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时代主题、社会环境和德育实践活动的变化,聋校青少年聋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对聋校德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总结聋校德育方法演变的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德育方法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坚持继承、借鉴的基础上,理清聋校德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中学聋生社会适应量表对145名在校初中聋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好于中等水平;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在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中,学业能力、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的稳定性;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也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比较 1- 6年级聋生和普通学生学校社会行为水平的差异及差异的程度。结果发现 :聋生与普通学生在社会能力上差异不显著 ,但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学业技能的平均得分均低于普通学生。在反社会行为表现上 ,聋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学生  相似文献   

4.
聋生的社会能力的内涵在理论界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我认为,聋生的社会能力是其在职业活动中超越一般职业技能领域,跨职业或职业群能够促使个人的职业活动和社会行为与他人和社会的要求有效结合,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得到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指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要“以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由此可见,加强聋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聋生由于生理缺陷导致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实践活动是聋生心理问题矫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与《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对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共159名聋生进行了测试,以期了解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聋生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聋生自我意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期望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聋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维度上都与聋生的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维度上与社会期望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聋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聋生的社会认知及其培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在阐述了社会认知的概念之后,分析了聋生社会认知的内容与特点、影响聋生社会认知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聋生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8.
聋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影响聋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必须立足于聋生的实际,在创设情景的氛围中,在纠错追因的对策中,在探究生成的过程中和在增强毅力的体验中,激发聋生的反思热情,强化聋生的反思意识,提升聋生的反思能力,使聋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有效地提高聋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学习能力,真正让聋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9.
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常抓不懈、贯穿始终的教育工作。但在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却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关键点。1.一、二年级是聋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初始阶段,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这阶段,聋生初入学,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  相似文献   

10.
聋生智力与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深圳唯一的一所特殊学校的在校聋生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聋生中存在的智力与行为问题。结论聋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有听力、智力、行为问题等双重或多重障碍的学生,行为问题以情绪问题为主;聋生行为问题的出现在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别,而与学生的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的相关;注意力不集中或短暂是所有学生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宜萍 《江西教育》2012,(15):63-64
在聋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聋生认知活动的特点,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充分调动聋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让学生自主提问,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锻炼聋生的语言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社会有用之人.  相似文献   

12.
试论聋校学生的社会化——以社会适应心理的发展为线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适应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 ,在父母、老师、同学和聋生本人这些基本社会化力量的共同作用下 ,聋生社会适应心理获得独特的发展 ,而聋生是否在心理上适应主流社会 ,则是检验聋生社会化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发展聋生语言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是聋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它是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聋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日记教学,养成聋生写日记的好习惯,对聋生学习和生活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鲁玲 《文教资料》2012,(6):148-149
社会适应行为是个体健康发展与良好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听觉障碍儿童因听力丧失造成其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落后于健全儿童。本文在对在校聋生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了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魏飚 《文教资料》2012,(14):125-126
高校是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者群体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并在此过程中培养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积累社会交往经验,最终实现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目的。高校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近几年的了解,每年走出去的聋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很多聋生自理能力差,对社会有消极态度,找工作难,跳槽频繁,还有一部分聋生误入歧途。究其原因,不外乎聋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其中沟通与交往能力在聋生社会适应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研究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对聋生适应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聋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或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聋生作为社会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融入主流社会已是必然。谈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整合教育元素,构建聋生社会化教育网络,促进在校聋生的社会性发展,最后得出只有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使三者紧密联系,形成教育网络,才能真正实现聋生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12名一年级聋生的适应行为追踪研究发现:被试新入学时在言语、生活自理、居家与工作、自我管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均较薄弱,且存在较多攻击、反社会、退缩、多动等不良适应行为;一学年的学校教育补偿了被试在言语理解、书写、饮食与衣着自理等方面的不足,减少了不良适应行为的发生;虽然如此,被试在完全适应学校生活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其适应行为与入学成熟水平值得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9.
聋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特点,也相应增加了聋生的教育难度,尤其培养聋生的秩序感.传统的聋校语文教学形式一直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严重影响了聋生自身发展,使得秩序感的培养效率较低.因此,如何在聋生的人文课程中培养秩序感是当前人文课程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则对聋生人文课程中秩序感培养的渗透途径提出几点建议,以望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对于聋生而言,快乐学习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注重培养聋生的数学兴趣,教给聋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培养聋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聋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