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的学习,不只有识字造句,因为这只是语文中的冰山一角而已;语文,博大精深,只有身入其中、神入其中才能更好地体会她的美。而这就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有很深的领悟的基础上。作者通过文字,描述他们的所闻或所想,打造成文学作品,而我们读者是以语言为媒介,体验和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映,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对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受美学首次发现并肯定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创造的,提出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和“空缺”的观点,总结出读者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具有一定审美距离的规律。这些理论对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确立学生在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设计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首次发现并肯定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创造的,提出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和空缺的观点,总结出读者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具有一定审美距离的规律。这些理论对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确立学生在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设计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一种审美的满足 ,一种生命与生活的感悟 ,也是读者“缘文会友”的交流过程。中学文学作品的教学在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指试验版 ,下同 )提出的培养高中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不但要遵循文学作品的阅读规律 ,指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人生的感悟、培养人文情怀的文学教育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的阅读指向作者 ,把文学…  相似文献   

5.
<正>接受美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德国教授姚斯和伊瑟尔提出的文本解读理论,它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完成的,它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的能动作用和审美再创造。文学作品包含着许多意义"空白",是"召唤结构";它们能激起读者相应的艺术感受,以自己的期待视野迎纳文本,调动自己的经验、情感、想象等对此作出解释,填补文本"空白",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可供欣赏的丰富的审美对象。文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体验、共融、创造的回环往复的过程。在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鉴赏答问什么是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美学的角度来看,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作用,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真切体验。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美、社会美及其创造的艺术美,逐步引起阅读鉴赏者思想感情上渐渐强烈的反应,使其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这,就是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8.
所谓精读,是让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分享、鉴赏语言文字,并发表自己见解的阅读。我认为在精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章的精髓,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从浅显的文字中品读出特殊的含义。重视学生阅读后感受、体验的交流,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审美鉴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喜 《现代语文》2007,(8):119-120
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我们读了一首诗词,对其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意境、神韵等进行感受、体验、鉴别、欣赏,激发审美再创造的积极性,获取愉悦的审美享受,这就是诗词鉴赏。  相似文献   

10.
阅读可以启人心智,感受别样人生。高考对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鉴赏时,要注重审美体验,通过感受形象,  相似文献   

11.
评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都以他们对文学作品独到的感悟和品评,在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评点,不是长篇大论,而是有感而发,寥寥几笔,点到即止;评点,也不是作系统的理论阐述,而是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对作品的妙处随手批注;评点,更不是板着面孔冷冰冰地说教,而是热情地引导读者体会作者的智慧,寻找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留白,是一种绘画手法,作画的人通过艺术留白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欣赏作品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而对于文学作品,同样也有艺术留白的地方,作者匠心独运的弦外之音或者未尽之意,同样激发了读者的想象,让阅读过程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3.
刘芹 《教学随笔》2016,(3):19-19
留白,是一种绘画手法,作画的人通过艺术留白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欣赏作品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而对于文学作品,同样也有艺术留白的地方,作者匠心独运的弦外之音或者未尽之意,同样激发了读者的想象,让阅读过程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一种语言文字堆砌的美,而阅读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以优秀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其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这一本体的特征出发,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审美的体验,丰富阅读的感受,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下面就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为例,谈谈开展阅读审美教学的方式. 一、朗读口述,表达文本的形象美 形象美是指文学作品给人呈现的表层形象的美,通过阅读能带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如图形、声音、景物等.对这样的形象进行审美阅读,能使读者走进文本情景,感受或气势磅礴或凄美婉约的文学形象,享受阅读的快乐.引导孩子们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进行审美阅读的方式可以是朗读、口述等形式.  相似文献   

15.
王婉 《贵州教育》2010,(2):44-45
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可以开拓读者的视野,使读者更充分地挖掘、理解作品,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中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要借助想象体验作者创作的思绪,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人作品,从而产生认识体验,准确、快捷地把握作品。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到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高中小说教学,其目的在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学形式意识,问题意识和语言意识,使学生认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切实体味语言的丰富意蕴,提高他们的文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评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都以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到的感悟和品评,在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名字。评点,不是长篇大论,而是有感而发,寥寥几笔,点到即止;评点,也不是作系统的理论阐述,而是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对作品的妙处作随手批注;评点,更不是板着面孔作冷冰冰的说教,而是热情地引导读者体会作者的智慧,寻找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审美意识从感受美好形象开始。读优美的散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的体验中,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它们是文学性体验也是文学欣赏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的人,联想、想象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脱离联想和想象的阅读,就不是文学欣赏的阅读,而只能是其他性质的阅读(例如科学性的、专业研究性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鉴赏文学作品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孟子曰:“诵其诗,谈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要知其人,还要知其人生活的时代,即社会背景.中学文学鉴赏,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写作技巧,达到语文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是比较新颖 的词汇,我的理解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其实已经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判断。德国美学家姚斯曾提出“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这里的期待视界,就是阅读者在对文学作品体验之前心理就已经存在的期待结构,是阅读者在某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诱导之下产生的对下一次阅读的心理渴望。例如,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能够运用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出感人的内容,让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上的享受。其实,这些又是一种求得新知的迫切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之下通过创设情境、制造悬念等方法,激发起学生们探究知识的兴趣、体验感受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