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协论坛》2014,(3):61-61
<正>2014年2月28日,《知识就是力量》数字期刊在"龙源期刊网"正式上线。《知识就是力量》数字期刊的成功上线,标志着杂志社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数字传媒集团深入合作迈出第一步。《知识就是力量》数字期刊致力于打造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的综合科普图文数字杂志,它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上的首度亮相,得到了"龙源期刊网"的高度重视,"龙源期刊网"  相似文献   

2.
为了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和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辑部和苏联“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辑部合编10月号“知识就是力量”,分别在北京、莫斯科两地出版。十月号“知识就是力量”专刊的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十月的旗帜下”。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了苏联基洛夫工厂从苏维埃政权诞生的时候起的一些历史片断。在这些历史片断中,反映着整个苏联工业化的道路,也就是英雄的无产阶极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的40年中所走的道路。另一部分是“肩并  相似文献   

3.
刘绍义 《知识窗》2014,(11):43-43
翻开《辞海》及各种版本的《名人名言录》,都把“知识就是力量”归属于培根名下。就连学校的教室里、图书馆的墙壁上,也在这句名言的下面写上了“培根”两个字。其实,“知识就是力量”是咱土生土长的国产货。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但真正有机会实现知识成为金钱的梦想,则就在今天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批科技富豪的诞生,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冲击着我们传统的经商观念、教育体制、分配体制和分配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而至!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和产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是知识经济的通道,无形资产将成为资本的主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知识就是力量》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知识就是力量》理事会理事长申维辰主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知识就是力量》理事会副理事长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知识就是力量》理事会理事吴海鹰,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知识就是力量》理事会理事束为出席会议。申维辰对《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规划其未来发展路径,拓宽数字人文领域研究思路,加快数字人文领域迈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加强数字人文领域内从数字人文知识到生产力再到经济效益的转化效率。[方法/过程]从知识流动视角出发,明晰数字人文产业概念,探析数字人文产业知识流动路径,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与发展路径。[结论/结果]界定数字人文产品、数字人文产业概念,分析数字人文产业知识流动路径,构建知识流动视角下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模型,提出以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政府与行业协会/组织等知识主体要素的构建策略,并规划“放眼未来”“着力当下”“弯道超车”三步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美数字货币博弈的4种情境推演,中美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对抗已成大概率事件。中国在数字货币国际竞争中应坚持开放合作,更应提前部署极端情境的应对策略。建议发挥支付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打造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与应用的“中国样本”;提高数字货币的科技含金量,加强底层算法和关键技术研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知识和经验,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构建良好的支付结算生态圈。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数字城市”建设现状,从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可持续的资金流、社会需求引导以及城市信息互联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论述了数字城市建设要“将主要力量放在建设城市信息互联系统这一信息中介系统之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7月25日到《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调研,他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的重要思想,大力传播科学知识,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已发行了500期。李源潮在展示室仔细翻阅每一期刊物,了解刊物发展历程,并与编者、读者和作者代表一起座谈。他充分肯定《知识就是力量》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他说,知识就是  相似文献   

11.
科学(Science)一词在古代西方是用拉丁文Scienda表示的,其含义就是知识,马克思曾指出:“科学——财富的最可靠的形式——就是产品,就是财富的生产者,就是一种理想的力量,表现为人们生产力的形式之一,同时就是实际财富”,马克思在这里是把科学——生产力——财富三者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将知识——生产力——财富相提并论,这是对知识生产力最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赵明霏 《未来与发展》2012,35(9):78-82,7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从21世纪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服务业中知识化、专业化趋势不断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服务业发展又出现了一次新的转型,即从传统型服务经济向知识密集型服务经济转型.在知识、技术和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服务业表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知识的传授最简捷的办法就是教师“教”。不过,教多了学牛就厌倦,活力迅速降低,学到的也是僵化的东西,因此美国教育家普斯物曼早就说:“教学足一种起破坏作用的活动。”事实表明,创造性品质是教不出来的,即便是教师把学生完全克隆了,结果只不过是社会多了一名同教师一样的人,根本不能增加社会的开拓力量,也没有涉及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相似文献   

14.
科学信息的开放存取与知识的“公有性”信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大尉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73-1479
 “公有性”是科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制度设计。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私有性”和“保密性”在新的知识生产结构中获得了一定的合理性。网络数据库等知识出版模式在加速了知识扩散的同时,带来了科学信息的商业垄断,但这种垄断在本质上不同于对知识合理的“保密”行为,也加剧了数字资源中的“数字鸿沟”。开放存取运动即是科学共同体对于科学信息商业垄断的集体抗争,是对科学知识“公有性”精神气质的认识论回归。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一位同学在朋友圈发微信说:“最近照镜子觉得自己越来越挫了,2015年都来了,我决心要改变,各路大神有什么秘方吗?”得到的众人回复竟然都是:“人丑就要多读书!”虽然不无调侃之意,但是却再一次充分证实了读书学习在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新的一年,长辈们对我们的期望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好好学习,并且常常教育我们知识就是力量。我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但是繁重的学业总是难免令人感到厌倦与为难,不禁想问,学那么多知识到底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知识究竟如何赋予我们力量呢?  相似文献   

16.
建设富有韧性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抵御外部风险冲击、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数字转型的必由之路。本文以28个省市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分析对象,通过指标评价方法测度其韧性,并使用fsQCA方法研究治理利基组态对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研究识别了导致高韧性的“知识-资源”驱动和“市场驱动”两种组态,以及导致低韧性的“资源主导”和“知识主导”两种组态。研究发现有助于数字创新生态及其治理理论的发展,也对制定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成长速度正在赶超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关于数字技术重塑物理世界所引发的人与技术关系异化问题,已然成为当代技术管理研究的首要“攻坚战役”。在这场逆向塑造过程中,数字技术凭借开放性、可供性与自生长性共同作用的重构能力,逐渐获得脱离于社会经济系统而独立构建的力量。具体表现为数字化技术形态由“小圈子”“大生态”向“智能社会”演进,数字化技术靶向由“粗放”“精准”向“重构”转变。进一步地,通过数字技术逆向塑造现实世界,构建了“人与技术关系倒置”的解释框架,以及阐述了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数字脚本-数字模块-数字生态-数字世界”的重塑路径,为深入了解数字技术逆向塑造物理世界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提供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理念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城市”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作为巨大的系统,“数字城市”涵盖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数字城市”不论从本身的建设架构、建设初衷,还是服务对象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数字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非技术层面上的人文因素,“以人为本”是“数字城市”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轨迹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数字城市”建设的“天时”、“地利”,“人和”成为决定“数字城市”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决定能否“人和”的重要前提之一在于是否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本文从“人本”的角度分析“数字城市”对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这种影响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潜在要求出发,提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数字城市”规划思想,将“以人为本”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9.
“数字奥运”是2008年奥运会的亮点,是“科技奥运”的时代特征、“人文奥运”的弘扬手段、“绿色奥运”的重要支撑。同时.“数字奥运”是“奥运战略”和“数字北京”的战略结合点.是“数字北京”发展和前进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研究“数字奥运”与“数字北京”的关系,对于科学的制定首都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数字奥运”建设任务,更好地推进“数字北京”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们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知识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生产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就不能促进每一个生产部门进一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知识就是力量”,给我们指出了生产、工作和学习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学习了科学技术知识,才能促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大踏步的前进! 有人说:“科学知识很神秘,听到科学就有点怕。”我们先来研究科学知识是否神秘、是否真的可怕呢?毛主席早在1942年2月1日“整顿党的作风”中就教导我们:“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