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篇好的作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才能使他们在内心产生共鸣。在将作者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流过程中,声音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承载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朗读,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境界一:引导发现,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材是一种载体,它既承载着一定自然的、人文的、科学的常识,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意志,还承载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在解读教材、解读文本时,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文字的特定语境意义,还要能透过语言文字本身读懂所承载的内容。也就是说,既要理解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的含义,又要理解文本本身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运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去解读文本,首先要让学生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要用探索的眼光和怀疑的精神从文本中读出问题、发现问题。“学而无疑,非学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3.
《菊香斋诗文钞》集作者数十年诗文创作之菁华,涉及诗、词、赋、记、杂论、论说、对联等文体,体现了“兴之所至,发而为诗”“诗以乐群,文以辅仁”“诗为事作,文为时著”等传统创作理念,承载了作者的诗文传统担当,也是作者及时代生活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永失我爱》一问世就以其恢弘的历史画卷和广博的承载内涵引人关注。这部极具现实价值的作品不仅呈现出西部及西部人民的生活面貌,更是在现实镜像中蕴含了令人警醒的寓言和直视心灵的追问。作者将反映现实的"镜"与照亮现实的"灯"结合起来,在爱情的描述中,探索时代道德,引人思索;同时,人物群像的刻画也承载了作者对民族未来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在《扶桑》中采用全新的第二人称叙述,承载了对妓女观念和西方话语权的解构,同时对现有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作者创作风格和习惯及读者接受习惯和阅读习惯进行解析,使《扶桑》成为张扬着解构主义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神话女性形象是李贺诗歌中的众多意象之一,按其所承载的诗歌主题可分为四种:一、以女娲、王母为代表,拥有无上法力、无限自由的女神形象,主要表现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的向往.二、以湘妃、织女为代表,承载着凄婉爱情的女神形象,用以表达作者对离别之情的黯然伤神.三、以素女为代表,拥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女神形象,用以表现作者对其高超琴艺的褒赞.四、以瑶姬、兰香神女代表,有相对固定的神话故事传世的女神形象,用来表现作者对其神话故事的感触.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叙述了众多人物的死亡。对人物死亡的叙述可分为客观地叙述和抒情的叙述。这些死亡叙事不仅是作者在客观地叙述英雄们的命运,更是作者塑造英雄个性、承载自己伦理价值判断和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些死亡叙事也增加了小说情节的逻辑连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文字承载着作者认识社会生活的意义,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透过这些文字,读者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描绘的多彩世界,体验传递于自己的真挚情感。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抵达文字描绘的  相似文献   

9.
学习目标: 一、探究性阅读:探讨承载作者观点的语句,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探究领会) 二、对作者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究评价) 三、通过阅读本文,提高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0.
马晓晖 《现代语文》2013,(4):156-157
材料往往承载和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因此,学生对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他的文化气息、蕴涵他的人生哲理、闪耀其情感光华,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指导学生进行高考作文训练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抒发个性情感;挖掘课本资源,写古人古事的个性化认识;发掘试卷,最大限度发挥特长。我国心理学研究者把"作文想象力丰富,能独立选材,题材新颖,风趣,审美感强"作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十个特征的首选鉴别条件;因为材料往往承载和反映作者  相似文献   

11.
文本在静态中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让静态的文本"动"起来,才能真正地触摸作者的思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开展多元解读。文章围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闫晓枫 《江西教育》2011,(10):32-33
<正>文字承载着作者认识社会生活的意义,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透过这些文字,读者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描绘的多彩世界,体验传递于自己的真挚情感。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抵达文字描绘的  相似文献   

13.
朱煜 《文教资料》2005,(20):184-185
本文从目前学术界对技术是否符合价值这个论题入手,从技术观、技术的本质这两方面阐明了技术并非中立的,而是承载一定的价值,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批驳了技术中立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重要责任。教育学认为,数学素养基本包含了问题意识、解体技能、逻辑推理、数学心理等方面。作者结合近两年来的教研心得体会,初步阐述了高中生数学学习素养培养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与作者沟通的媒介。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之中承载的作者的故事、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思想,是任何一堂语文课需要面对、需要思考、需要破解的难题。由于小学生理解、鉴赏能力有限,对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有时较难体会,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形式与内容俱佳的散文,中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是令人欣慰的。作者写的是古桥,写它与人的关系,写它与自然的交融,写他与人的交流;写它的古老,写它的沉思,写它的奉献,写它身边的风景,还写它的历史与现实……作者用诗的语言,诗的意境,去描绘古桥,去赞美古桥。古桥承载着社会历史,承载着人的命运,承载着一切生命!它身下的流水,日日夜夜流淌着;它身下的流水,流淌着童年的快乐;它身下的流水,流淌着历史的负荷!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是沉甸甸的,历史是人们生命的演绎,历史沉淀着辉煌,映照着人们的脚步!作者透过古桥,写出了人生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白鹿原》中朱先生和白嘉轩两个人物生命轨迹的分析,反映出人物中所承载的传统儒家文化,揭示了《白鹿原》作者的思想主张——吸取传统儒家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8.
《李尔王》剧本中包含大量动物意象,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莎士比亚通过这些不同的动物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混乱、罪恶的末日图景,而且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末世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9.
的卢马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却承载了比较特殊的叙事功能,作者利用这个故事巧妙地设置了一些关键性的情节,借此生发并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作者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了“马跃檀溪”这一事件背后的意义,渲染了刘备“真天子”的神奇,凸显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作者还充分利用了的卢“妨主”的故事,借此对刘备、刘表、徐庶等形象进行了刻画,突出了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20.
吃透编者意图,是正确、合理、科学地用好文本的前提。当一篇文章选为教材,作为教师就必须既要明白作者意图,更要明白编者意图,这样才能努力实现教材预设的目标。当然,教材中选人的每一篇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所承载的.除了作品固有的思想旨趣,更承载了编者预设的知能体系和价值标准,承载了社会对学子的殷殷希望。因此,文本解读不仅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更是体会编者意图的重要手段。如苏教版在每册教材开头均安排有一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