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义"概念是康德的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考察康德对于正义概念的理解、正义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及其正义原则的内容,正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从"自然的正义"到"社会的正义"转化的必要性,以及正义的原则在国家中的应用即国家的先天的政治原则——自由、平等和独立是其正义原则的变形,从中窥视康德正义观及其政治哲学思想的局限性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程序正义在我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按照程序正义构建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程序正义的基本原则 ,有程序公开原则、程序平等原则、程序理性原则和程序经济原则。遵循不同的原则时 ,需要注意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3.
从《正义论》全书的逻辑来看,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逻辑起点;正义的两个原则是正义论的核心内容;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和具有正义感的人是正义论的目的。简言之,自由而平等的理性人在原初状态以及无知之幕的设定下,受正义主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原初状态中对原则选择的限制,最终确定了正义的两个原则。罗尔斯通过在原初状态下选择两个正义原则,最终目的是试图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并论证正义制度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语境主义是不同于普遍主义与约定主义的一种建构正义理论的方法。其基本观点是,正义原则依赖于语境,没有一种正义原则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所有语境,同时,正义原则也不是习俗的另一种表述。在戴维·米勒看来,"正义原则依赖于语境"的观点,使语境主义区别于普遍主义,"正义原则与语境的系统性关系",又使语境主义区别于约定主义。然而,既想强调正义原则的相对性,又想强调其客观性与普遍性,使米勒的语境主义正义理论进退维谷。文章试图以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的思想为分析案例,通过阐释正义理论语境主义建构的理论预设、基本方法与理论范型,揭示语境主义方法的两难境地,进而为思考正义理论提供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正义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义的核心含义是给予每个人应得的东西。正义原则合乎自然道德法规和社会实证法规两种规范,它是一种秩序原则、行为原则、分配原则和评价原则,它还涉及到代际正义和国际正义问题。它要求我们每位社会成员合乎正义地待人和为社会财富的增加作贡献,要求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正义原则践行的环境。正义原则的践行是一个机会平等原则、规则公平原则、分配公正原则等具体规则实行的过程,其践行的现状同其理想态还有相当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每位社会成员和政府要在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努力逐步实现正义原则.使每位成员都能相近程度地享受到社会财富增加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在二元单向的刑事法律关系结构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呼唤理性的报应正义,而在多元互动刑事法律关系结构中的刑事和解理论倡导恢复正义。报应正义与恢复正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于正义的价值追求,对利于何种正义、怎样实现正义。只有将以罪刑法定原则为代表的报应正义和以刑事和解为代表的恢复正义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完美的刑事正义。  相似文献   

7.
柯亨(Gerald Allan Cohen)在其政治哲学巨著《拯救正义与平等》中以其独特的分析主义的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批判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同时,阐述了他自己对于"什么是正义"的回答。那么,究竟如何界定正义?体现正义的正义原则应该怎样得到确定?正义原则是否独立于各种完备性学说?正义原则的首要性何在?权利和平等哪个更能体现正义?文章尝试厘清柯亨对这些问题的阐论。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形成经历一个过程,从《作为公平的正义》到《分配的正义》再到《正义论》,逐渐摆脱了功利主义影响而走向规范主义。其思想精髓在于:“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的设计;两个正义原则(自由平等原则和公正原则)的证明;自由的优先原则、正义的优先原则和正当对善的优先原则。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维护代际正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弗雷泽认为正义涉及经济、文化和政治诸领域,由此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三个正义原则: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三者都需要符合参与平等原则。她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正义的探究需要突破传统正义的边界,架构政治便成为讨论主题,需要遵循所有人受影响的原则。正义理论受制于协商民主的决策程序,以元民主制度化形式实现。通过解释正义的"什么",正义的"谁"和正义的"怎样",弗雷泽构建了一套适合全球化世界的"反思的正义"体系。  相似文献   

10.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差别原则"以其个性特征塑造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独特形象。文章在论述差别原则与正义原则、差别原则与原初状态、差别原则与效率原则、差别原则与积极干预的基础上,阐析了"差别原则"的含义、设立的理论背景、与社会整体效率的关系,以探讨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传统义利观在历史上形成了重义轻利、利义并重、重利轻义、义利俱轻等不同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挖掘传统化的合理价值,实现传统观念的现代变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传统义利观的当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论劫持人质事件处置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劫持人质事件处置理念是人们对如何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认识结晶。当前树立先进的处置理念并让其转化为警方的自觉行动是十分必要的。从人道主义、缩小事态、保护公私财物、维护地区社会治安稳定的多个角度出发,必须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正当程序的理念、谈判的理念、和平解决的理念等,以此作为警方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警方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财产损失的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填补损失的救济功能,死亡赔偿金原则上不应适用统一赔偿标准,而应当采取以死者年龄和职业平均收入决定的差异化的赔偿标准,取消户籍因素对赔偿标准的影响,以体现侵权责任法矫正正义的法哲学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间接体现了这一原则,未来司法解释应当做出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4.

We surveyed 683 college students to examine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he death penalty, other criminal sanctions, and the war on drugs. College seniors were consistently less likely than freshmen to hold punitive views; this suggests a “liberalizing” effect of the college experience. This liberalizing college effect on attitudes toward criminal justice was not apparent for criminal justice majors, however, particularly when criminal justice seniors' attitudes toward the death penalty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freshmen in criminal justice. The views of criminal justice majors overall did not differ appreciably from other students' views. We found no support for the expectation that criminal justice majors with experience in criminal justice would express more conservative, more punitive views than would criminal justice major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5.
沃尔泽主张任何事物的正确的规范原则都取决于那种事物的性质,分配正义预设了一个有边界的世界,不同的边界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作用,应该根据相关于不同情境的不同边界来讨论多重正义。这是对罗尔斯主义的一种适当终结。设定正义边界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合作实践、政治强制与普遍认同,都没有给出分配正义原则适用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正义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理想类型的民族国家是其最有效的整合者,可以实现这三种观点的有效整合,也是正义最强的边界形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这种整合作用正在受到挑战,新的正义边界形式正在形成,我们需要发展新的全球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相似文献   

17.
The Inside-Out Prison Exchange Program has been delivered at 2 prisons in Victoria, Australia, Dame Phyllis Frost Centre and Marngoneet Correctional Centre, since 2015. Selected university (outside) students and prisoners (inside) engage in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studying Comparativ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s. Students critique complex criminal justice material and undertake university standard assessments. The programme was evaluated through pre-test and post-test surveys and focus groups. This paper outlines this evaluation, includ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e stereotypes and the valu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Inside-Out programme. Student views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each other were challenged and changed, often in unexpected ways. The knowledge from this evaluation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side-Out processes and outcomes,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学生诉高校案件的屡屡发生,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只有明确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维护高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在出现纠纷时,也能及时寻求全面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最低生活保障是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它维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产物,公平与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过分的公平会引起效率的损失。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率分析得出,由于制度特征决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具有较强的效率性,从而也有利于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人人都追求幸福,但人们对幸福实质的认识往往不同。儒家对义与利的内涵及其关系的探索,西方思想家关于幸福概念之思考可以相互纠偏。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尤其是对儒家义利观的得失分析,以均衡概念所内含的方法论为指导,可以正确揭示幸福的实质即义与利的均衡,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即义与利的均衡过程,义利均衡的结果即人们实现的幸福,幸福的评价标准即义利相通的伦理精神原则。王船山的义利观就是义利均衡的义利观,科学地认识王船山这一思想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