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积极心理教育是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一种新型心理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融入积极心理教育模式,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何珍  韦晶晶 《广西教育》2022,(21):123-125
本文论述以积极心理理念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策略,建议高职院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原则,达成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目标,将积极心理理念融入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团体辅导、协同育人等环节。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贯彻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先进理念。面对趋紧的就业环境,要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功利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使学生对自己职业理想合理定位,减轻就业压力,满怀信心迎接就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的。学生是自己心理素质的塑造,我们应该把心理教育的对象——学生,变成教育他自己的主体。进行心理自我教育应成为中小学心理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理念和行动。  相似文献   

5.
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内容赋新、范式转换、体制完善、机制创新等现实要求和挑战。新时期,高校心理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观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科学创新态度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以人性的高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和个人成长;以关系学的视野,构建学生健康成长"心"环境;以整体系统观念调动整个教育大体系的协同作用;以积极正向心理学理念构建高校心理教育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9,(3):104-107
积极教育也称幸福教育,是积极心理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在积极教育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优势品质来激发更多的积极品质资源,通过塑造学生积极人格实现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一支幸福的教师队伍在幸福的校园环境下通过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来实现。积极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心理健康观,同时要努力挖掘校外的积极资源以强化和巩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缺乏尊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简单化的教育方式以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消极学生观。积极教育运动是以学校和师生现实状态为出发点,以积极的理念与行动为手段去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的教育。这种理念非常契合于优化教师的学生观,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满足师生对于积极情感体验的心理需求,改善教师的消极学生观。在积极教育理念引导下,可以从知、情、行三个方面实现教师学生观的优化,以提升师生互动效果,使师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善师生关系、转变评价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等途径,从而加强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有助于正确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潜能的充分发展提供心理营养的过程。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的观点是‘铁正祛邪、营养支持”。能够使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成长的营养要素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心理营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燕 《文教资料》2007,(21):136-138
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测试与建档系统存在使用广度不够、教育功能不强、互动功能较差、学生信息的动态管理缺乏等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设想把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在系统中,并从建构模式方面进行积极思考,以增强大学生心理测试与建档系统的教育功能、互动功能和实现学生信息的动态管理等为目的,且可与Internet网络进行链接,扩大教育受益面.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主观性、差异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自觉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在校中小学生中因心理素质较差而导致适应水平偏低或适应不良的比例相当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改进与完善,探索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实验证明,通过课堂教学、班集体活动和心理辅导与训练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外部育人环境的改善和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张松 《许昌学院学报》2001,20(1):114-1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村初中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实验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对比班相比,实验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全面提高,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没有直接影响;实验班学生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新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一方面体现着青年学生的成长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德育教育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德育工作中,只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才能把培养目标的要求落到实处,从而调动大学生自觉成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 ,重视学生潜能及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 ;化学实验教学通过优化实验形式、重视实验创新、突出动力因素、强化育人功能 ,以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符合中学化学教学特点 ,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观察、调查和了解,指出了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不同程度厌学、焦虑、失眠或神经衰弱、失落感、交往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经过分析,得出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大学生自身心理意质较差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以心理学、生理学为依据,提出了运用自我调适、自我诊治、心理咨询、心理疗法是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18.
高发东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10-112
技校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如果放松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势必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发育和日后的健康成长。必须把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技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促进技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为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中学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由于受陈旧的传统教育思想和僵硬的教学方法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改变这一状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寻觅意识、参与意识和善疑意识等观念,努力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填鸭式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校园问题和教育危机.80年代初,日本进行了"宽松教育"改革,倡导创造轻松宽裕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生存力".但PISA2003、PISA2006两次测试中日本学生成绩的下降使"宽松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学生学力下降的批判层出不穷.2008年,文部科学省的政策由"宽松教育"转向"去宽松教育"."宽松教育"确实有其问题所在,但学生学力下降不应完全归咎于"宽松教育".对"宽松教育"和学生学力下降的考量,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考虑不同群体的阶级立场与教育的系统性;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