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英 《教师》2014,(10):66-66
正《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程中,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换而言之,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原则1.注意语法课的趣味性新《课标》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在我们以往的语法课上,有多少教师发现了乐趣?有多少学生产生了兴趣呢?学生普遍感觉语法难学、难记,没有意思。教师讲得太多,有的教师为语法而教语法(teachinggrammarforgrammar),有时讲一些脱离实际的语法理论,使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师教语法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形式要不断变化,不时改变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运用中学语法语法教学要与新《课标》同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自…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重要理念。《标准》中强调:“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现在进行时"是学生进入初中后一个经常被用到、反复出现在《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中。在八年级的教材中,"现在进行时"以重点内容出现在语法板块不是为了让教师像对待新授内容一样从头来过,而是希望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去归纳、梳理已知的学习内容,发现在新授单元中该语言现象又有怎样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所任教的理科生的学情分析,结合"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景教学法为原则,让学生感知语言,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发现语言规律,并在足够的语境支持下反复再现语法现象,教师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理科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光庆 《考试周刊》2014,(94):86-86
为增强英语语法教学实效,英语教师要加强语言实践,拒绝孤立地讲解语法知识;要善于创设生动情境,鼓励学生开展对话活动,促进语法规则的学习;要打破传统模式,借助口语练习等活动,指导学生理解、掌握语法规则;要结合"主要话题"和"语法现象",展开行之有效的操练。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感受知识学习的乐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思考中积累英语知识规律,掌握语言技能,实现有效学习。一、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先学为了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先学,给学生提供导学案,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也是让学生在体验、参与、研究这样一种过程中去学习外语,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参与的量,要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觉到语言是实用的。但当前很多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方法大都为传统的课文及语法讲解或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实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实施语法教学,不能单纯采用传授语法知识的做法,不能脱离语境讲授和记忆语法规则,使学生脱离语境去学习语法,因为语法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掌握一些语法规则和语法结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英语课的主要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学生很难有机会自己发现语言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索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1.
"C++语言程序设计"是理工科大学生未来科研或工作中一种实用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学习其他语言的基础。本文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在理工科大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其实用性,不拘泥于语法,学生要学会写程序,学会对复杂问题的分解,并能写出规范化的程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实例教学、现场编程等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写好程序,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分教师进行语法教学时,多以讲授语法规则、指导学生完成语法练习为主,收效甚微."发现学习"以生活情景为起点,建构语法学习语境,以有效提问为导向,自主发现为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并在自主学习中迁移创新.这种主动发现探究语法知识,归纳总结语法使用规则,在质疑中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课标中强调:"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我们的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各种方法去营造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课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法教学的核心目的即学生通过对英语语法规则的学习,达到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而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形式,从而导致了教师讲课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语法能力薄弱。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语法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力求使学生的语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英语语法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阅读涉及到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阅读能力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这些语言因素,同时也包括社会知识、分析、综合、推理、评价等这些非语言因素。英语学习不能单纯靠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而要靠有意义的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实践,要让学生学会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所能获得的材料分析文章,找寻线索,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尝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那么,如何上好英语阅读教学课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主体亲历的一个过程。学生从接触语言学习材料到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是一个"感知—发现—积累—运用"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的方式是"读"与"悟"统一的心理活动方式。"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多积累,发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法教学历来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争议的焦点一般集中在该淡化还是该强化这个根本问题上。一方面,有人主张淡化语法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尽力避开讲解语法知识,视其为洪水猛兽,不归纳和提炼语法知识,只热衷于设计许多活动甚至游戏,试图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与体验语法规律,导致学生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语法规律,无法建立完整的语法体系,结果是阻碍了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有人主张语法教学要强化,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只注重以形式为中心,过分强调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学习,即使兼顾到语言的含义,也多限于句子层次的理解,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往往会出现语法规则满堂灌的现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运用,长此以往,语法课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调研中发现,语文课上,有不少教师善于通过课堂谈话,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种谈话,有比较稳定的框架和目标。随着谈话的展开,教师把新的学习任务逐渐转向学生。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来自学生的语言信息,并给予客观的评价。通过提示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当下的语文教学正从一味追求理解与感悟向探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转变。我们应当用心摸索,构建一个开放、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一、精心安排适度的表达内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一朵花、一只鸟、一个小昆虫都能引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而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进行训练的良好素材。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找。当学生对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