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高校班级微图书馆建设是响应教育部“书香校园”建设和国家推进“全民阅读”的精神,在高校实施的一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措施。高校班级微图书馆建设在承载精神文化、凝聚文化共识、汇聚精神力量以营造文化氛围,增强班级的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班级微图书馆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整齐划一、短期行为、缺乏特色和规划、建馆意识不足等不利于增强班级文化认同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特色建馆、提高业务能力、调动学生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等方式,以增强高校班级微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针对性,更新其文化服务的理念,创新其文化服务的思路方法,来达到增进班级文化认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个体与班级组织的价值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它体现于班级对个体价值的体认程度,体现于班级与个体价值观、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共享。在班级管理中强调价值认同,能够有效地协调班级价值冲突、调动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并最终谋求班级文化与价值观的管理和教育效能。本文重点阐述和分析了班级管理中的价值认同,并由此探讨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价值认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也是信息时代最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影响的群体。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充分考虑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从氛围营造、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家校协同等方面入手,创新国家认同的教育方式,形成国家认同教育的协同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4.
文化维系与文化认同对于社会组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文化认同的培育应当成为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面临的首要任务,国家如是,企业如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于文化认同,除了架构认同的理念和改进认同的方式外,学生话语权的赋予与拾得也是培育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育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本文认为班级管理的核心是构建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增强学生的班级文化认同感,从而探索文化认同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和运用以及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发展问题在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这类学校承载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质量保障。大学是一种文化组织,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此,高校要成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必须从大学文化认同开始。从逻辑上分析,文化认同首先表现为身份认同和行为认同。但是,由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文化与历史的特殊性,在大学文化认同过程中表现出了文化传统的双重矛盾性、身份认同的身心相异性以及制度建设的模糊性,应针对性提出具体路径,实现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文化认同,提升内涵。  相似文献   

7.
林业技术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其促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学生的专业认同重塑及其合理建构建设视角,厘清其专业认同发展存在的障碍,从凝聚专业情感认同、强化专业认知能力、引导理性行为认同等途径,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认同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构及其功能,进一步发掘学生对专业价值的主动探索和对专业发展前景、专业与自身匹配度的理性强化作用,完善专业协同发展的长效性机制体制,以及开展尊崇林业立艺树人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和都匀市,分别选取了三种典型的中学班级(以水族学生占多数,其他民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以水族学生约占一半,其他民族学生约占一半的班级;以其他民族学生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研究了近150名水族学生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其他民族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中,水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的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班级。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民族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开放大学作为新出现的一种教育组织模式,其文化符合组织文化的涵义、特征和功能表现。开放大学文化是对原广播电视大学文化的继承和超越发展。开放大学文化建设中,文化认同在于制度、故事、仪式、物质象征、语言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张包灵子 《文教资料》2013,(22):130-132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多数学生认可的价值取向。一个健康的班级文化在个体的交互作用中。让每个个体获得满足感,不仅个体能得到激励,班级文化也能得到更深层次的认同。集体建设的基础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渠道。适应形势需要的班干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同是个体成长的向导,是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基石,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推动力。面对多元文化的冲突,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问题日益显现,表现为文化传统遭遇挑战、文化信念有待巩固、文化价值认同削弱、文化消费日渐西化、文化娱乐流于肤浅。我们应以文化史实教育为核心,以中国当代文化教育为基点,以网络文化管理为抓手,以广泛的文化实践为依托,以优秀的文艺作品为载体,有效增进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认同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调查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认同现状,发现被调查者的文化认同以母语文化认同为主,但对母语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对某些西方文化价值存在片面了解,对某些西方价值观念认同度较高。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母语文化输入、母语对英语教学正迁移作用、英语能力提升、英语教学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群体是班级中一种常见的群体。新时代背景下的班级非正式群体经过"变异"升级,衍生出许多新的"圈子",形成了所谓的"圈子文化"。班主任要通过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重新建构,借助社会与家庭、学校三方的力量,让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圈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和访谈对藏族学生的藏、汉音乐文化认同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内地环境下藏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认同状况,藏族学生对藏汉音乐文化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表现。结果显示,藏族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的状况都是积极认同,且藏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认同高于对汉民族的音乐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课堂规则足一种由师生共同制定,用以约束师生行为的管理规范。它有两种境界:一种境界是靠强制力来约束师生行为的管理规范,这是课堂规则的低级阶段;另一种境界是规则已内化于师生的心中,形成了自觉行动的规则文化,这是课堂规则的高级阶段。实践证明.课堂规则由管理规范上升到规则文化的过程,就是师生渐进的价值认同过程。由此我们可以说,价值认同是规则文化形成的基础。价值认同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师生对班级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班级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师生个体发展与班级和谐的保汪。那么,如何才能让师生对规则做到价值认同呢?  相似文献   

16.
当前,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目标,学校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认同对于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在学校认同中,学生对学校品牌的认同最为直观和可测。通过以北京某师范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的对学校品牌认同状况的考察表明,学校品牌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学校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整合和挖掘品牌资源,实施品牌管理,以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质量及特色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7.
焦锦 《河北教育》2009,(9):38-38
班级精神,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利用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而结出的文化成果,是班级的精神文化。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宝贵的班级文化资源。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各项活动的安排体现“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培养,来塑造。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直接关系到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班级管理及辅导员工作为视角,对当前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学生培育的方向,"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最根本的育人宗旨。承担思想政治教学任务的班主任可以结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立足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四个维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给班级文化打上政治核心素养的底色。  相似文献   

20.
高永平 《现代教学》2014,(Z2):142-143
<正>本案例中,戴老师所反映的问题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绝非个别现象。他所面临的教育难题和困惑,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该班级长期以来师生价值观念以及学习生活行为在班干部任用这一问题上的综合反映,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班级的文化建设问题。所谓班级文化,简而言之,即在一个以班级为组织的师生共同体中,长期以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倾向性的价值认同、集体舆论、行为准则和人际环境等构成的复合体。班级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