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中国传媒科技》:认知计算已然成为了人工智能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也与传媒广泛结合,比如传感器新闻、机器人写作等,您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和传媒的结合还会有哪些创新?苏中:诞生于大数据时代,认知计算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利用图像视频分析、自然语言理解、人机交互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大量技术创新,所构建的认知系统具备理解、推理和自学习的能力,这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将改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8,(2):17-22
"恐慌"已经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带给传媒业的一个关键词。本文在技术基础层面明晰了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发展;在技术应用层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传媒内容生产影响的三个方面:内容生产流程的颠覆、生产效率指数级提升、把关人规则的改变;在技术观念层面提出:人工智能是传媒生产力提升的一次技术革新,是对传媒人的一种解放,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最后本文认为人工智能是一次传媒技术的迭代,而不是对人的替代。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在媒体行业领域的广泛运用,传播方式的升级换代,同时催生了多样性内容的生产。这一系列新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已经有了诸多的应用,甚至出现了很多替代性的功能,因此,很多从业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担忧:人工智能会不会完全取代播音主持?播音主持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这股迅猛的潮流?本文以梳理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领域最新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切入点,思考人工智能对播音主持行业未来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挑战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个行业,科大讯飞副总裁杜兰认为它是一个需要被"解放"的行业;有一种职业,阿里巴巴副总裁、《大数据》作者涂子沛认为它是一种有可能失业的职业。没错,这个"业"就是传媒业。但是,我的结论是,不悲观,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传媒业创造新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将为传媒业提供转型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左志新 《传媒》2018,(13):22-24
当前,新技术推动着人工智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各方面大力支持和科技界、产业界的不断努力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人工智能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人工智能将给各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和挑战?人工智能未来如何发展?本刊为大家带来9位院士关于人工智能的观点,供大家学习和讨论。(院士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相似文献   

6.
杨妮  孙华 《出版广角》2019,(1):40-4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业进入新的生态,新闻传播教育如何发展才能适应新的传媒生态呢?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人类在人机协作过程中工作模式的变化以及新的传媒生态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等,可厘清目前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路博 《东南传播》2021,(3):47-49
人工智能、VR以及AR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媒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必将拓展媒介的边界,丰富媒介形式进而重塑传媒业态.智能技术赋能短视频,使其出现了用户身份重构、视频内容形态升级以及移动终端分化的新趋势."短视频+智能场景"逐步取代缺乏沉浸感的短视频已经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若不能及时调整短视频的发展方向,用...  相似文献   

8.
假如遮羞=100万广告;曝光=销量爆增、洛阳纸贵、净赚101万,而且钱都是进自己的腰包,媒体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后进呢?传媒报道归"有钱人说了算",对"金钱"有附着的关系,也已经以各种面目出现,成为新闻出版事业进步的一种妨碍。 A.某市一楼盘业主与开发商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9.
吴鹍 《青年记者》2007,(1):63-63
在未来传媒产业中,哪里是增长的亮点?《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付费新闻网站,我们且来看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来开辟网络版这一片"蓝海"的?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3到5年,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将会有哪些应用和前景?为此,本刊特邀"新智元"创始人杨静、"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与多位传媒业内外的专家面对面。与林思恩、苏中、陈朝华、朱平豆、周虎城、蒋纯、常河等传媒业内外的专家们面对面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本刊整理交流实录,启发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技术的发展对传媒行业和新闻报道来说,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量,一年一度的两会已经成为考验传播新技术运用的练兵场。2019年两会上,5G技术的运用推进了视频传播的发展,人工智能开始在新闻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发力,VR、AR技术的使用使得新闻报道现场感、沉浸感更强,而各种技术的融合运用则为新闻报道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撑。未来的传媒行业与新闻报道发展,技术创新与技术融合将是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胡佳林 《青年记者》2017,(29):25-26
技术变革与媒介发展一直密切相关,2016年“人工智能”一词频繁出现在公众眼前,从遥不可及的高科技到走人多个领域引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带领媒体走向了智媒的时代.《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6)》研究结果表明:过去以人为中心的媒介形态逐渐走向瓦解,在人工智能与媒体操作工具走向融合的时候,传媒行业变革的新篇章已经开启.过去传媒业固化的边缘开始模糊,一个新的博弈蓝图已经缓缓打开.现在我们正处于智能媒体的初始发展阶段,智能化媒体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另一动向.  相似文献   

