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水平是决定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了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知识管理流程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共性技术研发的外部性知识管理、共性技术研发的设计性知识管理、共性技术研发的协同性知识管理、共性技术研发知识管理的组织定位、共性技术研发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以及共性技术研发知识管理流程的整合等6个一级指标及相关的18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建立了AHP和FCE模型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经实例验证,利用此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制造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的知识管理流程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付艳超 《科技风》2013,(14):138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以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制造业领域的优质高效生产,振兴装备制造业;三是改造提升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3.
孙韬  赵树宽  马强 《现代情报》2011,31(4):145-147,151
信息化管理是带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推动力,是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管理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加快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实施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策略等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制造强国路线图。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新常态下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用协同研发的有效组织模式,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的功能架构及其运行的知识管理流程,构建了理论框架模型,以期对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伟 《西藏科技》2023,(8):60-63+80
为促进政务信息化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各地信息化主管部门建设了大数据平台等共性支撑平台,力求实现技术和业务复用。如何让各行业领域业务应用系统“生长”在共性支撑平台上并构建良好的生态体系,切实发挥共性支撑平台的作用,是信息化主管部门或共性平台建设管理方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共性支撑平台生态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探索了共性支撑平台生态体系构建思路,提出了基于信息化项目闭环管理的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为各地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身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服联盟”的组建、管理、运作以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多元化服务的开展等方面的实践,对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的山区工业基地如何加强“技服联盟”在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中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作为新的工程类别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管理与一般的工程管理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本文试图对信息化工程管理作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作为新的工程类别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管理与一般的工程管理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本文试图对信息化工程管理作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它渗透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企业的管理等各个方面,贯穿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而不是简单的有几台电脑就能实现的。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及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并针对我国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企业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研究、促进行业共性信息资源的建设、提高行业信息服务的水平、主管部门要着力于营造环境和加强引导、加大企业信息基础建设、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代表的管理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特点的重要体现。本文介绍了装备制造业ERP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分析了未来ERP在企业中和各个行业的协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和高校科研管理的不断融合,暴露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以下共性问题:数据信息涵盖范围有限、资源共享机制缺失、科研过程管理不足、信息技术与科技管理融合不够、科研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匹配和科技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因此,具体化提出注重统筹安排、循序实施,强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理念,推进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管理人员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建设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代表的管理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特点的重要体现.本文介绍了装备制造业ERP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分析了未来ERP在企业中和各个行业的协同.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已高度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南海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制造业重地,其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通过分析南海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南海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南海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组合权重的离散型制造企业信息化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分析国内离散型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离散型制造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企业进行信息化评价,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依据。在评价方法上,采用主观AHP和客观熵值法综合赋权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离散型制造业的信息化评价模型。以C公司为实例来说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证检验信息化嵌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嵌入能显著推动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实现;对制造业整体来说,信息化嵌入通过劳动力成本中介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中的显性比较优势;信息化嵌入的影响及传导机制作用于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时具有显著差异,高技术制造业与信息化结合更好,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结合能力弱,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幅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要求,主要研究并分析制造业信息化促进工作的现状,总结出现有工作模式的不足,通过对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信息化促进工作融合前景的分析,提出基于互联网+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从而加快制造业促进工作模式的转型,加强企业对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了解,促进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带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以培育数字化示范企业、深化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信息集成技术应用为重点,以加强领导、优化工作环境,增加有效投入、引导机制创新,推进"两化"融合,培养人才队伍,加强监督、规范过程管理为目标,进一步构建信息化公共技术应用服务平台,推动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在全省推广和应用的一项工程。本文对青海省实施"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的行业、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构建政府作用、知识共享与航空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绩效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作用对航空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知识共享在二者之间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府作用对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政府作用、知识共享与航空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绩效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作用对航空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知识共享在二者之间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