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我意象”是心理学和个性创造领域的一大突破。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和理论研究,发现人生态度以及自我意象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运用自我意象心理学发现、了解和掌握人的自我意象,就能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了解自我意象心理学在英语学习中的成效,会给英语学习者提供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疗法,更重要的是会给英语学习者带来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象”建立在人们的自我信念之上,它时刻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如果确立了积极的自我意象,我们的行为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作为外语教师,深入研究“自我意象”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充分发挥外语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提高大学生外语学习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自我意象等情感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而工具型和融合型学习动机、较强的自信心、适度的焦虑,以及良好的自我意象会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英语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材施教,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自我意象及其特点自我意象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自我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会影响其学习的自信和行为。心理学家菲因克1962年研究证明 ,学生的自我意识如何与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有积极自我意象的学生学习成绩好 ;相反 ,自我意识消极的学生(如认为自己笨)则会不求上进 ,学业不良。自我意象是人格成长的遥控器 ,你把自己看成哪种类型的人 ,就会不自觉地按照哪种人的“样式”去行事。一个学生如果总把自己看成“低能儿”、“失败者”、“不是学习的材料” ,那在行动…  相似文献   

5.
美国马尔慈建立的“自我意象”,心理科学,别开生面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学习心理新的理论依据。“自我意象”学习心理是学习心理的灵魄,实验证明它是一艘到达学习目标彼岸的快速舰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象影响幼儿园教师的情感和行为,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质量。研究在对24名初任幼儿园教师进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初任幼儿园教师自我意象评定问卷,维度包括镜中意象、称职意象、效能意象、地位意象、发展意象、忠诚意象,问卷信度和效度均达到测量学要求。运用此问卷对353名初任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任幼儿园教师自我意象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在称职意象、镜中意象、地位意象三个子维度偏低。此外,初任幼儿园教师自我意象在性别、学历、婚育、月工资、编制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在总体水平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学生身心正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象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所建构的自我意象会促使他们对事物产生相应的态度,包括对古典音乐。在中小学古典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积极评价等各种办法创造欣赏古典音乐的积极意象,如"聪慧""高雅""博识"和"专业"等,并将这些积极意象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象,从而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就是"我是怎样一种人"的自我概念。你把自己想象成怎样一种人,你就会怎样行动。所以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学生的"自我意象"紧密相连,由此决定学生的个性、行为。二."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有的学生说,他没有"英语细胞","在英语学习上很笨",他已经努力了,但英语还是挂"红灯"。其实这个学生的问题并不在于他迟钝或缺乏基本能力。他的问题在于他有一个不适当的"自我意象"(例如我没有"英语细胞")。他不说"我那次考试失败了",而是下结论地说"我是个失败者","是个不及格的学生"、于是一种恶性循环便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象是心理学家马尔兹发现的心理学领域之一,对个体潜力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性强,学生学习中常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充分相信学生们蕴藏的潜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将有利于口腔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象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自我意象的特点及其与应试的关系。然后,从积极自我意象是乐观主义的特质,可有效发挥内部动机的作用,发挥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防止习得性无助,同时又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和智慧思维等几个方面剖析了积极自我意象的心理因素。最后,文章又从可操作的层面探讨了应试过程中积极自我意象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自我教育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自我教育意识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省察和反思,是学习化社会和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形象诉求。积极的自我教育意识是教师人格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能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角色认知和角色学习,进而达到自我完善,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的升华。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教学反思训练以及建立有意义学习的范式,以此构建符合个体实际的自我教育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自像图式,就是指美术作品中人物形象与作者本人形象或者某些特征的相似程度,或者是 本人形象做为作品人物形象的参考值的图式表象。自像图式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 必然的,只要我们了解它产生的内外因素就会明白,它是艺术创作的自然现象,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高校人事干部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高校人事干部应具备更高的素质,包括有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应通过加强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加强培训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自考生流失现象愈演愈烈,这一现象不仅加大了办学机构对自考生的管理难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自考生辍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客观上的学习氛围及主观心理承受能力差、难以摆脱内心失败经历的阴影及缺乏外界情感支持。加强师生沟通及激励机制建设、重视情感关怀及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遏制自考生辍学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出发来探析影响自考生辍学的因素,深入研究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考生辍学之间的潜在联系,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教育博客是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的迅速发展,对教育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教师传播教育理念,推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其专业成长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教育博客的出现,加强了班主任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其拥有了话语权,并且也对班主任的自我定位、管理能力以及专业化反思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需要班主任对待教育博客持理性态度,应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考虑是否适合写教育博客,应注意一些细节,体现出教育博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春明的《锣》塑造了台湾一个小镇上以打锣为生的底层贫民憨钦仔的形象,这是一个卑微而又可怜的形象,在思想上似阿Q,自吹自擂、自我麻痹是他们的共通性;在行为上像孔乙己,自恃清高,极力维护自以为忠于一切的面子;在结局上与王秋赦相似走向了疯癫境遇。憨钦仔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代表,其灵魂中自私狭隘,落后保守恰恰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精神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缺失性童年经验里有饥饿,有孤独,有暴力。他通过自己创作出的儿童形象延伸自我、确立自我,以达到精神健康、自我救赎的目的,这正是文学治疗的作用。文章从文学治疗的角度入手探讨莫言笔下的儿童形象,透析其通过“宣泄”与“幻想”达到内心平衡的文学秘密。  相似文献   

18.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upon pupil performance has been acknowledged in other studies as setting in motion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But this informal segregation of children into good and bad academic prospects is in part determined by the headteacher's beliefs about the pupils’ potential achievement during and after their school lives. By setting different levels of expectation throughout the school the headteacher may impose upon certain sets of children a diminished self‐concept.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therefore, the headteacher predetermines the child's developing image of himself not only as a pupil but as a person.  相似文献   

19.
政党形象是影响政党自身发展和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切政党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个体形象与组织形象的统一、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等特点。党的形象是关系党的前途的重要课题,要从理念、制度等方面系统塑造中国共产党优良的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20.
元代文人丧失了正常的表达空间,他们把巨大失意寄托在文学作品中。元杂剧中士妓爱情故事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透露出到他们的心理印痕。元杂剧中充满铜臭气息的商人形象,是元代文人失意心理的一种平衡。女主人公以文人知音的形象存在,是失意文人最好的心灵抚慰者,也曲折地表达了文人孤芳自赏的独特心理。而在这类剧作中,鸨母和皇帝的强势者的形象,体现着文人对现实的曲折反抗与理想化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