3):8-10
背景概述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事关现代化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只有近八亿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只有广大农村明显改变落后而貌.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纪的前20年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其中"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这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们也理所当然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可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农”字的特色很浓。在中国特色中,邓小平始终突出“农”字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亿多农业人口的大国,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工作中,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大力发展我国工业的同时,一贯高度重视农民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必须同时并举的思想。大家知道,毛泽东同志这个思想已作为一个重要方针成为党的赴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之一。这就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对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他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任务;农业的发展,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农民如何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这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著名论断,并指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重视农业;邓小平同志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三农"思想;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提出了有关"三农"一系列思想,他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快农村的发展是我们的基础任务,然而,农业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保持农业发展对保持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人手,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八亿农民的大国,农村教育办得如何,不仅是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也对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拟就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办好农村教育,为本地培养建设人才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如何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这当中就直接关系到教育作用的发挥问题,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则是关系到八亿农民奔“小康”的大问题。 一、教育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必须用战略的眼光与发展的观点看待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11.
遵照中央和江西省委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吉安地区社会经济调查大组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对泰和县桥头乡有孚村的社会经济与农村教育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为期70天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要逐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必须把教育的工作重点转向到农村,特别是老、少、边、山、穷的农村。也就是说,农村经济要腾飞,农村教育必先行。我国教育改革要加快和深化,重点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八亿农民,从农村着手。这是由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办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向,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面向八亿农民是我国教育加快和深化改革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复式小学怎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怎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怎么面向21世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考虑解决这些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当前,值得探索的有以下一些问题: 复式小学的“多功能作用”问题我国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十一亿人口中,八亿人口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迅速提高八亿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给农村人民带来幸福。可是目前我国有二亿多文盲、半文盲、绝大多数在农村,不懂科学技术的就更多了;而农村中小学(包括复式小学)的教育教学,尚存在着脱离农村、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居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由于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必须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与土地有着不同以往的新型关系,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和义务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  相似文献   

14.
<正> 1.我国农村市场的地位和现状 当我们提到农业是国民经济这个命题时,大多数场合是以再生产过程的生产环节作为出发点的。实际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上,在我国,它还体现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流通和消费环节中。我国有八亿以上的农村人口,每个人都是一个消费的基本单元,也是一个消费者的综合主体,衣、食、住、行、吃、穿、用等一样也不能少,我国的农村市场是广袤的,是一个消费的巨口,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开拓我国的农村市场,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农业的基础地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和实际工作失误。对此,文章批评了各种错误认识,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基础地位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五条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早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说过:“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现阶段和平发展时期,农民问题,即农业发展问题和农村工作问题,仍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保证。农民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解决着中国的头等大事——十一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因此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关系国家前途的大问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归根到底要使生产力和非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朝着现代化发展,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主体,上层建筑中的观念和设施无不以人民群众为转移,因此,中国的主体是农民,在维护国际和平、国内稳定中,“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士兵就是穿起军服的农民”,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农民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③要弘扬中国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离开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 就我国目前农村中的情况看,有些农  相似文献   

17.
一县区经济或称县经济、县级经济,是指以县城经济为中心、以乡镇经济为纽带、以村经济和家庭经济为基础的总和。农村经济是县区经济的主体。县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区经济包括全部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在全国总人口中,十亿人口有八亿农民,加上县、镇人口,县以下居住的人口占绝大部分;县区经济不但是我国食品工业和轻纺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且也为发展对外贸易提供创汇来源。发展县区经济,特别是发展乡镇企业,这是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全面小康,精神文明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复式教学的改革,如何着眼入手,是实施义务教育中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任何改革,都要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从变革观念开始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复式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的观念。 我国人口有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如果农村不富,中国富不起来;农业不稳,整个国民经济就稳不住。农民是农村改革的主体,要改变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时期基本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靠了农民取得了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必须靠农民才有坚实的基础。但近十多年来,我国农民问题虽然成为党和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却没有得到从根本上的解决,"三农"问题依然是困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的问题。这是因为对农民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没有从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农民问题,因而得不到农民真正的认同和积极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