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一、教育背景"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承,"孝亲"也因此成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当下,小学生群体中"独二代"居多,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祖辈们围着他们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观念,常常稍不如意便对长辈大发脾气。同时,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公共道德的养成,而忽略了学生家庭美德的养成。这些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校在家两张脸——在学校里  相似文献   

2.
正每学期语文教材中,一般安排七至八篇习作,每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俗称"大作文"。然而,每个学生都是个体的人,独特的人,生活经历不同,情感爱好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小作文"便应运而生。我认为只要注意"小作文"的训练方式,完全可以让"小作文"收获到"大效果"。  相似文献   

3.
肖克文 《中国教师》2012,(22):57-59
<正>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撒完种子,飞来几只小鸟啄食。"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着急。"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  相似文献   

4.
翻开各大版本的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小单元"的出现是很具有普遍性的。所谓"小单元",是指那种教学内容少、课时安排少(少则一课时,多则两三课时)的单元。随着新教材实验的逐步推进,"小单元"教学也日渐成为教师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褒者有之,贬者有之,极端者甚至将数学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或难题都归咎为"小单元"惹的祸。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教九年,颇多感触。羞涩沉静的初中学生××如今是袅娜娉婷、绣口锦心的播音主持专业大学生。"丑小鸭"正行进在涅槃成"白天鹅"的路上,而我,也正追寻着自己教师生涯中的天鹅梦。时光的洪流中,我们都在奔跑。  相似文献   

7.
《红领巾》2014,(2):34-36
正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故事,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声祝福,每一片叶子都带来一份力量。它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取自不同的树,有着不同的颜色,因为《红领巾》聚在了一起,组成了一幅画。这幅由"‘红粉'之叶"和"小编之叶"组成的"红红火火",满载着祝福与期待。有了"红粉"们的支持,"红红"一定会一路"火"下去的!  相似文献   

8.
田奇述 《辽宁教育》2014,(11):52-53
正基于"问题解决"的"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子课题。说到"解决问题",大多会联想到"应用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解决问题"就是"应用题"的改称。其实,"解决问题"比"应用题"所涉及的对象、内容更广,无论在课程目标、内容广度、教材编排、呈现形式、解决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本文探究的是"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概念的界定,"问题解决"目标内涵和"解决问题"内容特点,以及基于"问题解决"的"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关于"和"对于"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介词。本文基于前人相关研究,对"关于"和"对于"进行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语义上,两者都可以引进受事,"对于"引进的是对象,"关于"引进的是范围;在语法上,两者的介引成分都可为体词性成分,但两者的介引成分是谓词性成分时用法不同,句法结构与功能以及句法位置也不同;在语用上,两者都具有话语标记和篇章衔接的功能,但"对于"侧重管界,"关于"侧重提示。  相似文献   

10.
《逍遥游》是《庄子》开篇之作,但"逍遥游"是什么呢?从古到今,虽然有很多解释,但是都没有将这个问题说清楚。笔者从"小大之辩"与"逍遥游"之间的关系出发,剖析《逍遥游》篇中的9个小故事,最终得出结论,"逍遥游"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张晓耕 《学语文》2014,(1):66-66
正甲乙两事物具有"一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如:(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街灯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在例(1)中,前一比喻中,"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后一比喻中,"明星"是本体,"街灯"是  相似文献   

12.
"小产权房"是中国所独有的现象,是与大产权房(纯正商品房)相对应而言的。政府对"小产权房"的态度不同,交易费用也不同。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小产权房"节省了大量的交易费用,对除市县级政府以外的各主体而言是有利的;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小产权房"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会增加部分主体的交易费用。因此,"小产权房"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自钱梦龙老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以来,教育界同人似乎都认可了这种"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然而在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上,"主体"和"主导"到底以谁为"主",始终是我们的一大困扰。当下,"平等对话"的理念更时尚,  相似文献   

14.
郭军 《中国德育》2011,(7):65-66
在当今社会,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备受溺爱。而孩子自己也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认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紧紧结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创新思路,开辟了教育新途径,引领学生写"道德日记",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写成道德日记并让它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5.
马丽 《辅导员》2011,(3):81
一首歌曲的把握分为识谱和识词。谱和词都是歌曲情感的载体,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两者缺一不可。作为音乐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龄儿童独立识谱,甚至达到"视"谱即唱,对他们今后的音乐道路和艺术修养都有很大的裨益!在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数年来,经过教学实践已经证明  相似文献   

16.
《诗经·大雅·绵》末章云:"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诗中的"疏附"、"先后"、"奔奏"、"御侮"4名,指文王之臣,都是反义连用的形式。"疏附"指内朝官和外朝官,"先后"指左右辅弼重臣,"奔奏"指本国使臣与别国来使,"御侮"指武臣,是一个由周而及于方国、由行政到外交到戎事的序列。诗中连用4句,是以铺陈各类贤才的形式表明周邦在文王治下已经具备了代商而有天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个体对自然、他人和社会给予我们的恩惠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整套行为反应体系,它是一种认知、一种情感、一种意志,更是一种行为。"[1]1"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高校校园里的主流,近年来他们感恩意识的缺失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折射出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本文作者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的相关问卷调查,以及与小部分"90后"大学生交流分析后,对现阶段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族"这个概念不再单一,各种新鲜的名词,如果你不知道,甚至有"落伍"的嫌疑。人们因为相同或类似的个性、生活态度、生活现状、兴趣爱好等组合成一个个"族群",特别是总是站在时尚潮流最前沿的年轻人,总是最热衷于将自己划入某个"族群",寻找身份认同。因为每一个"族"都是一个小社会,其成员彼此深度理解,"电流"强烈,找到属于自己的"族",就像找到了归属感。当然,不是  相似文献   

19.
"玩具乐团"是一款刚到玩具店的新玩具,它是仿照真正的乐团制作的,乐团的成员都是些造型可爱的铁皮小人儿,他们拿着乐器坐在一个圆形的小舞台上。这天晚上,玩具店关门以后,"玩具乐团"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演出。"玩具乐团"的表演大获成功,店里的玩具们都被他们那一支支动听的乐曲陶醉了。  相似文献   

20.
孔子生活在国家分崩离析、社会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时又是一个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历史阶段,正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孔子成就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学说和哲学思想。在孔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和而不同"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和"与"同"体现了孔子朴素的辩证思想,《论语》中的诸多方面都与"和而不同"的思想息息相关,"和而不同"中"和"的理念更是贯穿了孔子的人生经历和哲学思想。当今倡导"和谐"社会,仍然遵循着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的"和"的理念,可见,"和"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存在很大的价值,"和而不同"的哲学理想无论对个人修养、人际交往,还是社会安定、国际关系,都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