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与战略举措。在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村改革方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重大问题上有着精辟而深刻的论述。今天,全面研究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对于我们在新世纪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农”发展战略及其战略调整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解决“三农”问题需要采取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农”内部发展和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是新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完成的两大战略任务。“三农”问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影响最大的因素,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困扰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棘手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类社会问题,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一个总概括。市场机制的负面作用、政府现代化战略失误和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导致“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抑制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正确把握汲取农业剩余的尺度、遵循人口流动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废除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和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是预防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利益问题。中国农民长期贫困问题的成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历史时期内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直接后果。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限农业产出被无限增加的农村人口的过度分享”,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在有限土地产出的基础上,将剩余劳动人口逐步转移出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近期应当标本兼治,一方面减负,另一方面反哺,第三方面加快城市化进程。正因为“三农”问题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探索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章以为解放农村生产力,使之符合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根本动力和首要任务;追寻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一致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智力支持与保证;始终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结合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主要内容包括:(1)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要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2)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3)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9.
方钢山 《职教论坛》2005,(7S):25-27
当前“三农”问题主要是解决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必须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对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农”是指按照传统习惯生活和耕作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始终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根据新时期农业和教育发展趋势,针对“三农”教育存在的问题,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三农”教育新体系,明确各个教育层面在“三农”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美澳分布式领导研究透视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式领导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领导理论,倍受英、美、澳等国教育管理研究界的青睐.本文剖析了分布式领导的产生背景、组成要素、特征及类型,以期对我国学校的教育领导改革、学校权力的内部分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华字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用白话注释和举例的小型汉语语文辞书,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它对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对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华字典》第10版出版于2004年1月,它是《新华字典》版本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在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等方面达到了这本字典的一个新的高度,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等都做出了新的贡献。对《新华字典》第10版的例证、注音、体例方面的内容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金秋,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迎来了50岁的生日。建院50年来,我院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繁荣教育科学研究,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院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谱写我国比较教育学科新的历史篇章,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人类学定义的演变折射出学科内涵和性质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变化.文学与人类学结合而成的文学人类学,显示了现代人文学科之间的碰撞对话与整合共生.关于文学人类学学科之归属、定义等的讨论,成为20世纪末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世纪之交学科开放的学术语境中,文学研究者可以从文学人类学的创生与发展中获取多元的方法论启示,从而在文学批评上取得更多的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促进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也增强了其地位和作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教育中介组织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近几年经过了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初步的改革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的精神是实现新世纪奋斗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本文在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内涵基础上,结合电大实际,提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这首先体现在对人的认识,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认识上;其次体现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具备了世界视野,认识到了盲目自大、帝王君亲等落后观念;第三体现在众多有识之士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而选择了文学事业,这些选择本身就蕴涵着理性的力量。但五四新文学同时也相应地体现了某些非理性的因素,五四对个人价值的发现与推崇,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新的个人崇拜与偶像塑造埋下了伏笔。五四虽然带来了先进的世界视野,却也带来了对外来事物的过分崇拜甚至迷信,接受过多而消化过少;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文学实际上过分抬高了文学的地位,夸大了文学的作用,将文学与社会人生过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五四新文学的深远影响同时体现出了理性与非理性两种因素,深入思考这两种因素的共存与纠缠对总结五四新文学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Bengt Sandin 《Interchange》2003,34(2-3):261-280
A modern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was an important priority for the government. Sweden emerged as a dominant military power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The new schools were then established in the midst of a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with fundamental effects on the school system. The new schools had difficulties freeing themselves from old traditions, depended on an ol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filled a role as a system of population control. The latter was also related 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early modern educational system as well as systems of supporting the poor by conspicuous — personal — distribution of money and presents, which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17th century was to be replaced by institutionalized care of the poor and new systems of surveillanc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article is a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early modern education for the material well being of poor families of Stockholm.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traces the gradual adoption of squared paper from its exclusive use as a research tool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o its universal use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i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by the end of the first decade of this century. Three underlying causal factors are explored—the growth of new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aching and the associated need for mathematics correlation; and the growing demands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Whilst the focus on squared paper is a narrow one, it is argued that its adoption in education generally was symptomatic of a much wider transformation of mathematical curricula in response to various demands which, significantly, arose outside the academic mathematic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新时期,民办教育内涵发展、分类管理、公办及民办相互融通的新向度已成为必然。对此,应制定明确的民办教育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扶持资助制度,完善民办学校投融资政策,落实办学自主权,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引导民办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