13.
杨溟 《青年记者》2016,(6):13-15
2014年底,新华网创建国内首个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用户体验实验室.2015年,新华网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合作首次在英国经典舞台剧《战马》(中文版)的演出现场进行观众体验测试.2015年12月20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智能+”传媒超脑论坛期间,新华网推出了国内第一代生物传感技术智能机器人Star.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的传媒业会产生哪些影响?笔者下面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14.
<正>12月20日,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和"新智元"人工智能智库联合协办的"感知未来"——首届"智能+"传媒超脑论坛在上海举办,由生物传感、机器学习、语音智能等智能技术顶级专家和传媒业、传媒教育界精英参加的这场跨界研讨,针对传媒发展趋势与战略布局,技术路径与传媒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未来传媒业态如何发展、未来传媒教育形态如何创新,是传媒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随着高速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加之人工智能和媒体的深度融合,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的智能媒介化社会正在来临,自成一体的传媒行业将不复存在,传媒正在成为社会结构的操作系统和源动力、塑造社会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传媒教育形态须因应传媒业态变迁而演变,现有传媒教育范式应向智能传媒教育范式转移,以"传媒+"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但传媒教育形态发展遵循的逻辑不应等同于传媒业态发展的逻辑,而是必须坚守人文价值理性逻辑,才能超越并引导传媒业态发展遵循的技术工具理性逻辑,这是传媒教育存在的价值所在、要义所在。用传媒的力量守护人的价值、用人的价值引导传媒的力量,应是未来传媒和智能传媒教育必须坚守的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16.
你想一年赚100万以上吗?一年赚300万以上难吗?一年赚1000万以上有问题吗?减肥行业已经成为目前朝阳、赚钱的热门行业!可丽可心可以帮你实现心中的梦想。只要你了解了我们店内独特的技术、新奇的效果、优质的服务,你就会知道一年赚100实在太简单了;只要你实地参观考察7—10天,了解了店内的规模、系统管理、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不仅需要用到人文知识,也需要用到很多自然科学的知识。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究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传媒人才,我们的传媒教育该进行什么样的调整?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在本刊协办的首届"智能+"传媒超脑论坛上,我们收集了多位业学两界专家的观点。严三九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相似文献   

18.
滕瀚 《声屏世界》2017,(1):23-24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的样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机器人新闻就是在这种浪潮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由于机器人新闻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学界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众说纷纭.笔者根据当前传媒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逐步完善、 泛互联网化趋势增强等多方面因素,以机器人新闻为逻辑起点,对未来智能传媒发展及其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认为在未来以机器人新闻为代表的智能传媒将会引发传统新闻从基本概念到经典传播模式的颠覆性变革,以期为未来新闻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06,(4):45-47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碰撞问题已经是业界人士不可避免的话题,媒体未来的创新出路之路究竟在哪里?如何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碰撞与融合?如何把握新技术给传媒带来的创新机遇?如何在方法上、策略上、路径上真正实现传媒创新?也许我们能从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找到答案,本刊对年会上的几个精彩演讲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20.
传媒领域中第一部基于大数据技术拍摄的电视剧《纸牌屋》在美国乃至世界走红,其中大量运用大数据的创造模式可能改变电视剧甚至未来传媒行业的发展路径。但是大数据之路作为影视剧创作的基础,其思路究竟是否可行?仍然引起我们很多的忧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